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00626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开展规划(2021-2021年) 自主创新体系是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制根底和机制保障。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主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开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开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跨越开展、推动中原崛起的战略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河南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开展的意见?(豫发202128号),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开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开展的良好态势,特制定本规划。一、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一

2、五以来,我省认真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开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河南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十一五以来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创造奖3项。2021年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分别为18411件和9133件,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05%和144%。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全省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690家,其中国家级45家。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47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3家。全省县级以上科研机构1600家,省属高等院校84所。创新环境逐步优化。公布了一批地方性科技法规,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出台了一批加快自主创新的重大措施。科技创新对经济

3、开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科技进步奉献率由十五末的44%提高到2007年47%。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9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06%,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到达99%以上。我省自主创新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对自主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建设创新型河南、支撑实现两大跨越和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我省经济粗放型的开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和技术层次低,质量和效益不高,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这些都严重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严重制约我省综合竞争力的提高。2021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社会开展造成了严重

4、冲击,更加凸显我省资源主导型经济和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薄弱环节,更加凸显我省经济社会开展由要素驱动转变为主要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总体上讲,我省自主创新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还不适应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的要求。一是全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不少地方和有关工作部门抓经济开展仍着眼于铺摊子、扩规模,没有形成依靠自主创新推动开展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不少企业仍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缺乏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开展的意识和动力。社会也尚未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意识和气氛,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2021年我省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67%,远低于全

5、国1.52%的平均水平。创新主体开展水平低,全省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仅为23%。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缺乏,全省仅有院士15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至今尚为空白。能够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开展重大关键问题的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成果少。三是推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缺乏,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科技创新管理的统筹协调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四是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和省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有些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人才,支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当今世

6、界,科技革命迅猛开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开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为确保我国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开展,国家作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021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实现两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在我省经济社会开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获取经济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走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的开展路子成为必然选择。要想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只有把开展的着力点放在自主创新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

7、变开展方式、实现科学开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的重要实践,是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建设和开展自主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开展转入科学开展的轨道。因此,必须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开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根本上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开展能力不强的问题,为实现跨越式开展和中原崛起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科技支撑。二、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开展战略。以提升我省经济社会开展的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开展需求为根本目

8、的,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为主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集聚区及其他各类科技园区等为载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建设我省自主创新体系。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集中资源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重要抓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开展中的突出难题,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依靠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开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开展方式转变,从而实现跨越式开展,加快中原崛起。(二)根本原那么。1.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既要以重点领域、骨干企业和战略性任务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为全省经济社会开展的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2.市场主导和政府

9、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推动自主创新体系高效健康开展。3.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相结合。既要立足自身根底和优势,不断提高我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又要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开放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联合研发等技术途径解决自身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4.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用相结合。既要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又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创新力量的作用,推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5.应用开发和根底研究相结合。既要坚持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开展科技创新,为当前经济社会开展提供科技支撑,又要立足长远,重视科研根

10、底条件建设,选择对我省可持续开展有重要作用且有优势的领域加强根底研究。(三)开展目标。1.到2021年,我省要根本形成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开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包括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农民创新组织互为补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效劳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效劳体系。2.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开展能力明显增强,为我省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不竭动力。到2021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到达1.5%;科技进步奉献率

11、到达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到达25%;年专利申请量超过2万件;取得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总体自主创新能力到达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到2021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到达2.5%;科技进步奉献率到达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到达33%;主要粮食品种实现更新换代2-3次,支撑粮食单产水平提高30%以上;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创造专利授权量进入全国前10位;取得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完成建设创新型河南任务。三、培育壮大自主创新主体(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

12、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并以此为示范引导广阔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开展道路。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流动,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二)发挥科研机构骨干作用。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动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稳定和壮大科研机构人才队伍,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开展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支持科

13、研机构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中央驻豫和军口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我省自主创新活动。支持开展民办科研机构。(三)强化高等院校生力军功能。根据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调整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向,探索建设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改革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经济社会开展主战场,与企业联合开展能够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支持高等院校在根底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领域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四)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抓好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培养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

14、科技创新团队和一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实施中原崛起百千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海外及省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层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和农村科技效劳人才。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展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同时,发动社会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活动,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四、丰富开展自主创新载体(一)加快开展企业研发中心。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自主研发基地和联合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围绕我省现

15、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优先布局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和开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到2021年,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个,企业技术中心400个,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到2021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支撑企业开展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二)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开展事关我省可持续开展的根底前沿技术和战略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学术交流,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依托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高校重点实验

16、室等建设。到2021年,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0个,工程实验室和高校重点实验室各50个,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突破。到2021年,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0个、工程实验室100个。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三)大力开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科技园区。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建设区域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开展基地。重点围绕省定200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和效劳设施,加强科技支撑能力,选择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予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走创新驱动型科学开展道路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到2021年,培育2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到2021年,培育5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同时,加快开展其他各类科技园区。(四)积极开展创业孵化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