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11161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析解易错点突破1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致误例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厘米,另一边长为2厘米,则它的周长为( ).A10厘米 B14厘米 C10厘米或14厘米 D无法确定错解:由于本题未指明所给边长是等腰三角形的腰还是底,所以需讨论:当腰长为6厘米时,底边长为2厘米,则周长为;当腰长为2厘米时,底边长为6厘米,则周长为. 故选C.分析:本题错在没有注意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腰长为2厘米,底边长为6厘米时,不能构成三角形.正解:本题只能把6厘米作为腰,2厘米作为底,故三角形的周长为14厘米,故选B.2应用判定方法致误例2 如图3,已知AB

2、=DC,OA=OD,A=D. 问1=2吗?试说明理由.图3错解:1=2. 理由如下:在AOB和DOC中,因为AB=DC,OA=OD,AOB=DOC.所以AOBDOC,所以1=2.图4分析:不存在“角角角(AAA)”和“边边角(SSA)”的判定方法,即对于一般三角形,“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和“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正解:在AOB和DOC中,因为AB=DC,A=D,OA=OD.所以AOBDOC(SAS),所以1=2.3不理解“对应”致误例3 已知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对锐角相等,又有一组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错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 分析:对“ASA”全等判定法中“对应边相等”没有理解,错把边相等当成对应边相等.正解: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图4所示,在,CD=AB,显然与不全等.重难点析解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例1(2008年邹城市)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是该三角形的一条( )A中线 B角平分线 C高线 D边的垂直平分线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特征及其面积公式可知,等底同高的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解:只有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才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故选A.评注:三角形的“三线”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要正确认识其定义及特征.2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例2(2008年十堰市)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

4、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厘米,2 厘米,3厘米 B2厘米,3 厘米,6 厘米C4厘米,6 厘米,8厘米 D5厘米,6 厘米,12厘米分析: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只需检验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是否大于最长线段即可,若大于则能构成,否则不能构成.解: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然后观察四个选项,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只有4厘米,6 厘米,8厘米. 故选C.评注: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问题时,应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3三角形的内角和例3(2008年聊城市)如图5,那么3的度数是( ).A55B65 C75D85分析:本题可利用平角及邻补角的定义,把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解:由图5可

5、知:与1相邻的补角为,与2相邻的补角为,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可得3=. 故选B.评注:涉及三角形有关的角度计算问题,一般要考虑到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2图6例4 如图6,已知,.试说明.分析:要说明,只要说明即可. 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已经具备两边对应相等,因此再找这两边的夹角相等即可.解:,所以,即. 又,所以(SAS),所以.评注: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要说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常常通过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问题.5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例5 如图7,A,B,C,D是四个村庄,B,D,C在一条东西走向公路的沿线上,BD=1千米,DC=1

6、千米,村庄AC、AD间也有公路相连,且ADBC,AC=3千米,只有村庄AB之间由于间隔了一个小湖,所以无直接相连的公路. 现准备在湖面上造一座斜拉桥,测得AE=1.2千米,BF=0.7千米. 试求所建造的斜拉桥长有多少千米?分析:由于村庄AB之间间隔了一个小湖,无法直接测量,故可利用转化思想,由ADBADC,得AB=AC=3千米,从而计算出EF的长.解:在ADB和ADC中,因为BD=DC,ADB=ADC,AD=AD.所以ADBADC(SAS).所以AB=AC=3千米.所以(千米).评注: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教材中全等三角形的例题、习题有很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先转化为数学问题. 1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