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海龙文西部初语密卷模拟题含答案及答题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111350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上海龙文西部初语密卷模拟题含答案及答题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上海龙文西部初语密卷模拟题含答案及答题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上海龙文西部初语密卷模拟题含答案及答题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上海龙文西部初语密卷模拟题含答案及答题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上海龙文西部初语密卷模拟题含答案及答题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上海龙文西部初语密卷模拟题含答案及答题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上海龙文西部初语密卷模拟题含答案及答题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上海龙文教育中考考前模拟卷(初中语文A)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 草枯鹰眼疾, 观猎2、月上柳稍头, 生查子 元夕3、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 秋思4、 ,尘暗旧貂裘。诉衷情5、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6、身已半入, 狼(二)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7-8题。 (4分)四块玉别情元 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 曲中“凭阑”的意思是 ;“斜”在曲中的意思是 (2分)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本曲前三句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B、 “凭阑句写出了女主人公对送别时情景的回忆。C、 “人去也

2、”是女主人公离别时发出的哀叹。D、 小令文句浅近,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

3、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9、 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书非错不能读也”是本文的观点,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真地读”B、“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表明了借书者想把书据为已有的心理。C、全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如作者少年借书的经历等就是事例。D、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告诫黄生要懂得把握机遇、珍惜时间,要专

4、心致志读书。(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 【注】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封肃王,后出使金国不归。沈元用:宋朝大臣。虏:指北方的金国。偶俪:对仗工整。矜:夸耀。他语:说别的事情。骇服:吃惊佩

5、服。诬:虚假。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 (2)元用素强记( )13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即取笔尽补其所阙”中的“其”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而竖其左膝 C其真无马邪 D必先苦其心志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15 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4分) 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低头与昂首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

6、,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

7、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A)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B)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

8、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6、文中第引用富兰克林例子的作用是什么?(4分) 17、文中第和第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分别是(6分) 18、第段中A、B两句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5分) 19、年轻人打了主考官,反而被录用了,为什么? (4分) 20、你从本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 (

9、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 音乐之伴 张抗抗音乐是有年龄的。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chn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主。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奥妙。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

10、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并试图与音乐对话。音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乐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只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

11、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昔的缠绵和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音乐对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滋润,而无须依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之外,天下的音乐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

12、神祗,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所以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唯一标准。音乐只是有点儿模糊,有点儿空灵。它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法品尝,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去,又被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音乐就变得永恒了。 21、 根据文中内容写出拼音和汉字。(2分)chn朴( ) 临摹( )22、音乐是有年龄的。作者用了不同的比喻来描绘不同年龄阶段对音乐的感受。根据下列提示,找出相应的比喻。(3分。每项1分,表达1分)幼年:_少年:_老年:_23、“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此处的“包容性”具体含义是:(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