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主观题汇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01545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主观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主观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主观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主观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主观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主观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主观题汇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5分)材料一宪法是什么?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材料二如下图所示,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第四个国家宪法日的到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宪法活动。(1)【说一说】根据宪法第一条第一款、第二条第一款,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怎样的?(6分)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想一想】根据材料,说说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我国是人民民主

2、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议一议】我国宪法是怎样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7分)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

3、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防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2(14分)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容中提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1)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什么机关?它是怎样产生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5分)国家权力机关。产生: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关系:我国宪

4、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请你用结构图表示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4分)(3)我国的国家机构工作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原则。(5分)民主集中制。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择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3(15分)2017年12月4日

5、国家宪法日这一天,育民中学八年级学生分组走出校门,开展了以“宪法在我们身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小组的学生来到当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正在举办“纪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主题实践活动,全院160多名法警面向宪法庄严宣誓。(1)探究一:为什么法院工作人员要面向宪法庄严宣誓?(5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增强宪法意识首要的是对国家公职人员提出的要求。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努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二小组的学生分头采访了街头的普法宣传志愿者、运用法律手段讨薪的农民工、举报制

6、售盗版光盘的消费者、按照程序查看政府“账单”的网民(2)探究二:结合以上案例,谈谈为什么要监督权力行使?(5分),谈谈怎样监督权力行使?(5分)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第三小组的学生来到当地某高中,观看高中学生手捧宪法在成人仪式上宣誓。(3)探究三:手捧宪法,心有宪法。请以“我的成长与宪法”为题,写出你的内心感言。(5分)提示:开放性题,只要能围绕“宪法赋予我权利、保护我成长”等内容回答,言之通顺有理即可。4

7、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看下图我国国家机构组成图,然后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我国国家机构(1)【请你思考】宪法是怎样组织国家机构从而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5分)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

8、则。”(2)【请你列举】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要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3)【请你总结】宪法是怎样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5分)宪法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9、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5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10、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5分)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2)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点?(5分)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有什么意义?(4分)严格

11、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6、某校举行“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下面是活动内容展示:(1)请说说宪法和其他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权利的?(2分)第一,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的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 如何理解“法律体系像这棵大树,宪法是它的主干”?(2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第一,宪法所规

12、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这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为违宪而无效7、在日内瓦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的中国外交部人权事务特别代表刘华,于2017年3月27日代表非洲国家和中国做题为“维护和平,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共同发言,强调和平是促进和保障人权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并就实现持久和平、促进和保护人权提出五点

13、主张。我国重视人权的发展,请你说说我国是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的。(4分)第一,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宪法的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第二,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和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第三,行政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第四,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13、党的十八届

14、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增强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决不能违规干预司法。”为什么说“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4分)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第二,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的活动。第三,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第四,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

15、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初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有:进一步学习宪法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我们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1) 我们初中生为什么要重视“学习宪法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3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应该怎样增强宪法意识?(3分)第一,学习

16、宪法。我们要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第二,认同宪法。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第三,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6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管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征求意见稿指出,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对征求意见稿有修改意见,可在2017年7月6日前,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通过网站首页左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