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活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611417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活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活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活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活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活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活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活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活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活板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为”、“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1.本文文字比较浅易,文章也较简短,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加以归纳,并辅导学生掌握文言中单音节词的翻译方

2、法。 2.学习按工作程序说明的顺序,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可以结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后再强调分析。行文的简洁,语言的准确也应作适当讲解。 3.准备辞海一部和若干铅字印模,备用。 4.安排两课时,连上最好。 教学重点: 1.介绍毕昇和他的活板印刷术,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2.疏通文意,朗读、背诵。 一、导入新课,走进文本 1.设问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提个问题。你们谁知道中华民族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 师:这四大发明,对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其中,活字印刷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介绍活字 印刷的文章活板,看看活字印刷的神奇之处在哪

3、里。 (板书课题和作者) 2.资料助读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和本文背景。 (1)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沈括(1034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晚年撰著笔记体综合著作梦溪笔谈。 (2)背景链接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他的发明在当时未受重视。他死后,其发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堂兄弟、子侄辈获得,引起沈括重视,将该发明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设问导入,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中。 二、了解活板印刷 1、看

4、资料片 2、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三、听范读,练诵读(听范读)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2)其上/以松脂、蜡

5、和纸灰之类/冒之 (3)持/就火炀之(4)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5)每一字/皆有数印(6)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7)有奇字/素无备者(8)沾水/则高下不平 (9)用讫/再火令药熔(10)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四、注释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 板:同版。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 冯瀛王:即冯道,字可道,瀛洲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周。死后,周世宗追封为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已:同以。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

6、 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砥:磨刀石。 止:同只,仅仅。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翻译文章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

7、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

8、、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他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六、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文章先后介绍了活板哪些方面内容 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3)活版的拆版 2、活版的特点是什么 体现在哪

9、些方面 3、活版具有哪些优越性 文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4)遇到生僻字现刻现用,频率高的字事先多准备 (5)用完可拆卸,以后再次使用 七、课外扩展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按其在工艺技术发展上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源头、古代、近代、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其中: “源头”为印刷术的准备时期。内容包括印刷术的萌芽、雏形和成熟;织物、笔、墨、纸等印刷材料之具备;文字的产生、发展和规范。时间上从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末的隋朝,时跨三千余年。我们称其为“源头期”。 “古代”为印刷术的手工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应用和发展。时间上处在公元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清朝,时跨一千二百余年。我们称其为“古代期”。 “近代”是印刷术的机械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时间上恰处中国近代前后,大约在公元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称其为“近代期”。 “现代”为印刷术以电子控制为主的自动化控制时期。内容包括电子排版、电子分色、电子雕版,辅以由电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装订自动化。时间上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现仍在蓬勃发展中。我们称其为“现代期”。 八、布置作业 1、将重点词语整理出来。 (1)通假字:已、板、止 (2)一词多义:为、印、火、以、就 2、查资料,写一篇介绍造纸术的说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