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095877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尼斯的媒介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英尼斯的媒介理论四、英尼斯的媒介理论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lnnis)是一位经济历史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鼻 祖,也是麦克卢汉的老师。他一生的事业可以194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早期的英尼斯是 一位经济史学家;后期的英尼斯则沉浸在从古到今的经济与传播关系的研究之 中。报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40)是英尼斯的第一篇传播研究论文,认为 报纸是推动市场的动力。此后,他着重将传播技术作为一切历史运转的轴心来探 讨。主要著作包括传播的偏向帝国与传播 他在世时,其传播研究并未受到传播学界的重视。他的学生麦克卢汉如明星升空 之后,人们才注意到星光照耀下的英尼斯,人们也在麦氏的著

2、作中看到了英尼斯 对这位学生的深刻影响。英尼斯有着深刻的加拿大民族主义意识,对美国继法国、英国之后力图征服加拿 大的帝国野心,保持着高度警惕。他认为,美国报业的强大实力使它能够垄断加 拿大的纸张市场,进而形成文化垄断和知识垄断,于是美国的文化轰炸威胁着加 拿大人民的生活。2、主要观点(1) 媒介偏倚论媒介的时间偏倚(time bias)和空间偏倚(space bias)的特性。前者是质地较重、耐久性强的媒介,如粘土、石头和羊皮纸等,较适于克服时间 的障碍,较能长久保存。后者是质地较轻、容易运送的媒介,如纸草纸、白报纸 等,较适于克服空间的障碍。任何传播媒介若不具有长久保持的特性来控制时间, 便

3、会具有便于运送的特点来控制空间,二者必居其一。人类传播媒介演进史,是由质地较重向质地较轻、由偏倚时间向偏倚空间发展的 历史,而且与人类文明进步阶梯相协调。用树枝在潮湿的粘土上书写符号而后烘干或晒干,或者在石上刻画符号,这类媒 介反映了人类远古时代的文明特征;树皮和纸草纸的媒介反映了古埃及和希腊罗 马时代的文明特点;羊皮纸则是由罗马帝国到公元 10世纪的通用媒介;纸和笔 则是15 世纪中叶的主要媒介;纸与手工印刷是文艺复兴至法国大革命(18世纪) 期间的重要媒介;进人 19世纪,相继迎来报刊时代、电影时代和广播、电视时 代。(2)传播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就这两类媒介同权力结构的关系而言,英尼斯认为

4、,“偏向时间的媒介”有助于 树立权威,从而有利于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偏向空间的媒介”则有助于 远距离管理和广阔的贸易,有助于帝国的扩张,从而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但等级 性不强的社会体制。英尼斯认为,任何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能够改变社会体制的形态,常常转 移权力中心。社会权力的竞争离不开寻求新的传播技术形式的竞争。于是,英尼 斯就将控制媒介行为视为行使社会和政治权力的一种手段。英尼斯还探讨了媒介的时空偏向性两者之间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他认为,认为一 味地向时间倾斜或空间倾斜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一个稳定的社会离不开维护时间 倾向和空间倾向间平衡的机制。JjIII I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机器新

5、娘 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古滕堡群英媒介即讯息教育背景:1933年,麦克卢汉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 1934 年,他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久,他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 文学方面的研究。1942年,他获得了剑桥的博士学位。作为一位文学学者,麦克卢汉以诗人的想象力来探索语言的极限。在他的著作中 多处可以看到诗歌的影响。1964年,麦克卢汉出版了他的理解媒介,在该书的第一章第一段里,麦克 卢汉这样写道:“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分 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 过程中,媒介就是讯息,我

6、们难免会感到吃惊。”(1964:7)麦克卢汉的“媒 介就是讯息”之所以令世人震惊,是因为社会科学家们长期以来忽略了对媒介本 身的观察和研究。他的以“媒介即讯息”论断著称的媒介理论,于电视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 60 年 代提出后,曾迅速风靡欧美各国,极受褒扬,他也因而名噪一时,频受传媒报道。 但是,在“麦克卢汉热”似一股旋风刮过后,国际上学术界开始批判性地审视其 理论,对该理论提出诸多批评。而在经历褒扬和批评的起伏之后,在相当长时间 内麦氏及其理论似乎退居于较少引起注意的位置。2、主要观点(1)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在其著作媒介即讯息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人们往往认为媒介是讯息的载体,传播学界在研

7、究传播诸要素中也传统上将大众 传播媒介与媒介讯息区分开来,但麦克卢汉却认为,传统上把媒介与讯息区分开, 是十分勉强的。传播中最本质的事情不是内容的表述,而是媒介自身。媒介本身 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一种媒介。他的“媒介即讯息”观点主要通是通过功能 和效果两个层面来阐明的。在媒介技术的功能作用层面上,他认为任何媒介的 “内容”总是另一媒介。例如,电报的内容是印刷,报纸的内容是文字表达,书 籍的内容是言语,电影的内容是小说。媒介效力之强是因为它被赋予另一种媒介 作为其“内容”。 在效果层面上,他认为一种新的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的是什么样的讯息内 容,这种媒介本身就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

8、社会结构的变化。比如说, 在印刷媒介出现以前,人类交流的信息是直接的、即时的。然而,印刷媒介把复 杂的现实生活用一系列语言符号加以表现,并迫使人们一行行地、按顺序地阅读 和思考,而不能像现实那样立体地、复合地认识和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介 本身就代表着某种时代的信息,媒介就是讯息。(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详细阐述了这个观点。他认为,媒 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 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或者说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每种媒介的使 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 方式。当

9、这种比例改变时,人就随着改变了。以印刷时代为例,他认为印刷时代 强化了人体视觉的延伸,却使人忽略了对自身其他感觉器官的开拓。与印刷书籍 比较,中世纪的手稿是不清晰的,常常被读出声来,需要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交流。 印刷书籍由于加重了视觉偏向而进一步分裂了感官生活,阅读成为更个人化的沉 默行为。书本的方便携带也造成了对个人主义的崇尚和理性批评精神的诞生。集 视听为一体的电视媒介的产生,使人的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和“感觉器官” 重新恢复。这个观点说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但它并不是严 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3)热媒介与冷媒介 这是麦克卢汉就媒

10、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 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 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而“冷媒介”与此相反,它传 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麦 克卢汉笔下的“冷媒介”包括电视、电话、漫画、谈话等,“热媒介”包括电影、 广播、照片、书籍、报刊等。为什么将电视看作是“冷媒介”而将电影看作为“热 媒介”呢?麦克卢汉认为,电影和电视的光源和视线的位置关系是正相反的。电 影观众的视线受背后的光源将其诱导到前面的银幕上,电视观众则直接面对显像 管这一光源。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受众

11、来说,电视是外部世界,比电影更需要进 行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解读。由此,麦克卢汉认为电视是一种“冷媒介”。麦克卢 汉还就此引申出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发展中国家是“冷”的,发达国家是“热” 的;农村是“冷”的,城市是“热”的;今天的电子时代是“冷”的,往昔的机 械时代是“热”的,这种没有学理规范的区别是麦克卢汉在理论上的大败笔,从 而降低了他的学术声誉。麦克卢汉的这一分类虽然遭到诟病,但实际上它也给我 们一定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 点,研究媒介需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4)“地球村” 麦克卢汉最早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由于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用部落 化(

12、口头文化)、脱离部落化(拼音字母和印刷)、重返部落化(电子媒介)来 隐喻人类传播史的宗教赎罪过程伊甸园、人的堕落和重返天堂。他认为,在 口语文化时代,人的五官可以同时受到刺激,处于和谐状态。在口语文化时期部 落文化中存在着感官的平衡。而文字和印刷的兴起和发展冲破了部落文化中的感 官平衡,使视觉功能凌驾于其它感官功能之上,并使人们疏远视觉以外的其它感 觉,并且在印刷文化时代,人们养成了单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这促成了行为与 思考方式的个人化发展。他把这称为人类社会的“脱离部落文化”阶段。而电子 媒介的出现,成为人类脱离部落文化以来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和“感官平 衡”重新恢复的工具,使得人类社会“

13、重新部落化”。广播、电视、卫星等传播 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传遍全球,世界变成了一个村落,即所 谓的“地球村”。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 赖程度大大加强,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结构要素形态产生了极其深 远的影响。“地球村”的概念正确地指出了当今世界信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当前,以互联 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把全世界联结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地的讯息可以在瞬息之间传遍世界,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被大大缩减了。麦克卢汉的“地球村” 预言,已经是当前的事实状态。可以认为,“地球村”这一天才预见,实际上揭 示了信息时代的来临,揭开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

14、一幕:全球化借助全球 性媒介,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现实,信息时代的每个人、每个地区都成为 了彼此相连的有机整体,人们在信息网络中成为地球村落的居民,人类的命运空 前地连在了一起。3、评价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在于:第一,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念 扩大,不仅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而且包括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第二, 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因此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 深的品质。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 的社会历史作用。第三,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 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的价值和作用

15、。第四,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 符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同时,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也存在不少局限:第一,唯技术决定论。只强调媒介 工具和技术的巨大能动性,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 略了其他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第二,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仿佛 成为媒介主宰的对象。第三,忽视媒介具体内容,对冷热媒介划分过于牵强。第 四,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解释的人类行为 也是片面的。第五,其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六1、理论基础 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理论 戈夫曼的情境论 戈夫曼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曾担任过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出版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

16、呈现、日常接触和公共场合中的行为等著作。在戈夫曼看来,社会生 活就是一个剧院,每一个社会情境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戏剧舞台,照本宣科的行动 者在这舞台上照本宣科地表演着真实生活的戏剧。2、梅洛维茨的主要观点 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信息环境与自然环境同样重要。对情境的考察,信息接 触机会是重要因素之一。情境决定行为。情境的分离使得角色扮演和行为模式的分离成为可能。情境的混 淆和重叠则会导致角色和行为混乱。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的运用导致不同情境的合并,从而产生了新的情境。这对原 有角色和行为模式产生压力,促使新的角色扮演和行为方式的出现,从而改变了 人们的经验模式和时空感。3、简要评价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将情境的视角用于观察传媒影响的研究中,以社 会环境及其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将媒介及其变化同社会环境及其变化联系起来加 以分析,具体考察媒介-情境-社会角色三者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