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实用标准化0621165458817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10644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实用标准化0621165458817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甘肃省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实用标准化0621165458817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甘肃省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实用标准化0621165458817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甘肃省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实用标准化0621165458817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甘肃省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实用标准化0621165458817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实用标准化06211654588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实用标准化0621165458817(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省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标准2006年7月24日甘公发200656号文发布甘 肃 省 公 路 局 / 前 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给农村公路建设新变化、新要求、新任务、新涵。为了贯彻交通部2006年交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开展观,促进全省农村公路的全面开展,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这一个历史性转变。结合“十五期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根本经验和农村公路中长期开展规划,对省交通厅和省开展计划委员会以甘交规划2002227号文发布的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进展了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依据是交通部2006年1月27日颁布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方法和2004年7月12日发布农村公路设

2、计指导意见,修订的主要容是对农村公路中村道的技术标准按照交通部有关要求和我省的实际进展了细化,并规定了村道的最低标准。由于县道和乡道都要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执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本次修订的标准中不再包括。本标准由省交通厅负责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与时函告省交通厅,以便修订时参考。目 录1 总如此11112 一般规定666773 路线888999910101111111212131313144 路基141415151516165 路面16161717186 桥涵18181919197 隧道1920208 路线交叉20219 沿线设施222222221 总 如此1.0.

3、1 适用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村道。村道是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不属于乡道以上含乡道的乡与村、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并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00辆以下。受限路段的乡道可参照本标准执行。1.0.2 总体要求 村道建设应尽量利用旧路,因地制宜,经济适用,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结合农田灌溉完善桥涵防护排水与安全设施。1.0.3 村道等级的选用村道等级应根据村道开展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一条公路,可根据自然条件、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车道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重要村道可选用部颁四级以上等级公路标准。一般村道按本工程技

4、术标准执行。村道远景设计年限为810年,等级公路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1.0.4 环境保护村道分布面广,总规模大,和广阔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村道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与当地扶贫开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与资源利用等相结合,做出环境影响与保护说明,坚持可持续开展战略。2 一般规定2.0.1 设计车辆本标准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如表2.0.1。表2.0.1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车辆类型总长m总宽m总高m前悬m轴距m后悬m小客车62载重汽车1244注:自行车的外廓尺寸采用宽0.75m,高2.00m。2.0.2 设计速度一般采用20km/h的设计速度;受限路段采用10

5、km/h的设计速度。按不同设计速度设计的各路段长度不宜过短,一般可在23km围灵活掌握。2.0.3 公路用地村道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围。高填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或因防风固沙需要种植多行林带时,应根据计算或实际情况确定用地围。村道用地围还应包括必要的服务、安全、停车设施以与绿化、养护管理等工程的用地围。2.0.4 村道建筑限界村道建筑限界横向为行车道宽度加两侧向宽度即两侧路肩宽度,公路净高一般采用4.5m,受限路段不低于3.5m。在建筑限界,不得有任何部件侵入。EEWLLH图中:W行车道宽

6、度;L侧向宽度,村道侧向宽度即路肩宽度;H净空高度;E建筑界限顶角宽度;当L1m时,E=L;当L1m时,E=L;2.0.5 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等于0.10、0.15、0.20、0.30地区村道的大中型构造物应进展抗震设计,路基和小型构造物可采用简易设防。3 路 线3.0.1 路线设计的根本要求村道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持线形均衡性,进展不同方案的比选,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应进展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并注意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路线应尽可

7、能防止穿过地质不良地区。路线设计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如此,少拆房屋,方便农牧民出行,依法保护环境、保护古迹。3.0.2 行车道宽度村道的行车道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0.2。表3.0.2 村道行车道宽度设计速度km/h2010车道数1 2行车道宽度m3.5 3.0注:括号数字为双车道时行车道宽度。3.0.3 路肩村道的路肩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0.3。表3.0.3 村道的路肩宽度设计速度km/h2010路肩宽度m0.50.25注:当采用双车道时路肩采用0.25m。在路肩上设置路用设施时,不得侵入公路的建筑限界以。3.0.4 错车道村道路基宽度为4.5m时,应在适当距离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

8、在有利地点,并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的车辆。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小于20m。在地形良好地段不超过500m应设置错车道,山区路段结合地形应在不超过200m处设置错车道。3.0.5 视距村道在平曲线和竖曲线上的停车和会车视距,不应小于表3.0.5的规定。表3.0.5 村道停车与超车视距设计速度km/h2010停车视距m2010会车视距m40203.0.6 直线直线路段,应根据路线所处地段的地形、地物、驾驶人员的视觉、心理状态以与保证行车安全等合理布设。直线与曲线长度的比例应合理选用。3.0.7 平曲线半径村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规定于表3.0.7。一般情况下

9、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半径。当受到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半径。位于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的曲线,如必须采用时,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表3.0.7 村道最小平曲线半径设计速度km/h2010极限最小半径m1510一般最小半径m301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1003.0.8 平曲线超高当平曲线半径小于表3.0.7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的横坡度按设计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村道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8%。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

10、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3.0.9 平曲线加宽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150m时,应在平曲线侧加宽。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如表3.0.9;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的二分之一采用。对通行大型货车较多的村道,可采用第2类加宽。一般村道可采用第1类加宽。表3.0.9 平曲线加宽加宽类型平曲线半径m15010010070705050303025252020101加宽值m2加宽值m3.0.10 超高加宽缓和段村道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但应设超高加宽缓和段,其长度规定如表3.0.10。表3.0.10 村道超高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2010缓和段最小长度m20103.0.11 回头曲线。表3.0.11 回头曲线极限指标设计速度km/h主曲线最小半径m缓和段最小长度m超高横坡度%单车道路面加宽值m最大纵坡%101015620152063.0.12 纵坡村道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表3.0.12的规定。表3.0.12 村道最大纵坡设计速度km/h2010最大纵坡%1012村道的长路堑路段,以与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3.0.13 纵坡长度1。1 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