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浮力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10412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浮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浮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浮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浮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浮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浮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浮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力一、选择题(1-20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1-25题有多个答案)(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一、选择题1 2020年3月19日,我国首次用水下机器人在南海3000m深的海底插上国旗。若不计海水密度的变化及水的阻力,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 )A受到的重力逐渐减小 B受到海水的浮力逐渐减小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增大2如图6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6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

2、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先下沉然后上浮 B浮力变小,一直下沉C先上浮然后下沉 D浮力变大,一直上浮3.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半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5甲;图5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体积是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C.物体的密度是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4.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22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而上,且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22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

3、、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3B.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C.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2:5D.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5.密度为0.8103kg/m3的实心木块,轻放于足够深的水中,木块静止后,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木块体积之比为( )A.4:5 B.4:1 C.1:4 D.1:16.将一个体育测试用的实心球和一个乒乓球同时没入水中.放手后发现:实心球沉入水底,而乒乓球浮出水面。如图所示,比较实心球和乒乓球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则()A.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大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B.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 D.不能确定

4、7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盛水的容器,现把两个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物体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B、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相等C、两物体的质量相等 D、乙容器中物体密度较大8.)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A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5、 D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9 “094型”潜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当它从深海中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的海水的( ) A.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B压强减小,浮力增大C.压强减小,浮力减小 D压强增大,浮力不变10.)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盐水,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 )A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B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C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D图中,盐水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盐水对乙杯底的压强11)在物理教学研讨会上,王老师用自制教具演示了如下

6、实验:将一只去盖、去底的饮料瓶的瓶口朝下,把乒乓球(直径略大于瓶口直径)放入瓶内并注水,看到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此时乒乓球静止(如图)。然后用手堵住瓶口,一会儿乒乓球浮起来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乒乓球静止时没有受到浮力作用B图中乒乓球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与受到的重力平衡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D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12如图所示,a、b 是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 关系图像,分别用 a、b 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稳定后( )A.乙漂浮,乙受到的浮力小 B.甲漂浮,甲受到的浮力大C.乙下沉,甲受到的浮力大 D.甲下沉,乙受到的

7、浮力大13)如图所示,把一小球先后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在甲容器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在乙容器中小球加速下沉到容器底部.已知:小球在甲容器中受到的浮力为F1,小球在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为F2,甲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乙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4.)如图所示,相同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保持静止,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相同,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A B C D15)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p1和

8、p2,则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16.)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离水面 4cm,g 取 10N/kg,则( )A.木块受到的浮力是4N B.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C.木块的密度为0.4g/cm3 D.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3Pa17)甲、乙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图2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A.沉在水槽的底部 B.悬浮在原位置 C.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

9、之比为1:2 D.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18 如图所示,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一个金属块,把它们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现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和气球 ( )A. 仍然静止 B. 向下运动 C. 向上运动 D. 上下振动19.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g煤油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80g水溢出。已知煤油的密度是,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分别是( )A.下沉,1.1 B.漂浮,0.85C.悬浮,1.0 D.漂浮,0.9020.如图,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它竖直立在液体中,如果

10、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液体的密度分别为、,则( )A. B. C. D.21、a、b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待物体稳定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漂浮,甲受浮力大 B. 乙漂浮,乙受浮力大C. 甲漂浮,乙受浮力大 D. 乙漂浮,甲受浮力大22.)关于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A、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浮力和压强越大B、轮船从江河驶入大海,排水量减少C、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的宽些,以便承受更大的水压D、用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它所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23潜水员潜水

11、时呼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关于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B.压强变大,浮力变小C.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D.压强变小,浮力变小24对下列四幅图情境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用电吹风向下吹漏斗中的乒乓球,球不掉落,表明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B图乙中纸片不掉落、杯中的水不流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图丙中手提袋手柄宽大是为了减小对手的压强D图丁中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未露出水面前,水对气泡的压强不变,浮力不变25)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实心小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把实心小球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 3的油中,弹簧测力计的

12、示数是6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的浮力是2N B小球的质量是0.8 KgC小球的体积是2.510-4m3 D小球的密度是3.2103g/cm3二、探究与作图题(20分)26、(1)如图甲所示,小球漂浮在水面上静止,请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2)体积为的物块,重1.8N,将它浸没有水中(如图)。在图中画出松开手时,该物块受力的示意图。(3)小华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做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1)比较甲和乙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用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2)分析乙和丙可知,弹簧测力计测得拉力大小关系是:F 1 _ F2(选填“”、“”或“”)。(3)通过乙和丁的

13、探究,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原因是_不同。27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1)小冉进行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步骤BCDEF弹簧测力计示数/N2.62.52.42.42.3(2)在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浮= N。(3)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还算出了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并发现步骤B、C、D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5)小冉在步骤B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保持铜块下表面所处的位置不变,把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