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二综合检测A卷 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106011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二综合检测A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二综合检测A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二综合检测A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二综合检测A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二综合检测A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二综合检测A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二综合检测A卷 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板块二综合检测A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青岛检测)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0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200文。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解析:选D为了扭转长期以来的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转而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改变自己贸易的不利地位,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出

2、现了银贵铜贱的现象,故D项正确。2(2018届高三河南六市联考)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A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C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D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的移民政策的变化:由禁止到鼓励、政府主导,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特别是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故C项正确。3甲午中日战争后,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

3、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在许多方面,1895年后的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A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C整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D刺激了国人变革制度的愿望解析:选D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刺激了国人变革制度的愿望。4“官有三畏:畏洋人、畏革命党、畏姨太太;民有三畏:畏民贼、畏蠹国虫、畏卖国奴;顽固党有三畏:畏拆城、畏剪发、畏易服;学生有三畏:畏作文、畏考试、畏读国文。”1911年宁调元作。这段材料说明()A中国进行政治革命与文学革命的必要B北洋政府官员统治腐败,教

4、育落后C民国剪辫易服法令遭到顽固派的抵制D清朝政府统治腐败,科举考试扼杀人才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三畏”可以得出中国有进行政治革命与文学革命的必要,故A项正确;1911年北洋政府还没有成立,故B项错误;民国剪辫易服法令遭到顽固派的抵制只是材料的部分思想,故C项错误;科举制在1905年就废除了,故D项错误。5(2017泉州质检)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是()近代中国外债情况时期总额借款占比晚清政府18亿银元赔款61%;实业28.7%北洋政府15.56亿银元军政64.4%;实业、教育35.5%国民政府28亿银元军政86.77%;实业、教育8.26%A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主体B列强加大对华的商品输出C

5、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机遇D近代经济对外资依赖加强解析:选A表格信息中清政府外债的大部分用于赔款,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外债的大部分均用于军政,说明非生产性开支成为近代中国政府的外债主体,故A项正确;列强向中国借款,属于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表格信息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表格反映近代中国政府外债大部分并非用于实业,因而不能得出近代经济对外资依赖加强的结论,故D项错误。6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而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走的“十月革命的道路”()A

6、指导中国的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B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C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解析:选C中国走的“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然后扩展到农村的道路,这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故C项正确。7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B表明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解析:选B近代第

7、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维新变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说明文学革命中倡导白话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B项正确;我国的民族观念兴起是甲午战争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是1912年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D项错误。8中共二大宣言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导致了()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变化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解析:选C中共二大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性质,故A项错误

8、;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B项错误;从中共二大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要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其结果是推动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下表是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1930年北平底层市民从业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男子女子职业类别人数百分比职业类别人数百分比车马业64142.09%缝织业36059.51%小生意21719.25%雇工6811.23%夫役16310.70%绣花作6410.57%军警队1328.67%缝穷(补衣服)548.92%A北京地区的民族工

9、业非常发达B北京的城市化水平超前C北京的政治地位影响经济结构D北京地区贫富差距拉大解析:选C材料中对底层市民所从事行业的统计,只有女性职工的调查才能反映当时北京地区民族工业的情况,因此不能说明当时北京地区民族工业非常发达,故A项错误;根据统计表可以看出北京底层社会男女大多从事服务业与轻工业,这与北京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有关,说明政治地位影响经济结构,故C项正确;B、D两项内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01930年,中共对苏区教育高度重视,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三字经开篇即为“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这反映出当时苏区()A重视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B提倡恢复儒学传

10、统教育C推广白话文运动成就斐然D“左”倾错误影响基础教育解析:选A据材料“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可知,基础教育重视民众的平等思想的教育,注重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具有进步性,而不是受到“左”倾错误影响,故A项正确,D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意。11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至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钢铁厂纺织厂机械厂食品厂电器厂化学厂文教用品厂其他1家92家168家22家28家54家31家14家A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B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D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解析:选A根

11、据表格可知机械、纺织、化学等企业内迁较多,钢铁等企业内迁较少,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故A项正确;内迁企业不能代表国民经济部门,所以不能因为内迁企业类型的不平衡认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这些企业迁到西南地区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内迁的企业中机械、化学、电器等重工业有相当的数量,不能看出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故D项错误。12抗战时期,汪伪政府禁止在报刊上发行不利于“中日亲善、中日提携”和“诽谤南京政府”的内容。这是因为()A抗日救亡成为时代主题B众多大众传媒服务于抗战C大众传媒引领社会思潮D报刊可引导社会舆论解析:选D如果任由不利于“中日亲善、中日提携”和“诽谤南京政府”的

12、内容随意刊登,这将对日占区和汪伪政权带来巨大的统治危机和安全隐患,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

13、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材料二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随着西学的传入,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一点,浙江遂安“近日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也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批判了传统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一战后,欧

14、洲各国离婚增加,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摘编自李桂海略论近代中国家庭的嬗变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予以评析。(13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从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内容、家长制的内容以及血缘宗法的内容去概括特征所在;从古代小农经济、人伦秩序、儒学传统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婚姻革命”所体现的变化以及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上去概括家庭伦理的新变化;从思想观念变化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去评析。答案:(1)特征: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

15、处以及等级差别;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6分)成因: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宗法观念与传统儒学的影响。(6分)(2)变化: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男女具有平等财产继承权。(5分)评析:西方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果;有助于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社会近代化;家庭伦理的变化是曲折和复杂的,要想破除旧的家庭伦理观念,需要社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配合;正确看待传统的家庭伦理,全盘否定无助于现代家庭伦理的构建。(8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到图3反映了我国计时器的使用历程。图1所示为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间的装置,采用干支计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