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09952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省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西省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西省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1年江西省物理中考试卷以新课标的精神、新理念为出发点,不受我省多种版本教材的束缚,给全省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效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与评价,这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试卷。今年中考试题考查思想符合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实际,对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由此可看出,试题在命制的整个过程中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摆在第一位,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将了解、认识、理解层次的知识体现在不同的试题之中;试题既注重体现学生活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并充分展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学科

2、特色;同时,今年中考的绝大多数试题加强了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在中考结束及阅卷后,我们通过回访部分毕业班的教师和考生,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做了比对与思考,现对今年的中考试题作出如下分析:一、试卷总体分析1. 试卷的基本情况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形式,闭卷笔试考试的时间120分钟,试卷的总分100分,试题个数26个,覆盖52个知识点,各知识点分值分布(如表一);试题的易中难水平分值比例为62.51.5,难题的分值比例不超过总分的15,全卷的难度系数为0.58。表一 知识板块分值分布知识板块力与运动 热 声光电与磁探究及其他分值38分8分5分7分34分8分试卷注重对

3、基础物理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基本方法的考查,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着重体现了“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的思想;试题既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要求,几乎很难找到死记硬背的试题,整体难度适中偏难;在今年中考试题的选题过程中,它多以生活中提供的情境作为试题的情境,强调考生从实际情境中来学会捕捉有价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技能;而科学探究题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掌握物理规律的能力;试题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可从2009、2010、2011难度

4、系数对比表展开比较分析(如表二)。表二 2009、2010、2011试卷的难度系数对比表难度系数2009年0.700.530.540.610.572010年0.770.500.440.630.552011年0.830.520.490.630.58依据表二的统计数据可知,2011年的试卷难度系数与前两年的试卷难度系数相当,难度比2010年相比略有下降;从题型上看,近3年的选择题、实验或探究题的难度变化很小,对填空题(基础性知识)的考查较基础、简单,区分度很小,而加大了作图、简答或计算题的考查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从总体上说,试卷基本上能真实反映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的整体情况,试卷的选择题、作图、

5、简答与计算题、探究题的区分度把握较好,能较为科学的把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区分开,基本上体现了学生“学物理”与教师“教物理”的差别。2.今年试题的新变化变化一 侧重科学素养的考查,强调体验性实验过程评价今年物理试题难度适宜,符合今年物理中考说明和省中考研讨会所确定的方向。但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而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以及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行为表现等方面。如第9小题“观察月亮的活动”对考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行考查。试题背景都是大家较为熟悉的科技新成就、新发展及新应用,能树立他们较强的科学意识,激发他们的

6、科学热情;试题较好地评价了考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科学发展观意识、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等综合科学素养。试题多数较侧重对探究实验过程(T24、T26)、对数据分析处理(T23)、结果评估(T25、T26)的考查。试题没有全面考查探究的完整过程,而是针对探究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交流评估等环节。试题呈现的探究活动过程不会很复杂,但特别强调考生亲历过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而避免了学生凭记忆、规律答题。试题在考查中充分体现了物理教学的过程性目标,让学生养成在“做中明理”的好习惯,真正让学生理解“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的内涵,如:T5、T7、T16、T1

7、9、T20、T21、T22、T23、T24、T25、T26,特别是第16小题、第19小题第2问、第25、26小题,要求考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去领悟物理现象的真实过程与物理原理。变化二 引导展开观察与思考,关注科技与现代生活今年物理试题注重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与能力的现状,特别注重学生运用物理专业知识术语来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澄清知识、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许多有关生活、科技等方面的材料和时势事件是每年中考的取材来源之一,试题取材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

8、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在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第8小题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污染事件(时势)、第19小题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动自行车(生活)、第21小题江西九江的长岭风电场(科技),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能够给学生以亲切感,进而增强学生考好物理和学习的信心。变化三 注重物理图表处理能力,注重物理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新课程实施以来,江西省的中考物理试题一直都很注重对图表处理能力的考查,也在积极引导学生用图像或表格来形象反映物理规律和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解决

9、问题的能力。今年对图表的考查要求除了会观察、读取信息之外,还要求考生具有描绘图像的能力。全卷共涉及18幅图3个表格,其中要求学生能对这些图进行有效的观察、分析、判断、解答的有12幅图像,要求学生能描绘的图像有6幅图。由此可见,今年图表类题目的考查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图像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今年考题也强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与思考,如第20小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浮力及相关知识、规律,运用字母代换,减少运算量,更侧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真正体现物理现象的过程思考与逻辑思维能力。变化四 试题情境故事性、趣味性、时代性,符合当前学生认知的特点今年试卷的显著特点是融知识性、

10、趣味性与时代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考试中去品味物理的无穷魅力。通过家喻户晓的“三个和尚”的故事来考查杠杆平衡原理的应用,用现代物理知识来诠释一个古老的传说;运用两小儿之辩论的卡通画面,让学生在提供的话语中去揣摩知识的真正内涵,画面的设计清新自然,让学生考试中倍感亲切;面对当前的能源危机,命题者从另一个视角来推出节能与环保问题,从第19小题中的电动自行车的普遍使用到第21小题中长岭风电厂的投资与建设,让学生在考试中不知不觉的树立能源意识,增强环保新观念。这些都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材,在应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决该问题后,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相应的强化和提高;同时,将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

11、能力的考查都渗透在各个题目中。3.抽样分析数据以赣州市和南昌数据为基础(1)物理成绩统计表项目低分率(0-30分)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最低分最高分赣州11.6453.8314.5357.58099南昌45%12.64%48.345090 备注:南昌市物理试卷满分为90分。(2)试卷各小题难度情况分析表类别小题号难度试题评价116.0.2以下很难29.较难3.21.25难4中等5.22.24容易6较容易72.4.0.9-1很容易(3)试卷各小题区分度情况分析表类别小题号区分度试题评价1无0.2以下差、应淘汰21、2、.3、4一般、待修改35、6、7、8、10、11、14、17、18、19、20、2

12、1、22、23、24、26优良49、12、13、15、16、250.7-1优秀二、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 题号失分点题号失分点7第1空19第3小题8第2空22步骤29选择项不准确25第1、4空16晶体凝固图像26评估交流今年的物理试题与去年相比,难度虽有下降,根据评卷与试卷抽查情况来看,卷中有几个小题的得分率相当低(见表七)。从试卷评析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失误主要集中在审题能力、解题技巧、解题方法和实验过程分析等方面,较多的学生受到定势思维的束缚、受到单纯进行数学分析的影响、受到“假实验”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表七1、审题中不关注细节,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大部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审题不

13、清,认真审题是学生解答的关键前提。学生解答中较为突出的现象是: 有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粗心大意,本来可以答对的题却答错了。例如:第5小题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答成了“隔离声音”、“反射声音”等,没有明确把握题目中有“在”的提示语,而忽视了从减弱噪声的方法入手来进行分析与解答; 一些常规性的基础知识应用题和多次训练的“熟悉”题,在审读题时未看清题意或遗漏了题中的某个“关键性”条件,审题不善于去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或经过命题者“改编”的“新”情境,自以为是、想当然而造成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例如:第19题第问,“从环保的角度,与摩托车相比”, 考生在审题时没注意“环保的角度”,因

14、平时训练此类题目时,一般是例举电动车的优缺点,所以而答题时出现了各种不符合题意的答案,造成失分,此题的得分率特别低,仅为0.1;第16小题的晶体凝固图像的描绘,考生在审题时也是没有注意到“横纵坐标的物理量”跟平时训练的题有所不同,所以得分率也很低:仅为0.2。因审题不清导致严重失分的还有第17、24小题。2、双基知识模糊,活学活用的能力偏弱 扎实的物理基础表现在清楚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能灵活地运用物理语言来解释物理现象,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用意。对某些知识与规律理解不深刻,没有真正把握其前提与条件,甚至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对于物理课程中所学到的基本知与基本规律只停留在文本上,不能从生活中所看到

15、或发现的现象中去活用物理知识,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活用知识的能力偏弱;这些都是部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结合试卷的答题情况,表现如下: 乱写物理公式,例如:第25小题大气压强写成P=FS,第20小题潜艇受到水的压强写成P=gv等; 不能准确描述物理现象,例如第24小题刻度尺的声学知识,尺的长短不同是探究声音响度的关系; 对测量仪器不了解,例如:第7小题的电压表不同量程的同一位置数字有5倍关系,以及第26小题的电压表应该并联在电路中使用等,这些失分情况都说明考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3、答题不规范、不严谨,重计算结果轻分析过程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评析中,学生物理解题规范总体来说是不平衡的,学生答题规范两极分化严重,会做的思路清晰、分析细致;不会做的东拼西凑、只求结果没有过程体现。答题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没有养成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随意性较强。在物理学中,物理符号的表达是有意义的(与数学的符号略有不同),不同的物理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