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学习指导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99891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课程学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路课程学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路课程学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路课程学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路课程学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路课程学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课程学习指导(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ziiou郵讯k喙现代远程教育Zhengzhou University电路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杨育霞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一)本章学习目标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用电流i、电压U、和功率P等物理量来描 述其中的过程。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因而整个电路的表现如何既要看元件的连接 方式,又要看元件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支路电压要受到两种基本规律的 约束,即元件约束(VCR)和结构约束(亦称拓扑约束)。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 的基础。本章学习目标: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熟练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 向;学会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理解电路元

2、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独立电源和受 控电源)的VCR和电磁特性;能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元件的VCR计算简单电路的电 压、电流和功率。(二)本章重点、要点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2、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电路元件的概念及类型。4、电阻元件的数学定义及符号,伏安关系(VCR),功率和能量。 5电容元件的数学定义及符号,伏安关系,功率和储能。 6电感元件的数学定义及符号,伏安关系,功率和储能。7、电压源的数学模型、电磁特性及伏安特性,电流源的数学模型、电磁特性及伏安特性。8、受控源的特点、类型、伏安特性和电路模型。10.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结点、回路、网孔及结构约

3、束的基本概念,基尔霍夫定律KCL、 KVL。(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已知图中电压源发出20W功率,求电流ix。x10V2、已知图中i(t)二2e-tA,求电压u(t)2Q3Q3、 U1=10V, U2=5V。 分别求电源、电阻的功率。f 5Qk 4.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 i。5.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 uab。-k8V-V30_l y1A-r=z6V20 b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一)本章学习目标“等效变换”在电路理论中是很重要的概念,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是电路问题分析中 经常使用的方法。等效变换的目的是简化电路,方便地求出需要求的结果。本章学习目标:理解等效变换的思想;掌握应用等效变换的方

4、法分析电路;掌握输入 电阻的求法。能运用等效变换的方法简化二端网络。(二)本章重点、要点1、电路的等效变换的概念,等效条件。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电阻的Y形连接和A形连接的等效变换。4、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5、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6、输入电阻的概念,输入电阻的求法。(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若将图(a)所示电路等效变换为图(b)电路,问R=20 20a)( b)2、利用电源转换简化计算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十10Vov.6A3、求图中输入电阻 Rabab504、求如图所示各二端网络的入端等效电阻Rb。abi100 j10070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一)本章学习目标

5、电路的一般分析是指方程分析法,它是以电路的元件约束(VCR)和拓扑约束(KCL、 KVL)为依据,建立以支路电流、回路电流或结点电压为变量的电路方程组,从中解出所 要求的电流、电压、功率等。方程分析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系统性,便于编程和用计算机计 算。本章学习目标:理解电路的图的概念;掌握电路独立方程数;了解2b法和支路电流法; 熟练掌握用网孔法、回路法和结点法求解电路。(二)本章重点、要点1、电路的图的定义,有向图、回路、连通图、树等的概念。2、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3、支路电流法。4、孔电流的概念,网孔电流法的推导,网孔电流方程的标准形式,含有受控源、无伴电流 源时方程的处理。5、回路

6、电流的概念,回路电流法的推导,回路电流方程的标准形式,含有受控源、无伴电 流源时方程的处理。6、结点电压的概念,结点电压法的推导,结点电压方程的标准形式,含有受控源、无伴电 压源时方程的处理,单独立结点电路的弥尔曼定理。(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用结点电压法求图所示的电流i,已知R = 30,R = R = 20,R = 40, u = 2V,1234si = 1A。s42、求图所示电路的图G的独立回路数则其基本回路组是什么?对如图所示的图,如果选1、2、4 支路为树,3、流法求各支路的电流。=R = R = R23二10,用回路电4第四章 电路定理(一)本章学习目标电路定理是电路理论的重要

7、组成部分,为我们求解电路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比较灵活、变换形式多样、目的性强的特点。正确应用这些方法将使得一些看 似复杂的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叠加定理(包括齐性定理);理解替代定理;熟练掌握戴维宁定理、 诺顿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了解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和对偶原理。二)本章重点、要点1、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叠加定理的内容,应用叠加定理分析求解电路,齐性定理。2、替代定理的适用范围,代定理的内容。3、含源一端口网络的概念,戴维宁等效电路的求法,应用戴维宁定理分析求解电路,诺 顿等效电路的求法,应用诺顿定理分析求解电路。4、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适用范

8、围及二者之间的关系。5、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 I 。2V2、求图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3vrIQ1 1(1Q*1 12Q)2Q4*3、求图示电路中电流源发出的功率P。+CVT3Q11Q4、图示电路中 R 取多大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并求此最大功率。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运算放大器是电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多端器件。在电路分析中常把实际运算放大器理想 化,使分析过程大大简化。合理应用理想运放的两条规则,并结合结点电压法,是分析含有 理想运放电路的有效方法。本章学习目标:理解运放的电路模型;掌握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的分析方法。(二)本章重点、要点1、运

9、放的功能和电路符号,运放的外特性,运放的受控源模型。2、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理想运放的两条规则3、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倒向比例器、非倒向比例器、加法器、加法器等)的分析(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求图示电路中u与输入电压u、u的关系。out122、求图示电路中u与输入电压u的关系。o in3、求图示电路中u与输入电压u的关系。o inin第八章一阶电路当电路中除了电阻元件以外,还含有电容和电感这样的动态元件时,称为动态电路。 描述动态电路的方程是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方程的阶数由电路中动态元件的个数决定。对 于仅含一个动态元件的电路,电路方程是一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称为一阶电路。分

10、析动 态电路的前提是掌握动态元件和动态电路的特性。常用的分析方法是经典法,它是一种在时 间域中进行的方法,其步骤为利用 KCL、KVL 和元件的 VCR 建立描述电路的微分方程, 确定电路中待求量的初始值,求解微分方程,得出所求的电压和电流。本章学习目标:理解动态电路的概念;熟练掌握求解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和全响 应的方法;了解求解一阶电路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的方法。(二)本章重点、要点1、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动态电路的概念、基本形式及描述方程,换路定理,三 个等效电路(0-, o+,+-)O2、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基本形式, 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RL 一阶电

11、路的零输入响应,零输入响应的两个要素(初值uC(0+)、iL(0+),时间常数T )。3、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RC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RL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零状 态响应的两个要素(稳态值uC(g)、iL(-),时间常数T ),零状态响应的两个分量(自由分 量和强制分量)。4、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RC、 RL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全响应的两种分析方法(全响应=零输 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稳态分量+暂态分量), 求解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三要 素:初值uC(0+)、iL(0+),时间常数T,稳态值uC(g)、iL(g)。5、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阶跃函数的定义及性质,一阶电路的

12、阶跃响应。6、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冲激函数的定义、性质及与阶跃函数的关系,一阶电路的冲激响 应,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图示电路原已稳定,t=0时打开开关S,求S打开后的电容电压u和电流i。(12分)c2、图示电路原已稳定,t=0时闭合S,求t0时的电流i。(15分)3、求图示电路的电容电压叫。10Q100111+ 1+J50w (t)1002附二 u (t)L4c4、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C(t),已知电压源波形如图所示。10K+i样C10K 士100卩 Fu (0 )二 0c -|u (V)S10 00(s)第八章 相量法(一) 本章学习目标求解电路的正弦稳态响

13、应,在数学上是求非齐次微分方程的特解。引入相量法使求解微 分方程特解的运算变为复数的代数运算,从而大大简化了正弦稳态响应的数学运算。本章学习目标:深刻理解相量法的思想;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掌握电压电流有效值 的计算;掌握KCL、KVL的相量形式;掌握元件VCR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相量形 式。(二) 本章重点、要点1、复数,复数的几种表示形式及其转换关系,复数的四则运算。2、正弦量,正弦量的三要素(振幅、角频率、初相位),有效值的概念及求解,相位差3、相量法的基础,相量法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相量图。4、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KCL、KVL的相量形式,相量形式的VCR (电阻、电感、电容 元

14、件),线性受控源的相量表示。(三) 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计算下列两正弦量的相位差。(1) = lOcosflOO- + 3/4)i2 C) = 10 cosflOO- - /2)(2) ( = 10003(100+30)z2 = 10sm(100-15)(3) (Z)= 10cos(100 + 30) u2 = 10 cos(200- + 45)(4) =3i2 (f) = -3cos(100z- + 30)2、试判断下列表达式的正、误,并给出正确结果。(1) u = ja)Li(2) z = 5c0soj; = 5ZOMU檢叭.(5) 冬= .gUG3、图示正弦稳态电路,设电流表为理想的(即内阻为零)。若Q的读数为8A。Q的读 数为6A,求电流表的读数。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一)本章学习目标应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通过引入相量法,建立了阻抗和导纳的概念,给出了 KCL、 KVL 和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由于它们与直流电路分析中所用的公式在形式上完全 相同,因此能够把分析直流电路的方法、定理,例如网孔法、结点法、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