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014252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知识点汇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学习意义一、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二、研究内容: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状态;人格(个性心理倾向性、心 理特征)三、教师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 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 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 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神经系统的结构1. 神经兀: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

2、能的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树突、轴 突)组成。三种神经元: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2. 神经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调节感觉;枕叶是视觉中枢; 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大脑左半球是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2)周围神经: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 应答活动实现发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第三节心理

3、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古希腊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诞生二、心理学流派流派观点代表人物构造主义心理学用实验的方法分析人的心理结构,把心理的基本元素分解出 来。强调内省方法。冯特机能主义心理学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结构詹姆斯、杜威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1913年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所看的心理学 标志行为主义诞生。心理学只能研究科观察的行为。用“刺 激-反应”(S-R)来表示华生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韦特海默精神分析学派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

4、理学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需要,强调人的社会性马斯洛、罗杰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规律,产生标 志心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皮亚杰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意识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二、意识的状态1.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 白日梦状态4. 睡眠状态第二节注意一、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最基本的特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伴随心理活动的 一种状态。二、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二)随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利

5、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 合理组织活动3. 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三)随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三、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影响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事物的复杂和变化程度,简单无变化的对象注意时间短2. 有无坚定的目的3. 个人的主观状态(三)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1. 原来注意的强度2. 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符合人的需要兴趣注意转移就越容易3. 大脑皮层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的灵活性4. 各种活动的目的性或者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四)注意的分配能够分配的条件是从事活动中一些是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

6、。几种活动中有内 在联系。第三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二、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三、感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1)遵循感知规律,运用直观原则pl55(2)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任务,并利用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观察动因,这是 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和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计划3. 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观察品质4

7、. 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第二节记忆一、记忆的种类(一)根据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分形象、逻辑、情绪、动作记忆(二)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三)根据意识参与程度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二、记忆的过程(一)识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2. 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 活动任务的性质。识记材料成为人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效果好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有意义、有规律的材料容易记5. 识记的方法,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对信息的识记更准确(二)保持和遗忘(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 学习

8、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 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与动机(2)遗忘的原因1. 痕迹消退说2干扰说:先前的知识和后面的知识对中间的干扰3. 同化说4. 动机说:弗洛伊德提出,记忆不是消失是被压抑到意识之外(三)回忆与再认三、记忆系统(一)瞬时记忆:编码方式有图像和声像记忆两种1. 时间极短2.容量较大3.形象鲜明4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消退(二)短时记忆:编码有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主要是听觉编码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三)长时记忆第三节思维一、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认识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二、思维

9、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分类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形象和逻辑思维(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分)2. 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四、表象与想象(一)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二)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2促进问题解决和推理,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二)想象的基本特点:形象性与新颖性(四)想象得种类:有意想象与无意想象(五)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五、思维的基本形式(一)概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

10、验假设的过程如何促进学生掌握概念1. 以感性材料作为感念掌握的基础2. 合理地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二)判断和推理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第四节言语一、言语与语言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社会想象。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言语的功能:交流、符号、概括功能。言语活动的形式: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第四章情绪情感与意志第一节情绪情感一、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情绪

11、情感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二、情绪情感区别1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后继的、 高度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2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由事物复 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较多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3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有冲动性,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绪比较内隐,较为深 沉。三、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人的情感是在大量的情绪体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四、情绪的分类1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内容来分)2心境、激情和应激(状态来分)五、情感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六、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

12、动机、组织、信号功能七、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等 第二节意志一、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一)准备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为计划等环节(二)执行阶段:既要坚定执行计划,又要克服妨碍到达目标的动机和行为 克服困难依赖的心理条件:1.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世界观2行动的目的3. 对胜利的美好憧憬4. 执行计划的坚定性二、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治性第五章人格第一节人格的概述一、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 理品质。

13、人格具有独特、稳定、统合、复杂、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知-情-意、心理状态、人格动力、心理特征、自我调控系统三、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说1. 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2.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 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四、人格成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第二节需要与动机一、需要:对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二、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 部动力三、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第三节能力一、能力: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心

14、理条件和直接有效地可能性心理特征。二、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 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第六章社会心理一、印象形成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二、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本能;合群需要;自我肯定需要三、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包容、控制、感情需要四、影响服从的因素1命令的发出者;2命令的执行者;3情境因素五、中小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1.亲子关系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从依赖走向自主。2师生关系上,低年级对教师崇拜服从,高年级独立性与评价能力增强,开始对老 师做出评价。中学阶段教师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学生对教师不再盲目接受,逐步提 出一些理性要求。3.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中小学生发展情况培养注意1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2.小学中高年级的无意注意从外界刺激引起 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发 展起来3高年级小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目的独立组织 自己的注意4中学时出现偏科现象,是无意注意发展和 深化的具体表现4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不断发展,小学阶 段速度较快,中学相对较慢5随年龄增长注意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