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共16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99541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共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共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共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共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的有关知识。2、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3、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教学重点:1、体会演讲词的层次分明、逻辑清晰、通俗生动等特点。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教学难点:联系实际生活和自身实际,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图片、背景音乐);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梁启超的介绍及相关背景资料,解决生字词,标注段落序号,熟读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精心导入:学生齐读社会主义核心价

2、值观的内容。教师提问:这三行词语分别是什么层面的内容呢?学生回答:国家、社会、个人。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个人层面的“敬业”有关。(板书课题及作者)2.简介作者: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作者资料(多媒体展示):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老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1000余万字。 3、检查预习 全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提示学生课前预习要标注好段落序号,养成

3、好习惯。请一位学生朗读生字词,他生辨误。教师领读一遍生字词,注意吐字清晰,发音标准。二、明确目标学生齐读本节课学习目标:了解演讲的有关知识。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三、整体感知1、了解写作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应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之邀,为该校学生所作的一次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2、演讲小知识学习与运用:演讲从表达形式上可分为三种类型。a、命题演讲:即由别人拟定题目或演讲范围,并经过准备后所作的演讲。b、即兴演讲:即演讲者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就眼前的场面、情境、物、人物等临时起兴发表的演讲。c、

4、辩论演讲:即有两方或两方以上的人们因对某个问题产生不同意见而展开的面对面的语言交锋。请学生一起判断敬业与乐业 最后一次演讲 悼念玛丽居里的演讲类型。3、教师设疑:说到演讲,你认为演讲的目的是什么?(找两生回答)4、引导:演讲仅仅是为了把自己的观点生动地表达出来吗,或者说为了精彩的表演吗?不,那只是形式和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激起听众的共鸣,让听到你演讲内容的人认同你的观点!那么本文,作者发表了怎样的观点呢?请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主要论述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5、学生快速默读,小组内交流后回答问题。6、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师生明确: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

5、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谁来解释一下“不二法门”?这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7、请一学生上讲台,根据老师提示做填空题,概括出文章论述的三方面主要内容:(有)业 ( 敬 )业 ( 乐 )业四、研读赏析(一)析有业1、设疑激思:根据题目可知,本文主要谈的是敬业与乐业,但是为什么还谈有业呢。老师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认为有业这部分与中心论点无关,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是怎麽理解的?学生回答,明确(提示:课文第二段也揭示了原因)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3-5段,思考:我们常说要充分论证一个观点,那就要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那么作者在这部分内容里引用了谁的话,又举了谁的例子呢?请学生结合注释解释孔子两句话

6、的意思。3、第五段里面有个生动的比喻,同学们能找到吗?画下来!标注比喻!4、作者征引了儒门和佛门两句话,主要就是为了证明?对待没有职业的懒人,我们应持何种态度?用文中话回答。(二)析敬业 1、多媒体展示:请快速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并讨论:(1)、对于“敬”的含义,梁启超最欣赏谁的解释?他又做了怎样的阐释?(2)、作者举了哪些职业做例子?围绕这些职业,发表了哪些富有哲理性的独到见解?2、PPT展示图片,师生一起判断职业。现场采访:如果从中做选择?将来你最想想从事其中哪种职业?最不喜欢哪种职业?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梁启超先生通过几个职业的例子阐释了,从事的性质和学理上来说,职业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7、的,任何职业都是可敬的,都值得我们尊重。但是有一点并没有点明,那就是职业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却有辛苦之别和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大小之分。如果想要从事你心目中理想的职业,或想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你现在就应该怎样做?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因为你现在的职业就是?学生!学生的本业就是?学习!3、除了列举这些职业为例,作者还引用了一个小故事,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4、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又引用了哪几位名人或圣人的名言?在文中画出来!师:忠实于自己的职业,集中精力做好分内之事就是敬业的真谛!(三)析乐业 1、教师设疑:第八段开头就引用了某人说的话“做工好苦呀!”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注

8、意圈出这个苦字,它和上文哪个字是相对的?(乐!)很显然,这句话是作者观点相对立的,这句话就是立起来的一个用来批驳的靶子。所以下面的内容很自然就是驳论的写法了。2、下面,请同学们华丽的变身,现在你就是梁启超,请你用文中的12句话来批驳一下这个靶子。内容不得重复,注意批驳的语气!小组内练习,班内展示,教师点评: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把梁启超先生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语气语调再生动些就更好了!。3、大家注意了吗,这些演讲语言有什么特点?非常通俗、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注意与现场听众情感交流互动,这也就容易激起听众的共鸣。4、刚才大家读的是直接批驳的语句,间接批驳作者针锋相对提出了什麽观点?他的理由有几

9、条?5、“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种表达形式比较适合什麽文体?能不能用在描写生动细腻的记叙文当中?这种写法只适合议论性的文体。教师总结:正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什么工作不苦呢?但是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在职业中找寻趣味。文中又引用了大圣人孔子的两句话,重点理解第一句的意思,提醒学生注意积累。五、质疑问难 1、教师发问:(1)三方面主要内容都讲完了,到这里结尾可以吗?学生回答,师生明确:不行,第八段篇幅太长,不适合;同时从结构上来说,文章需要有一段话总结全文,提炼中心,画龙点睛!也就是虎头配豹尾。(2)学生齐读最后一段。问:这里作者对敬业和乐业的含义又做了进一步阐释。敬业即是?乐业即是?文章结尾再

10、次提到敬业乐业,也就和开头形成了对照,在结构上的作用也就是?(首尾呼应,突出主题)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2、鼓励学生发问:还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提问,他生解答,教师点拨引导。3、思辨与争鸣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正是由于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再加之个人不懈的努力,梁启超先生才成为了中国近代少有的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孩子在事业上也都颇有建

11、树,有三个孩子成为国家院士。六、拓展提升1、师生联系文中标注语句,总结归纳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2、归纳演讲的特点:(1)、演讲的目的是激起听众的共鸣,进而认同自己的观点;(2)、演讲的思路富有逻辑性。只有逻辑清晰地表达才有说服力;(3)、要想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必须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起来,运用多种论证方法;(4)、成功的演讲语言通俗、生动、接地气,注重与听众的交流互动。3、教师结语:同学们,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从现在起就树立远大志向,忠于本职,努力学习,发愤图强,早日成为国之栋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尽一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12、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体学生起立,齐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经典语句,再次体会课文带给我们的职业建言和人生真谛。 七、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3、完成同步练习(课外拓展)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有)业 不 二 (敬)业 责任心 法 门 (乐)业 趣味 敬业与乐业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他们敏于探索,善于质疑,喜欢活泼而有内涵的课堂,但同时又处于青春发育期,比较敏感害羞,不愿积极表现自己。学生对议论文文体并不陌生,但是对

13、演讲词是初次接触。这个年龄段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积累或感悟,对职业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我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尽量做到引导学生在启发中思考,在诵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解惑,在扩展中提升。让学生认识演讲的特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体悟“敬业与乐业”的意义与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达到既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语文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点,同时又感受到语文浓郁的人文气息。敬业与乐业效果分析目标实现:本堂课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和学情,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了解演讲的有关知识;掌握常用的论证

14、方法;领悟敬业与乐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均顺利达成。知识掌握:学生了解到演讲的类别、目的,具有逻辑清晰、语言通俗、口语化、注重与听众互动交流等特点;掌握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常用的论证方法。能力培养:学生在自主思考、速读全文、精读细节、诵读经典、组内互动探究、班内展示辩论等环节中提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思考、学会标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讨论交流、质疑问难、诵读展示、归纳总结等,收到了预期效果。德育渗透:通过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经典语段,再结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事例谈感受,联系自身说认识,认清自己的本业,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去学,从而领悟“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和价值。 敬业与乐业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敬业与乐业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职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