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098651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 ,折射角=入射角= 0 度。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 ,或

2、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 ,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二、透镜1、名词:透镜:由透明材料磨制而成 ,两个折射面都是球面 ,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如:远视镜片 ,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如:近视镜片;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

3、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 典型光路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 ,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假设在实验时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在光屏都得不到像 ,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成像在很远的地方 ,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

4、=f是成实像和虚象 ,正立像和倒立像 ,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 ,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 ,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 ,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 ,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那么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 ,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 ,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 ,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 ,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 ,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以上是由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 ,如果您觉得有用 ,请继续关注查字典物理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