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乙肝五项·及乙肝的传染途径详解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6113875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功·乙肝五项·及乙肝的传染途径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肝功·乙肝五项·及乙肝的传染途径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肝功·乙肝五项·及乙肝的传染途径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肝功·乙肝五项·及乙肝的传染途径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肝功·乙肝五项·及乙肝的传染途径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功·乙肝五项·及乙肝的传染途径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功·乙肝五项·及乙肝的传染途径详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许多人对乙肝五项很陌生,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详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什么是乙肝五项?乙肝五项(俗称乙肝二对半、乙肝两对半),因为其是检查乙肝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记,主要含有五项指标所以叫做乙肝五项。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抗HBs)3.抗原(HBeAg)4.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HBc)根据乙肝五项检查结果的不同,其意义也各不相同,须认真识别。下面我们对乙肝五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乙肝五项检查各项代表的意义: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如果此项检查出现阳性,就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2、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是由于乙肝病毒或乙肝疫苗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90%以上接受乙肝疫苗注射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可转阳。表面抗体可以通过中和的方式清除乙肝病毒,免除再次被感染,所以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此项为阳性时表示人体具有了较强的针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可以避免一般的病毒接触。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出现阳性时表示有较强的传染性。4、HBeAb-

3、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但是,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此项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5、HBcAb-核心抗体:核心抗原在血中很快被裂解,所以在血清中查不出来,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此项为阳性表示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

4、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核心抗体IgG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是既往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多数表示现在已没有什么问题了。二、下面介绍乙肝五项不同组合出现时的意义:一、“大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时阳性,一青少年比较多见。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此时检查肝功能,如果转氨酶升高(80以上),或做肝穿刺检查,证实炎症存在,表示肝炎呈发病状态,需要进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疗。二、“小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时阳性,多数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以成年人比较多见。过去一直认为乙肝小三阳预示患者的传染性已显著或

5、相对降低,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但是近年发现不少乙肝小三阳患者出现肝功异常,同时伴有HBV-DNA阳性,病情迁延不愈,经统计表明此类小三阳患者肝硬化、肝癌发生率增加,表明乙肝小三阳不一定预后就好,这是乙肝病毒变异所致,临床上不可忽视。识别乙肝小三阳是好是坏的标准是:如果肝功能始终正常,乙肝病毒DNA为阴性,说明是好现象;如果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肝功能异常,则为坏现象,可能是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应该积极治疗。三、乙肝小二阳,即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种形式的临床意义和乙肝小三阳基本一致,小三阳和小二阳是可以互相转变的。乙肝五项检查和肝功能检查是两个不同的检查,很多人将它弄混,

6、认为乙肝五项和肝功能就是一回事,其实不然,乙肝五项代表的是体内病毒的感染情况而肝功能代表了肝脏损害的状况。二、下面我就关于肝功能检查的常识给大家做个详解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肝功能检查项目-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指标:参考值为男5-40 U/L,女5-35 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

7、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二:肝功能检查项目-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指标: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

8、的辅助检查。三、肝功能检查项目-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指标:正常参与值为成人40-150 U/L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四、肝功能检查项目-谷氨酰转移酶(GGT)正常值指标:男 11-

9、50 U/L,女 7-32 U/L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五、肝功能检查项目-总蛋白(TP

10、)、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指标:总蛋白(TP)正常值为成人坐立位:64-83 g/L,成人卧位:60-78 g/L,白蛋白(A)为35-52 g/L,球蛋白(G)为22-38 g/L,白蛋白(A)/球蛋白(G)为1.3-2.5临床意义: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白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制造,一般白蛋白量越多,人体越健康。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球蛋白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值偏高说明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亢进,偏低说明免疫力不足。六、肝功能检查项目-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指标: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

11、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3.0-20.0 umol/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8.0 umol/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3.4-13.5 umol/L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

12、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特别说明:一般来说小于34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疸;34170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molL为中度黄疸;340molL为高度黄疸。完全阻塞性黄疸 340510molL;不完全阻塞者为170265molL;肝细胞性黄疸为17200molL;溶血性黄疸85molL。七、肝功能检查项目-总胆固醇(Ch)正常值指标: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值是:成人胆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升)儿童胆固醇3.125.20 mmolL(120200mgdl)。肝脏是合成和贮存胆固醇的主

13、要器官。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国内外专家推荐成人理想胆固醇值为5.2mmol/L。临床意义:增多: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总管阻塞、高血压(部分),以及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D、口服避孕药等药物。减少: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贫血、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严重感染、营养不良、肺结核和晚期癌症,以及摄入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肝素、维生素C等药物。八、肝功能检查项目-甲胎蛋白(AFP)正常值指标: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主要在胎儿肝

14、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mg/L)。临床意义: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AFP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AFP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血浆AFP在妊娠16-18周可见升高而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

15、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AFP阳性率为50%。在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九、肝功能检查项目-血氨正常值指标: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mol/L)。临床意义:血氨值偏高可能影响肝病患者肝昏迷的发生。其根据主要是:本病发作时患者血氨及脑脊液中氨浓度明显升高;给某些肝硬变或慢性肝病患者大量高蛋白饮食或含铵药物,可诱发本病;限制蛋白质摄入和采取降血氨治疗后,病情有好转,可使患者从昏迷中清醒。给动物喂食大剂量铵盐可使门静脉血氨浓度升高,当超过肝脏处理氨的能力时,体循环血氨升高,动物出现神经症状及昏迷。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目前认为主要是造成脑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直接干扰神经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而造成。但是氨中毒不是肝性脑病的唯一发病机制。因为部分患者血氨并不增高,另一些血氨增高的肝病患者并不出现肝性脑病,昏迷程度也不与血氨升高呈平行关系,降低血氨措施并不对每个病例都有效。十、肝功能检查项目-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75%100%。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