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复习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014021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病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神经病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神经病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神经病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神经病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学复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单选题1、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锥体外系病变肌张力改变特点P55&8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锥体外系病变肌肌张力特点增高、呈痉挛性瘫痪、外力牵拉时有折刀现象减低或消失,肌肉松弛,外力牵拉无阻力肌张力增高或减低2、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理 重要特征:脑实质中出血性坏死;特征性改变:嗜酸性包涵体内含有疱疹病毒的颗粒和抗原3、几种失语症特点 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症:复述障碍(Broca失语:口语表达障碍;Wernicke失语:听理解障碍;传导性失语:语言错语,发音不正确,听理解及表达能力相对保留)经皮质性失语综合症:复述相对保留(经皮质运动性失语:语言障碍,表达能力

2、障碍,程度较B 失语轻;经皮质感觉性失语:语言流利、理解障碍;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复述相对好,其他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完全/混合性失语:刻板言语,听理解严重缺陷,命名、复述、阅读和书写均不能。命名/遗忘性失语:命名不能,其他语言能力障碍轻4、延髓麻痹(球麻痹)真假特点: 特征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病变部位舌咽、迷走神经(一侧或两侧)双侧皮质脑干束下颌反射消失亢进咽反射消失存在强哭强笑无有舌肌萎缩可有无双锥体束征无常有5、神经根性痛感觉障碍特点: 剧烈放射性疼痛6、脑出血常见部位及血管P189:血管: 高血压性ICH受累血管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基底动脉脑桥支、大脑后动脉丘脑支

3、、供应小脑齿状核及深部白质的小脑上动脉分支、顶枕交界区和颞叶白质分支。非高血压性ICH出血灶多位于皮质下7、动眼神经麻痹特点: 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8、视野缺损定位: 双眼颞侧偏盲:双眼颞侧半视野视力障碍而鼻侧半视力正常。常见于视交叉中部病变、垂体瘤及颅咽管瘤 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病灶对侧半视野双眼视力障碍而同侧半视力正常及黄斑回避。常见于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及视皮质病变。 双眼对侧同向上象限盲:病灶对侧半视野上半部分视力障碍。视辐射下部(颞叶后部病变) 双眼对侧同向下象限盲:病灶对侧半视野下半部分视力障碍。常见于视辐射上部(顶叶

4、病变)9、脑血栓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其他少见原因(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等)10、帕金森病变部位: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11、脑干病变特征表现: 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12、面瘫(中枢、周围)鉴别: 特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程度重轻症状表现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和口角下垂),额支无损(两侧中枢支配),皱额、皱眉和闭眼动作无障碍;病灶对侧面部随意动作丧失而哭、笑等动作仍保存;常伴有病灶对侧偏瘫和中枢性舌下神经瘫恢复速度缓慢较快常见病因面神经炎脑血管疾病及脑部肿瘤13、吉兰-巴雷综合症

5、临床表现: 肢体对称性弛缓性肌无力肢体感觉异常双侧面神经麻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4、多发性硬化特点: 病灶的空间多发性病灶的时间多发性15、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 骨骼肌易疲劳无力晨轻暮重的波动现象, 休息后减轻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16、偏头痛临床表现: 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17、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 再出血脑血管痉挛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癫痫发作和低钠血症18、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 记忆障碍思维和判断力障碍性格改变和情感障碍不能完成日常事项19、癫痫诊断依据: 明确发作性症状是否为癫痫发作、属哪种类型的癫痫或癫痫综合症、明确发作的病因、脑电图20、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TIA

6、发作特殊表现症状P173:颈内动脉系统TA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分布有关。l 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供血区的TIA可出现缺血对侧肢体的单瘫、轻偏瘫、面瘫和舌瘫,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损常出现失语和失用,非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空间定向障碍。l 大脑前动脉(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供血区缺血可出现人格和情感障碍、对侧下肢无力等。l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主干TIA主要表现为眼动脉交叉瘫患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失明和(或)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 Horner交叉瘫

7、(患侧 Horner征、对侧偏瘫)。 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最常见表现是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可有单侧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单独岀现或伴有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呈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缺血综合征。此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还可出现下列几种特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跌倒发作( drop attack):表现为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常可很快自行站起,系脑干下部网状结构缺血所致。有时见于患者转头或仰头时。 (2)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

8、常,一般症状持续数小时,然后完全好转,不遗留记忆损害。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部分发病可能是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边缘系统的颞叶海马、海马旁回和穹隆所致。 (3)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导致枕叶视皮质受累,引起暂时性皮质盲 值得注意的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很少出现孤立的眩晕、耳鸣、恶心、晕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或癫痫等症状,往往合并有其他脑干或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20、颈内动脉TIA发作常见症状: 对侧发作性肢体单瘫、面瘫或偏瘫对侧偏身感觉异常对侧偏盲眼动脉交叉瘫(患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失明和(或)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Horner交叉瘫(患侧Horne

9、r征、对侧偏瘫)二、多选题1、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表现: 姿势和步态异常随意运动协调障碍言语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肌张力减低2、瞳孔光反射路径: 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上丘中脑顶盖前区两侧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3、周围神经损害表现: 感觉异常运动异常反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4、单纯疱疹脑炎诊断: 三联征高热、癫痫、意识障碍5、脊髓病变节段确定依据: 感觉障碍平面、反射改变、节段性症状三、填空题1、重症肌无力的药物诊断: 新斯的明试验、依酚氯铵试验2、一般感觉的分类 浅感觉指来自皮肤和黏膜的痛觉、温度觉及触觉。 一般感觉 深感觉指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

10、和振动觉。 复合感觉,又称皮质感觉,指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感觉分析、比较、整合而形成的实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2、感觉的体表标志: 胸骨角水平T2、乳头平面T4、剑突水平T6、弓肋下缘T8、脐水平T10、腹股沟T11和T12、上肢桡侧C5-7、前臂及手的尺侧C8及T1、上臂内侧T2、股前L1-3、小腿前面为L4-5、小腿及股后S1-2、肛周鞍区S4-53、癫痫诊断: 三步原则:首先明确发作性症状是否为癫痫发作;其次是哪种类型的癫痫或癫痫综合征;最后明确发作的病因是什么 辅助检查: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检查;诱发电位诊断必须采用平均技术和叠加技术4、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起

11、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5、运动障碍疾病分类: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帕金森病)、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亨廷顿病)6、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与检验:临床表现:头痛、脑膜刺激征、眼部症状、精神症状 检查:头颅CT(基底池弥散性高密度影)、MRI、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DSA、腰椎穿刺(均匀血性脑脊液)7、意识维持:依赖于大脑皮质的兴奋 脑干上行性网状系统双侧大脑皮质8、周围神经病理:华勒变性轴突变性神经元变性节段性脱髓鞘9、皮层侧视中枢受损表现:两眼侧视麻痹破坏性病变:双眼向病灶侧共同 刺激性病变:双眼向病灶对侧共同偏视 脑干侧视中枢受损表现:破坏性病变: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向病灶对侧共同偏视。10、脑干(中脑、脑桥、延髓)梗死综合症: 中脑:大脑脚综合症、红核综合征 脑桥:脑桥腹外侧综合症、脑桥腹内侧综合症、脑桥被盖下部综合症、闭锁综合征 延髓:延髓背外侧综合症、延髓内侧综合症11、小脑共济失调表现:姿势和步态异常随意运动协调障碍言语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肌张力减低12、面神经麻痹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病灶对侧下面部表情肌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侧面肌瘫痪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