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语文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01330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海》语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林海》语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林海》语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林海》语文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海》语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海》语文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海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察看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办法。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叙述真情实感的办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叙述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3、课

2、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采用学生自学_ 四人小组讨论_教师巡视指导的办法。)三、教师归纳: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叙述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五、作业1、抄写课后练习4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齐读课题)2、导入谈话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叙

3、述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斥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打开课文。二、讲读课文(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2、作者第二次

4、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办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C、出示投影片,帮忙学生理解&“林的特点。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指导朗读理解句子。句子一:看,

5、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

6、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沛叙述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

7、美得不空洞?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表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三、作业:1、课后练习1,31、2。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第三课时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二、继续讲读第三段。1、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2、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忙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 它确实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

8、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确实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答复这一问题。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奉献也越来越大。提问:&“兴国安邦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确实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3、齐读这一段。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发达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三、总结全文。1、带领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六、总结谈话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盛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七、作业1、背诵课文三_六自然段。2、预习20课。板书设计:19 林海|岭|林| 景色美|大兴安岭 |花| |名字悦耳| | 亲切舒服|与建设结为一体| | | 作用大|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