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00171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摘要】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在基层的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 其重要的角色, 其职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民主建设、 经济发展、 文化建设和社会 稳定等,是巩固国家政权的根基所在。作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最基层单位 , 乡镇政府不 仅面临着财政供给不足的经济压力 , 而且还必须承担起全方位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的政治责 任和社会压力。 面对新形势 ,客观上要求乡镇政府必须进行改革 , 改革的重点是职能的重大转 变。然而 ,乡镇政府没有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来界定职能 ,致使乡镇政府的现有职能并没有根 本改观。追溯问题的渊源在于压力型体制。为此必须对乡

2、镇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即乡镇政府要把职能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 , 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 , 这样,才能 有效地推动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字】 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一、乡镇职能定位的必要性(一)、 城乡关系的客观要求社会经济转型是经济现代化和市场化相互交织的过程, 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是社会经济转型期政府宏观调控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矛盾。 因此,今后能 否有效地缓解和缩小城乡差距, 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第三步现代化发展战略目 标及其市场化改革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 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也离不开城市。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城乡一体

3、化, 势在必行。 在目前城乡分治的体制下, 乡镇以上的各级政府及其财政事实上是围 绕城市来运转的, 谈发展、 讲改革、定政策有意无意地几乎都是以城市为出发点 和落脚点。 细细考量我国发展和改革的历程, 这个结论是不难得出的。 改变目前 在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上过多向城市倾斜的政策, 从体制上、 政策上创造城乡 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 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布局,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城 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鼓励和 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

4、提高。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 “工业反哺农业” 和“城市支持农村” 的基本方针, 这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 的阶段。在这种新型城乡关系体制下,必须对乡镇职能进行重新定位。(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 而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乡镇政府的引导。所以 , 在后农业税时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 , 乡镇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 定位。乡镇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 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决“三农” 问题的直接领导者、 组织者和推动者。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

5、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证。二、国外乡镇职能配置的经验和启示在国外,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较为清晰,机构设置较少,管理形式灵活多样, 淡化政治职能,侧重于公共产品服务职能。主要承担对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社会事务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在经济事务方面,地方政府也不承担主 要职责,不直接参与经营,也以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主。地方政府通过对当地社会 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为当地居民的生活、企业的 生产创造一种较好的环境和条件,从而维护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 进步。三、乡镇职能定位的主要原则乡镇政府的职能实际上是上层建

6、筑适应经济基础的一个衍生品,它的职能定位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政府职能目标指向上的“以人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内在价值 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试金石。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一个“负责政府”的具体体现。二是政府职能价值取向上的“公共性原则”。现代政府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 政府权力从本身上讲是一种公共权力,政府权力有主体,这个主体即人民群众, 人民是政府的“所有者”,而不是政府的“顾客”。所以,政府的工作重心必须转 移到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上来。三是政府职能设定范围上的“有限性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条件下,经 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放弃原有的直接干预或 横加调控,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四是政府职能履行效果上的“高效性原则”。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都要求 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必须高效,这就必然要求各级政府根据新时期的职能定位, 通过简政放权、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如提高人员 素质和改进职能履行方式等,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要求 的成效。否则就会浪费宝贵的资源,影响到其他领域的

8、发展,并影响到自身的形 象,降低自身的威信和合法性。四、新时代乡镇政府主要职能新时代乡镇职能定位应实现三个转变: 即从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从计 划经济时代的“全能型”政府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型”政府;从人治思 维向法治思维转变,增强法律意识;从增长型思维向协调型思维转变, 从过去的 只注重经济指标向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经济、积累和消费、 分配关系、微观经济行为等的协调方向转变。具体来说,乡镇政府职能应定位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贯彻执行法律政策,不断推进民主建设。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 策,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积极深化村务公开、公推公选等基层民主政策, 促进村民

9、自治不断推进乡镇民主政治建设; 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配强“班长”入手,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切实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率先发展的 坚强堡垒。重点抓好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做好政策的解读以及落实工作, 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改变长期以来被老百姓视为“人治政府”向“法制政府” “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科学制定本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组织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支持农民兴办各种经济实体、 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组织引

10、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 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农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建立政务公开信息栏或发 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公开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结果、收费标准及时向群众和 社会公开,让老百姓依法享有对乡镇政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强化 社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 重要人事任免及有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 必须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党 员和群众的评议监督。三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推进 政务、村务公开;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安全 生产和

11、公共安全管理,及时上报和处理重大社情、疫情、险情,保障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安全。乡镇在具体工作中就要抓住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促进农民增 收方面,把发展非农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 移;二是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把抓好龙头企业、建好服务体系、搞好示范 引导作为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四是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搞好公共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 设,积极开展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发展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提供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的信息服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共享社会进步成果。五是大力加强综合治理,有效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调解民事纠纷,化解社会 矛盾;制定和完善社会

12、应急机制,提高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畅通民主渠 道,保证司法公正、社会廉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五、明确乡镇政府职能的意义合理定位乡镇政府职能,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和谐乡镇政府职能新 机制,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这是新时期乡镇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实现社会和 谐,建设美好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要全面落实并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关键在农村。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我们如何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构建和谐乡镇政府职能新机制,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张新光: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边维慧:乡镇财政能制度变迁研究;张厚安:村民自治: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必由之路;顾建光:中国乡镇问题研究综述与思考;孙世春: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建立及其管理机制;张新光:我国乡镇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思考,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