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结果至上课程讲义66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104563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结果至上课程讲义66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33结果至上课程讲义66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33结果至上课程讲义66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33结果至上课程讲义66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33结果至上课程讲义66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结果至上课程讲义6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结果至上课程讲义66(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20143年结果至上褚洪波第一讲 结果启蒙(上)企业的强大是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只能由企业中的每个人来实现。任何一个优秀的员工,或者任何一个希望未来有所作为的员工,都请记住一点:“企业靠员工提供的结果生存,员工靠提供结果而获得薪水。”企业中存在各种问题,无论是上级不懂管理,还是同事不配合,还是市场不景气,都不是你不提供结果,不创造价值的理由。结果至上这门主题课程的目的在于提升组织的执行力,帮助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重塑“结果思维”,从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门课程总共分为以下五个环节:第一个单元是“关于结果启蒙的定义”。最近四五年以来,人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经常会提到要以结

2、果为导向。但是据研究发现至少95%以上的企业员工对于结果导向只停留在懂得理论知识的层面,对结果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第一个单元当中就要讲述组织当中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结果?第二个单元是“如何做结果”。阐述一个组织或者个人,如何在符合目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真正意义上追求结果?如何做结果?第三个单元是“锁定责任才能锁定结果”。很多个体和组织在如何做好结果的工作中都会涉及到一个词就是“责任”。只有建立好责任,才不会丢失结果。第四个单元是“执行的动力与方向客户”。一个组织应该要有执行和做事的方向以及动力,究竟是什么决定一家公司的成功和失败?是客户。第五个环节是“结果导向的狼性法则”。这部分介绍的

3、主要是一个企业如何摄入执行和结果文化的基因,真正做到结果导向,这就是企业需要遵循的结果导向的狼性法则。【案例】目前中国有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娃哈哈公司,企业的董事长曾经是宗庆后,准确地说宗庆后先生在2007年7月17号之前担任娃哈哈公司的董事长,当然他也是公司的创始人。2007年7月17号这一天法国人范易谋开始担任娃哈哈公司的董事长。他是达能亚太地区的董事局主席,并且从2007年8月1号开始上任达能集团全球的COO(首席运营官)。为什么娃哈哈创始人从董事长的位置上下来了呢?因为达能占据了娃哈哈公司51%的控股权。从2007年4月份以来,娃哈哈公司作为世界上第四大饮料企业,遭遇了达能公司的强行并购

4、,这件纷争到今天都没有得到解决。实际上娃哈哈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反思,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现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们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市场的惨烈,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本土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消失了。达能是一家在财富500强的排名当中排位不到300位的一家跨国公司,但是它在中国已经完成了怎样的布局?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之前中国饮用水的龙头老大是乐百氏饮用水,在2000年的时候达能对乐百氏实施控股达到92%。还有中国的果汁饮料的第一名汇源,达能对汇源的股份占有份额是22%,是集团的第三大股东。而达能在

5、光明乳业的股份已经达到了20%,成为了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中国乳业品牌前三名的蒙牛也是达能的市场布局的一部分,2006年12月18号达能在蒙牛的股份占到49%。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全国品牌,还有很多区域品牌也成为了达能的吞食目标。比如上海市最大的饮用水公司正广和饮用水,深圳本土最大的饮用水伊利矿泉水,达能在这些公司的股份都超过了50%,具有绝对的控股权。通过娃哈哈事件以及这些并购案例,我们看到了在进入全球化市场竞争和战略布局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着很多的危机。组织当中需要建立怎样的信仰?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理、原则才能跟这些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抗衡呢?一个组织对外强大是一个结果的表现形式,是源自于组织

6、内部当中的每一个人的这种结果思维和能力。所以这个课程就是怎样提供结果思维和组织、个人如何能够获得结果导向的思维和目标。2003年有这样一组数字: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的寿命都很短,有的企业甚至是瞬间消失。到1977年标准普尔统计的500强企业只有74家还活着;1955年统计的财富500强到2003年的时候活着的只有一半。全球华人的家族企业的寿命平均是10.3岁,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岁,为什么?我认为起码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70%80%是由于企业缺乏将构思、机遇转化成结果的执行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有一种强大的执行能力。一、什么是执行?结果这个词语跟执行是相关的,从2003年开始中国图书市场上出

7、现了一本畅销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执行,是拉姆查兰和霍尼韦尔的上任CEO合著的。从2003年开始,中国管理领域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就是“执行细节”,很多人和专家都对“执行”这个概念作了定义。执行关乎做事的成败,所以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尤为重要。(一)执行的定义有人说“从起点到目标的过程就是在执行,在这个过程当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叫做执行力。” 在法律上执行的含义是指执行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等法律文书的内容,采取强制的手段加以实现的活动。不管定义的角度怎样,我想能够尽可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和理论把“执行”这个词语解释透彻,因此我对它的定义是:对组织和个人来说,执行就

8、是不折不扣得到结果。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要凭借结果跟外部去竞争、跟外部进行交换。什么是结果呢?很多人都会想到结果就是目标,这样的说法固然没有错,但是比较笼统。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拿结果来衡量它的业绩和实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美金的有两家,第一家是沃尔玛,2006年营业收入达到3600多亿美金;第二家是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3600亿美金。虽然这两家公司是目前营业收入很高的公司,但是不管公司规模有多大,战略规划做得有多好,不管是在三年还是在五年之内都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把这些成果分解到每一年、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身上的时候,都是由一连串的

9、小事所组成的。所以,通过一家公司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的小事就能够了解这家公司和组织的执行文化和基因,以及他们背后主导的思维是什么。(二) 结果思维人们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结果的思维,什么是结果思维呢?我想从经常发生在企业中的一些小事情谈起,推导出究竟什么是结果思维。 【案例】买火车票的故事2006年五一节的时候,有家公司要安排10个人去青岛参加一个展会,中国人都知道每逢节假日铁路客运就非常紧张,在五一黄金周的旅游旺季更是如此。公司在4月27号车票预售的第一天,老板就安排小刘去火车站买车票。过了很久小刘满头大汗跑回来了,对老板抱怨说:“售票处的人太多了,排了三个小时才轮到我,但是窗口的服务员告

10、诉我所有去青岛的火车票,包括软卧、硬卧、硬座都卖完了,没办法,我只好回来了。”老板听了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将小刘训了一顿。小刘感到很委屈,心想自己辛苦了一个早上,是车站的确没有票可卖了,又不是自己的失误,为什么还要怪我?这个公司的老板又安排另外一个员工小陈去到火车站看一看,让他找到去青岛的办法。小陈也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回来,他的回答也是火车票卖完了,但是他调查了其他一些可行的方法请老板做出决策:第一,买高价票,每张需要多花一百块,现在别人手上还有15张;第二,如果找关系,我有一个朋友在火车站派出所,可以将10个人送上车,但晚上没地方休息;第三,可以中途转火车,从上海到济南有X趟,济南去青岛

11、有Y趟,从上海到济南,中途转车可以到达青岛,每个地方的车次的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是多少都在他提供的信息之内;第四,如果可以坐飞机,上海到青岛的飞机大概每天有一二个班次,每班飞机的始飞时间和到达时间分别是多少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第五,如果可以坐汽车,他调查了包车的费用是多少钱,如果坐豪华大巴每天的班次有哪些?时间和票价分别是多少?老板拿到小陈提供的这些选择方案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在这里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老板为什么会批评小刘?如果你是小刘,老板派你去火车站去买票,请问你会怎么做?我们可以想到老板之所以会批评小刘因为他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老板想要的结果就是顺利达到目的地。这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

12、类似这样的小事情在很多公司每天都在不断的重复上演着。在同样的环境和时间之内,第一个员工小刘和第二个员工小陈谁会得到公司的重用呢?一定是小陈。很多人会被一种结果的表象蒙住了双眼,在这件小事情上,第一个员工表面的结果是没有买到票,这个结果并不是老板和企业想要的结果,他们想要的结果是要如期到达青岛参加展会。所以第二个员工小陈有这种结果思维,他知道在票买不到的情况下去调查和想其他的方法,在能够保证如期到达青岛参加展会的结果导向下寻找各种可能的办法。二、什么是结果?既然结果非常重要,究竟什么是结果呢?(一)任务的思维方式和结果的思维方式通过上面这样一件小事,我们可以发现在企业当中有两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影响

13、着这两个员工做事的差异呢?第一种思维方式叫做任务的思维方式;第二种思维方式叫做结果的思维方式。【案例】中国管理科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褚洪波曾经给上医股份的中层讲课的时候,公司的三个领导也在下面当听众。下课之后他们其中一个领导说:“褚老师,这是我度过的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一个半小时。我们公司请人做过很多的培训,但是你对组织当中的任务和结果的阐释是最清楚的。”任务的思维是什么呢?我们作为做事的主体,任务的思维就是对做这件事情的程序和过程负责,这样的语言就叫做任务的思维。结果的思维是什么呢?我们作为做事的主体、是对做事的目的和价值负责。我动用了大量的人、才、物资源,花了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但

14、是最后没有达到既定的期望,并且对个人和组织没有价值,这就不是结果。所以,完成任务是对程序、过程负责,收获结果是对做事的目的和价值负责。结果观点有三个不等式:态度结果任务结果职责结果我们看到在企业当中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我已经按照您说的做了,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我该做的都做了,但是没有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组织当中的管理者,当你听到类似语言的时候,请注意这些语言都不是结果语言,都是任务语言。这些人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思维当中是在对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和程序负责,而不是对这件事情的目的和价值负责,所以你要有鉴辨能力,判断员工的思维方式是否以结果为导向。(二)看图说话:什么是任务?什么是结果?我们

15、先看下面一张图片,根据刚才的解释,图1.1中这张图片所反映出来的结果是什么?任务是什么?答案是:任务是挖井,结果却是没有挖出水。图1-1 挖井人挖井的目的和最终结果是要挖挖出水来,但是图片当中的这个人并没有达到结果。我们来对照一下在公司当中有多少人只是对挖井负责,又有多少人对出水负责?(三)结果的三要素我们在未来10年的时间,要自立中国企业的结果启蒙教育,“启”就是“开启”,“蒙”就是“蒙昧”。因为我们发现有很多的员工包括管理者对“结果”这个词语、理论不是发自内心的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结果呢?它要符合三个要素,评判一个人做的事情是否是结果只要根据这三个要素就可以做出判断。这三个要素就是:结果是谁要的客户结果要有什么价值结果有什么用交换第二讲 结果启蒙(下)1.结果是谁要的客户结果首先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客户的概念很容易理解,购买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人、组织就是我们的客户。但是在一个企业组织内部同样有客户关系存在,这个理论在1946年的时候,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大师比德德鲁克出了一本书公司的概念中就已经阐释了内部客户关系。比德德鲁克被绝大多数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一致推崇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大师、管理专家。他在公司的概念当中做了一个定义:公司是怎么诞生的?他的解释是公司的诞生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诞生的。我们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也是一种商业关系,只不过是商业关系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