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00714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复习提纲1 藤野先生,、”、.、/.八、If一 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首次使用 “鲁迅” 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先后出版了小说集 呐 喊彷徨。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1 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2 中心: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为中心选材。3 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憎恶,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 野先生的缘由)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爱国思乡,学医的主要动机) 仙台的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 日本“爱国青年”

2、寻衅(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4 以事写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添改讲义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诚恳热情、热情无私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5 人物描写 外貌、动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俭 朴、治学严谨6 情感:感激(无私的帮助、学术的影响);敬重(伟大);怀念(收集讲义、挂照片、写 文章);愧疚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 现上野的樱花鲜艳而美丽的特点。2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用

3、比喻、夸张的 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之情。3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 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 暗示作者 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4“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全文起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东京也无非是这 样”相呼应。5 作者写 13 段的用意是什么?追述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见到 藤野先生埋下伏笔。 同时,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作者的憎恶之 情与爱国之情。写,其描写角度,6 作者写清国留学

4、生庸俗不堪的生活, 主要抓住看樱花、 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 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7 这篇文章题为 事,还写了日本藤野先生”, 但用很多篇幅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写了到仙台途中想到的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本文以作 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 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 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径的日墓 里的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 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的志愿对自己的优待是为 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写日本 “爱国青

5、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 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8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爱国(忧国忧民痛苦根源)。9 “爱国青年”: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 10“正人君子”: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走狗。11“物以稀为贵“:自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12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双重否定表强调,突出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不仁,反映 了作者的爱国(痛苦根源)。13 如何表现爱国情?二3+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4 我看到先生改讲义吃惊的原

6、因是什么?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批改讲义上的专业知识是 他的职责,而他还帮助订正文法上的错误,所以我“吃一惊”,这更能突出先生高度负责的 精神。15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不能。一来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 下的作用,二来也表达我深深的自责之情。删去不能达到这种效果。16 改讲义事件中,我对“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 我尊重先生, 被他的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所感动, 所以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非常 深刻。17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后来弃医从文有什么影响?“匿名信事件”写 弱国人民受歧视,作者希望祖国强大。 “看电影事件”写中

7、国老百姓愚昧麻木,不觉悟,这 正式造成我们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18“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的内容指弃医从文,变化的原因是指要救国,先要救治人 们的精神,唤醒麻木的人们,而善于改变精神的,首推文艺。19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中国人”前面加上“所以”,后面用“当然”强调,表达了作者什么 也的情感?这是议论的话。 “中国是弱国” 和“中国人是低能儿” 之间并无关系, 用“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说明这种逻辑的荒谬性。 “当然” 在平静语气中显示了作者的气愤和心痛。 “也 无怪他们疑惑”用了反语的修

8、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诬蔑的愤怒与国弱受欺的悲伤心痛。20 结尾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的词语有“总、时时、长长、永久、至今”。21 “良心发现”指爱国思想和与反动文人的斗争精神受到触动。22 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23 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的六个字概括:为中国、为学术。24 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收藏讲义;悬挂照片;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 痛疾的文字。2 我的母亲,、”、.、/.八、If一文学常识 胡适,原名胡洪馸,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1 我对母亲的感情:怀念、敬爱、感激。2 母亲其人慈母、严父

9、、恩师。1 文章的过渡段是第四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 课文写了母亲三方面的事: 对我的管教严而有方; 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 矛盾性子好,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 温和; 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有刚 气。3 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 他的童年生活, 除了看书意外, 是贫乏的, 是有缺憾的。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是母亲 “给了我做人的训练” 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前三段既写了自己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 教诲、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中心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4 “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

10、生”身份!”“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因为 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5 在“组织戏剧班”一段中,用“居然”一词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态?“居然”写出儿童天性 的不可泯灭,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的惊喜之情。6 第二段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 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 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绝对,是“可说是”的 意思,而且“我”做戏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7 为什么花大篇幅写家庭琐事:母亲以身作则的身教。8 极大极深的影响学习努力、守时;做人要仁且刚。9 “严父”和“慈母”是否矛盾?不矛盾。作为母亲,她首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

11、地照料我, 父亲死后,她不得不也担任起父亲的指责教育我。这更能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怀。10 如何理解第七段中的“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深深 怀念之情。11 第六段和第七段的关系:总分关系。第六段说母亲对我影响之大及教育态度,第二段举 具体的事例。12 母亲对我的态度是 “管束我最严,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用一个词来说明母亲对我的管束: 严厉。13 母亲责罚我却不让我哭出声音来,说明母亲有刚气的性格。3 我的第一本书,、”、.、/.八、If一 文学常识 牛汉,原名史成汉,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华南虎,他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是一个温和

12、、 善良、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的友情, 对孩子负责, 同时也乐于助人的人。2 “人不能忘本” 的“本”在文中指什么? “本” 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既指课本, 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主要指后者。3 “对于元贞来说, 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对你有什么启发?说明乔元贞从此失学了,一 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我们对生活在苦难中的小伙伴们寄予 深切的同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思考着生活与人生。4 父亲弄清课本的原委后, 没有批评我, 只是深深地叹气, 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父亲 是个知书识礼的人, 这深深的叹息, 既包含

13、对儿子做法的默许, 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 深表同情。5 谈谈你对“弄不成”这位教师的看法: “弄不成”的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 间村邻有好淳厚的情义。而且他尽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找课本,是个负责的老师。6 从与狗玩乐的事件中可以看出 “我” 是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与狗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小孩 子,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孩子,在当时学习条件多么恶劣、 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仍不忘寻求一份乐趣。7 与狗玩乐的事件在全文所处的位置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编排,有什么作用:这一段是补 叙,能突出作者念念不忘的情趣。8 读了 “我的第一本书” 的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对童趣

14、、自然之 趣的怀念之情;朋友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生活的辛酸;父爱的温情。9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 既 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追忆。10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 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 人间的温情, 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 趣。4 列夫托尔斯泰,、”、.、/.八、If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犹太人,评论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 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成功的秘诀。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出身名门贵族,

15、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二 先抑后扬、夸张、比喻。1 面部特征( 1 5)(1)须发多毛(像摩西与天父)【最大特点】(2) 脸部一粗劣、失调、崎岖、平庸、粗鄙(像田野村夫)先抑后扬一一比喻(3) 表情一忧郁、消沉、愚钝、压抑对比反衬、突出眼睛一( 4)长相平平、普通大众脸(像俄国普通大众【与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夸张( 5)形象矮小敦实(像侏儒) 【对比】2 眼睛( 69) 表层( 1)犀利 (2)富于感情、观察力、敏锐性(有一百只眼珠)深层( 3)才气、清醒、无情( 4)幸福又不幸1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 突出他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 平庸甚至丑陋, 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 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后半部分着力描写托尔斯泰 的眼睛,通过写他那犀利的目光,眼睛的威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来写对他的敏察, 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2 作者着力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目的和作用: 写托尔斯泰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 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 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联系全文 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3 从文中找出能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