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市场考察复习教案教科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00497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市场考察复习教案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市场考察复习教案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市场考察复习教案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市场考察复习教案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市场考察复习教案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市场考察复习教案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市场考察复习教案教科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市场考察课标要求1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课程标准12.5)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课程标准342)3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课程标准342)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共分为3课。第十二课“走进市场”分为3个部分,其教学内容包括感受市场、了解市场经济、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资源配

2、置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商品;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以尽量降低成本。好像市场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

3、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但是无论表现为什么形式,它都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4、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聚积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也有多种实现形式。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它都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

5、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十三课“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主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市场的公平性是以市场的法制性为保证的特征。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市场经济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

6、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第十三课“品质:市场经济的通行证”,引导学生认识作为商品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在赢得市场、巩固和拓展市场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必须企业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重视产品的品质。在这里,教科书讲述了品质的定义,影响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后者。教科书用事例引导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商品的品质不仅指耐用性、实用性等质量,也指服务、文化等。这里,又特别强调“诚信”的意义,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

7、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教材知识结构: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了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基本思想,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市场经营者。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符合学生理解力的材料和组织丰富的活动,体验、感受学习市场和市场经济,认识和发现市场经济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公平意识、诚信意识,通过对国有经济和国家知名品牌的了解来增加民族自豪感。3学生情况分析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学生关注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各种消费活动,但是对于一些经济现象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市场经济的规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国有

8、经济等都是学生不了解的内容,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他们的未来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每个人必然要面对市场经济的各种要求,教育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形成适应未来市场经济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还是很不熟悉,所以教学时要注重材料,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案例。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准则,也是待人接物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视为做人的美德。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浮,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究信用。诚实,即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诚实与守信二者有密 切的联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做事才守信用。

9、在建立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铲除坑蒙拐骗的恶劣行为,开展诚实守信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4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社会生活经验及社会认知水平发展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应主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正面教育,适当揭露社会生活中的负面或消极现象,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负面的和消极的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来认识其错误所在,从而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应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要将教科所书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

10、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第十二课 走进市场第一节 市场扫描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音像资料: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宽敞的大型的购物中心、货价整齐的超市等。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呈现一些反映市场繁荣的照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环节一:市场起源 1教师:这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地方市场。所谓市场就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我要提个问题,市场是怎么产生的,是谁想起来要建立这样的市场进行商品买卖,让人们的生活如此方便?是否有人类生产就有市场?(学生思考并回

11、答) 2呈现原始社会人们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以及社会发展后的专业手工作坊,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产生的原因。教师:当人们有了多余的产品,才有交换的可能。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有了社会分工,这是产品交换的基础。有了分工才有了交换的需要。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只能生产某种或某些产品。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要求和他人交换劳动产品。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因,即商品交换是生产力进步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教学环节二:货币产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1呈现原始社会产品交换的过程(漫画原始人的交换)。教师:让我们看看原始人是怎样进行交换的,看看我们现在的交换与他们有什么不同,可以用公式

12、来表现(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不同之处)。教师:由此看来,货币在商品交往的过程中起着中间商品的作用。最初的时候,人们往往选择人们常用的东西做中间商品,后来发展为贝壳、金、银等大家认为是贵重的东西。我们今天使用的纸币就更加方便了,因此,市场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让学生懂得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教学环节三:市场的不同类型 2教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市场。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哪些市场呢?我们来比较一下不同类型的市场的特点。(学生讨论、发言) 市场类型 特点 超级市场 购物中心农贸市场 早市 劳动力市场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给学生以启发,使学生能够相互启发,不断丰富

13、知识。如果学生受生活条件限制而对市场种类不甚了解,教师也要准备一些资料充实教学内容,也可以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活动“发现市场”开展活动) 教师:了解了生活中的市场,我们知道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要,不同类型的市场应运而生。了解市场的类型和市场的特点。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了解价值规律。教学环节四:价值规律 1教师:经常去市场购物,我们会发现,商品的价格很有学问。我们看看下面的故事。小明最喜欢吃西红柿,他经常同妈妈一起去买西红柿。去的次数多了,他悄悄记下了每次买的价格,结果发现每次的价格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列举一个价格表,体现西红柿价格的变动) 2学生讨论西红柿价格

14、变动的原因。教师:商品的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例如,一斤西红柿的价格受买主人数多少的影响,买的人多时,西红柿不够卖,价格就涨上去了;价格涨到一定金额,买的人就越来越少,有较多西红柿卖不去,价格就降下来,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规模。等到市场上西红柿少了,价格贵了,生产者又会扩大生产规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是生产的调节器。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供不应求 价格上升 生产者利益增加 扩大生产 供应增加 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生产者利益降低 缩小生产 供不应求3学生讨论同一种商品在相同时间的价格是否一样。教师:我们来听听同学的发现(见活动“市场调查”)。了解商品价格的变化规律。 总结 市场联系

15、着生产和消费,是保障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因此市场是社会经济的调节器和晴雨表。教学反思:第二节 市场经济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模拟经营活动 具体活动过程可以参照“教学活动设计”。提示:可以以最简单的方式来模拟产品,如用纸剪成方、圆、三角代表不同的产品。设产品生产厂家和产品收购公司。产品生产厂家根据市场的价格来生产商品。产品收购公司根据市场产品的多少决定购买价格。每 5 分钟收购一次。下次收购前,收购公司要根据市场上商品的多寡重新制定一次价格,然后根据制定的价格收购产品。每次卖出产品后,生产厂家计算公司的收益,并根据价格和收益决定生产规模,然后各公司继续生产。整个活动要收购 3 次,共需要 15 分钟。体验市场活动规律,体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环节一:引入了市场机制 1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总结市场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教师:对市场的行情的准确把握,使得经营获利。所以,有一句话说:过去产品卖不出去,找市长,现在找市场。下面,我们看两条新闻。(新闻一)中国民航总局日前公布了改进民航服务工作的 13项措施。其中包括:候机楼内各种服务、引导标志醒目,问询台服务人员要热情、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