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习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10022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题专题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1、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有明显现象,CO2和 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软塑料变扁,装置B活塞向上运动。(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2与反应,还是CO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是 。(只利用A装置矿泉水瓶进行)NaOH浓溶液CO2ab。玻璃广口瓶NaOH浓溶液

2、CO2NaOH浓溶液CO2。小气球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2)以上三个实验中,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 。实验 。(3)实验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实验步

3、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稀盐酸酸(通CO 溶液)NaOH溶液2CO2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 论 3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A_B_C_D_(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4、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4、,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NaOH溶液玻璃管小气球CO2图F 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所选装置操作方法实验现象A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B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C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E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F将分液漏斗中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气瓶中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A: ;B: 。5化学反

5、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 ,B现象为 ,C现象为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 (4)为了进一步

6、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 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6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和课本上一样,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图乙图甲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_,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_。图甲实验中的化学方

7、程式是 _ _ _。图乙中第()()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图乙中步骤()的现象是: 若将图乙步骤()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右图),一段时间后,现象是: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答案1(1) CO2+2NaOH=Na2CO3+H2O(2)或做个对比实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等;(也可图示)2(1)a烧杯;b胶头滴管(或滴管) (2)实验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形成水柱;实验小气球胀大 (3)矿泉水瓶(或其它合理答案);矿泉水瓶变瘪或向内凹进(4)NaOH溶

8、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且和水会反应,究竟是CO2溶于水或和水会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5)有气泡产生(实验步骤方法: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6)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将CO2通入NaOH溶液后)滴入CaCl2溶液(或石灰水Ca(OH)2溶液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表明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Na2CO33、(1)A:溶液进入试管内 B:反应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 C: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小气球会胀大 D: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2)因二氧化碳被吸收

9、,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4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F瓶内小气球会胀大。A:无明显的现象变化;B:产生白色沉淀。5(1)C (2)A现象:塑料瓶变瘪了,B现象: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C现象:气球胀大。(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O2;(4)稀酸,冒气泡;CaCl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6(1)B同学的方案合理;(2)B同学进行了几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果。附其它装置: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