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确发声原因及纠正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09643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正确发声原因及纠正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不正确发声原因及纠正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不正确发声原因及纠正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不正确发声原因及纠正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不正确发声原因及纠正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正确发声原因及纠正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正确发声原因及纠正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正确发声原因及纠正方法(一)喉音由于舌根向后接近喉咙壁,甚至于用喉咙去控制声音,使音流济(卡)在喉咙里,发音吃力,听来不悦耳。纠正方法:用舌尖轻触下齿根,咽喉放松,解除咽喉负担,用气息支持歌唱。(二)鼻音由于软腭塌下,发声时不会提起,再加上舌中部隆起,阻碍了咽部与口腔共鸣的通道,音流大部分集中在鼻腔里,失去了咽喉与口腔共鸣。发音沉闷暗涩,缺乏明亮色彩。纠正方法:用开口音“啊”或“啦”做练习软腭提起,把声音送到口腔前部,取得口腔共鸣,使声音明亮。(三)白声大喊大叫的声音,实际就是喊歌,不是唱歌。这种发声全部是从口腔传送出来的,缺乏共鸣,听起来苍白无力,粗燥,生硬甚至沙哑,其原因是吸气不深,呼气

2、也浅,音流上不去,口腔共鸣太多,加之盲目追求音量,滥唱高音所致。纠正方法:应避免大声歌唱,尽量用小声柔和地唱,不要超过“MF”(中强)(四)沙音声音沙哑不纯,这是由于声带疲劳或声带,喉头有毛病而形成。纠正方法;多练习闭口音yi.mi(五)抖音颤抖的声音。一种是由于发声观念不正确,盲目追求声浪造成的,另一种是技巧性的问题。纠正方法;控制气息慢唱(六)漏音声音虚,散而杂音。这是由于呼吸和发声器官的运动配合不当,呼气压力太大,声带张力不够所致。这种现象多在唱中,低音时发生。纠正方法:唱中,低音时相应减小吸气量和呼气的压力,有效地调节声带的张力。经过反复练习,漏气的毛病就会逐步得到纠正,使声带的功能得

3、到正常的发挥,歌声也随之集中,结实起来。(七)冲击这往往是由于歌唱者吸气过分饱满,使胸部不能放松,肋部下部不能适当扩张,唱高音强音是盲目加强呼气的压力而形成的呼吸僵紧失调的现象。这时歌唱者的喉部肌肉非常紧张,喉头活动不正常,喉头位置也不会稳定,甚至上提。这样唱出来的声音是不会正确的,甚至会破裂,音准也会越唱越偏离。纠正方法:如果歌唱者能在唱高音时,先将呼吸控制在平稳,均匀的状态,使肋骨下部适当扩张,并使横隔膜,腹肌配合动作,加强呼吸和声带的张力,那么就能克服唱高音时气息冲击的缺点,唱出柔和而有力度的高音来。(八)气不够用这是歌唱者胸紧气浅,吸气两过多,唱歌时呼气压力过大而支持气息力量失调的结果

4、。歌唱者往往是越唱越感到气不够用,还误认为吸气不够,再三加强吸气力量,在上胸频频续气,因而想胸越来越僵,气吸得越来越浅,颈部的肌肉越来越僵紧,严重影响喉气稳定,这时,歌唱者唱歌非常吃力,往往唱一小节就要换一口气,高音唱不上去,低音也唱不下去。声音尖技而苍白无力,甚至连一个歌多坚持不下来声音就沙哑。纠正方法;如果歌唱者发现气短不够用时,可将上胸放松,把吸气部位往下调整到深的吸气部位。开始唱第一句时少吸气,不要以太强太重的声音唱歌。只要多练习,就能克服气不够用的缺点。控制膈肌能力的锻炼1膈肌弹发:在传统膈肌锻炼方法“狗喘气”的基础上改进后的练习。膈肌弹发与“狗喘气”的不同,一是变开口为闭口,这样可

5、以减轻气流对喉部的摩擦;二是变无声为有声,在呼气的同时弹发“hei”音。膈肌弹发具体练法如下:第一步,深吸气后,发出一个扎实的“hei”音。要求喉部、下巴松弛,似没有一样不用力,舌根在发H时,有前送弹动感;而胸前剑突下有明显的向上弹动感。在弹发“hei”时,必须注意膈肌的弹动与发音要协调同步。开始气与声可能会超前、先出气后出声,也可能会落后,出声了、气尚未弹出,还可能气弹出却未用在发声上,气弹了而声音仍用嗓子喊出来等等现象,这在初练者是必然的现象不要着急,可以慢慢地一声一声地找。这时需注意三点:一是,控制膈肌正确地上弹,既不是上腹部向外努(这样气不是外弹、而是内吞),又不是上腹部向内拙挤(这是

6、送气而非弹气)二是,喉头部位一定要松弛,气弹出才可能弹发出 hei音。否则气与声会脱节形成嗓子挤出的声;三是,由于未经训练的人,有意识控制膈肌的能力较弱,在开始练膈肌弹发时,发出的hei音并不强,但弹发正确的hei音,是音高稍低、圆润集中、松弛宽厚的声音。在开始练膈肌弹发时,首先要注意膈肌弹发与发音的配合要正确,不必贪多、贪快、贪连续发音,只有一声、一声练得有力了,才能连续发音。第二步,在膈肌单声弹发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增加连续弹发hei音的次数,连发2个、3个、4个、5个、直至可连续发78个hei音。连续弹发时,要注意给气的力量应该均匀,发出的hei音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音量、音高、音色应始终一致

7、。在连续弹发时,还应注意将膈肌的力量控制集中到弹发的瞬间,而在弹发间隔时、膈肌要迅速放松还原到原位。不会放松,膈肌越弹越紧张,最终会因无气可弹而力竭。只有弹发后的迅速放松才能使气不断地进入、弹出,也有利于膈肌再次积聚力量弹发。第三步,坚持第二步连续弹发练习,数日后会获得“自动”进气的感觉,以无限制的连续发出稳定hei音时,就可进行第三步练习:由慢到快、稳劲轻巧地连续弹发hei音。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做改变音高、音量、音色、音长的隔肌弹发练习。类似于京剧老生的大笑状。2随肌弹发喊操口令:胸腹联合呼吸基本状态的训练一、呼吸基本状态练习:吸气:“沿纽扣”练习,沿后背、闻花香、毛细孔扩张、抬重物

8、、半打哈欠呼气:叹气、发ai音、吃桌面灰、发“a”音、数数、数葫芦感情和声音是通过气息来连结的。(一)、体会日常生活中自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时,呼吸肌的运动及与配合。1、取坐姿,身体重心在臀下当中椅子的前部,需满臀坐。腰直、胸含、肩松;完全自然地象叹气一样,将体内分气全部吐出来,然后从容自然地吸气。注意体会吸气时,小腹自然的外凸、两肋后部及腰两例自然张开、撑起的感觉。吸到正常的程度自然地呼气,注意体会两肋下塌、腹壁渐松复原。2以慢吸慢呼的方式,在第一练习的基础上,以坐姿体会稍有控制的吸气和呼气。在将体内余气全部吐出来之后,吸气时有意识地强调“吸到肿底、两肋打开、腹壁打开、”的感觉进行慢吸慢呼。在

9、吸气的过程中,着重体会两助后部渐张、腹肌渐渐向“丹田”集中。腹壁从松弛状渐渐绷紧“站定”的感觉。当吸气至比日常自然吸气稍多的五、六成满时,调整吸气肌、呼气肌的控制感觉;屏气一瞬间立即慢慢的呼气。呼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尽量保持两助张开支撑感(实际仍会塌下收回一些);二是,着重体会,在这种呼吸肌的配合中、靠腹肌收缩往外送气流的感觉。这一步练习主要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中,腹肌参与吸气、呼气控制、特别是收腹呼气的感觉。随着呼吸控制能力及隔肌与腹肌配合能力的增强,吸气量可加大到八、九成满,只需注意呼气时,仍不要有明显地“扼喉”感。(二)、以慢吸慢呼方式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的基本状态。1、慢吸慢呼,数

10、数儿,延长呼气控制。保持正确的基本呼吸状态下、慢吸气至八成满,然后,以大约每秒一个数儿的速度数数儿:l,2,3,4要吸一口气数数儿,中途不换气、不补气,并保证数字之间语音规整、声音圆润集中、音高一致、力度一致;出声则出气。不出声不漏气;开头的数字、气不冲声不紧,近尾的数字气不憋、声不噎。气竭则声停。注意数数儿时,声带喉头保持正常发声的通畅感,不因吸气较满呼吸肌紧张而扼喉。般吸一口气数数儿持续时间达到30秒到40秒即完成训练要求。开始练习时,不要单纯追求所数数字的多少,重点应在锻炼呼吸发声的控制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呼吸控制力强了,数儿便会数得多了。2慢吸慢呼,数葫芦。词如下:一口气数不了二十

11、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数葫芦的呼吸控制及用声要求,同上一个数数儿的练习。一般达到一口气能数十五个至二十个葫芦即可。由于数葫芦接近说话状态,难度较大。但是练好了更容易结合话筒前用声用气的实际控制状态。、练唱舒缓、抒情的歌曲,锻炼随旋律乐句延长呼气发声的能力这个练习是为了训练呼吸控制能力,歌唱时用本声、中低音、接近于通俗唱法练习。比如,草原之夜、赞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嗓音保护与发声训练唱歌是人类的本能。不管什么阶层的人们,都常以唱歌表现其本身的生活。歌的词、曲、意境形成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沁人肺腑,感人至深,令人心旷神怡。唱歌,始终是人们表达思想、抒

12、发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声乐简称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也称艺术歌唱,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歌唱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艺术嗓音)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艺术歌声,它以高度凝练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去抒发思想感情和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一、嗓音的保护世界上最珍贵的乐器是人的声带。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不可以随心更换。它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人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优美动听的嗓音,因此,保护嗓音,使发声器官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非常重要。(一)青少年学

13、生的嗓音特征人的嗓音在身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生理上的变声期。婴儿出生呱呱的哭声是尖细的声音,两三岁以后是清翠明亮的童声;十二三岁后渐变粗厚,壮年时期,嗓音更渐浑厚;到了老年,嗓音的功能就减退。这种变化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由儿童到成人要经历青春期(大约从12岁20岁左右)。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主要的生长发育时期,这时少年的生理、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各种器官、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嗓音也由童声逐渐发生变化,直到变为成人声。这种时期生理学称之为变声期。变声期开始的年龄一般是:男孩在1215岁,女孩在1114岁。根据全国各地统计数据来看,平均年龄最早约为11岁,最迟约为18岁。变声期受地区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14、,因而有一定的差异。如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落后的地区早、热带地区比寒带地区早、营养条件好的地区比营养条件差的地区早、城市比农村早。随着我国人民经济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变声期的年龄也相应地提前了。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前期(613岁左右)、变声期(1316岁左右)和变声后期(1620岁)三个阶段。而艺术嗓音的变化则一般要通过三年左右的技能训练才能完成。变声属于青春期第二性征表现之一。变声期前,男女童声嗓音的特征都是音量不大、音色清脆明亮,音域、音色基本上无太大差异。变声期中,由于在内分泌激素、尤其是在性激素作用下,喉部声带发生变化,声带急剧增长,也显著增宽。男性比女性嗓音变化明显,男性由于雄

15、性激素的作用,喉头迅速发育长大,形成男性特有的喉结。变声后男性的声带增长一倍,最宽可达3毫米,音调比变声前低了一个八度;女性声带增长约二分之一,最宽可达22毫米,音调比变声前约低了三度。据国内喉科专家调查研究的结果和和目测声带的数据,约以12毫米为短声带,24毫米为长声带,1516毫米左右为中声带,中短、中长声带则介于期间。一般来说,女高音声带最短、呈白色,大多从声门处看不见气管环;而男低音声带最长,呈粉红色,从声门处可见到气管环;其他以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的次序排列介于两者之间。在变声期间,会出现生理性的喉粘膜肿胀、声带充血、时有水肿、附有分泌物、声带后半部分闭合不全等现象,声音很

16、不稳定,唱歌尤其感到吃力,发声器官容易疲劳受损。所以,要特别注意变声期嗓音的保护。(二)嗓音的卫生与保健滥用嗓音是声乐学习的大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无节制地用嗓,高兴时唱个不停、说个没完,生起气来争吵不休、大喊大叫,这很容易造成对发声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在睡眠不足或休息不够的情况下,滥用嗓音就出现声音和器官上的反应。如: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沙哑,甚至失声。滥用嗓音可出现运动过渡性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粘膜下出血,发声功能失调性声门闭合不良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疲劳。这种损伤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造成声带肥厚和声带息肉等病变,失去演唱能力。另外,某些刺激性食物对声带粘膜较大,它会使嗓音发干、微血管充血,声带肥厚。在变声期和女性月经期间,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