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导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99531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导学案主备人:柏荣波【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知识,了解写作背景。2、掌握本课生字词,熟习文中典故,并掌握重要的词语的意义。3、熟悉骈文这种文体。4、感受文章散发的浓烈的情绪,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熟习文中典故,并掌握重要的词语的意义。2、了解骈文的特点,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 【教学难点】了解王勃的生平与作品,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一、相关文学常识: 1、关于“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

2、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关于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时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 特点: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平仄相对,音律和谐。多用典故,讲究藻饰。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但使用得当,内容丰富,也能增强文章艺术性。 3、关于典故。典故指典制和掌故,一般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二、作者及滕王阁1、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

3、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2、关于滕王阁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为洪州刺史之时。民国十五年(1926年)终毁于兵燹。其间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三、写作背景。此文作于上元二年(675),时王勃父王福畴被贬为交趾令,王勃前往省父。农历九月路过洪州(今江西南

4、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大会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序文。据唐摭言卷五载,阎公之本意是要让他的女婿吴子璋作序,故当时虽以纸笔遍让宾客,而众人皆不敢当,独王勃慨然不辞,阎公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以报。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说:“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闻之,沉吟不言。等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矍不过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这篇临别赠言虽为即兴之作,但堪称古代骈文中的精品。在严格的骈体形式束缚下,作者充分发挥骈文特有表现手段,融对偶、声韵、事典、辞藻于一炉,又运散文之气于骈偶之中,严

5、整中呈行云流水之势。王勃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据传他“凡欲作文,先令磨墨数升,饮酒数杯,以被覆面而寝。既寤,援笔而成,文不加点,时人谓为腹稿也” (唐语林卷二)。 四、通读全文,给下列生僻字注音: 翼轸( ) 襟( ) 三江 棨( )戟 懿( )范 襜( )帷 潦水( ) 骖騑( ) 崇阿( ) 鹤汀( ) 凫( )渚( ) 闥( ) 甍( ) 川泽纡( ) 舸( ) 蠡( ) 遄飞( ) 睢( ) 邺( ) 睇眄( ) 南溟( ) 阍( ) 舛( ) 赊( ) 慤( ) 簪笏( ) 梓( )泽 胜筵( ) 槛外( )五、积累文言知识1、通假字俨骖腓于上路 云销雨霁 所赖君子见机 2、古今异

6、义穷且益坚 等终军之弱冠 盛宴难再 孟学士之词宗3、词类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 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宜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宾主尽东南之美六、根据课文注释或译文,写出本课出现的21个成语的意思。 1.【物华天宝】 2.【人杰地灵】3.【高朋满座】4【钟鸣鼎食】5.【云销雨霁】6.【萍水相逢】 7.【冯唐易老】8.【老当益壮】9.【穷且益坚】1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1.【投笔从戎】12.【高山流水】七、朗读指导 骈文特点:讲求对仗、平仄相对、用典藻饰。句读规则:四字句读法(一种):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字句读法(五种):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

7、之旧馆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谁悲/失路之人;气凌/彭泽之樽 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栈七字句读法(四种):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秋水/共长天/一色八、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层层扣题,文思缜密,运思谋篇,无不统于题目之下。结合课文,分析文中的每一个段落紧扣题目的哪个词而写。九、合作探究(一)赏美景1.学生自由默读第二自然段中喜欢的优美词句,并要求朗读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及作者的心情。(1)景物的特点怎么样? (2)作者的心情如何?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喜欢的词句。学生诵读所写的散文化语段,请其他同学猜出

8、所描绘的是哪个词句,并作点评。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提示:小组合作探讨该句的精妙之处(可从构图、色彩、动静结合、声韵、对偶等方面考虑)(二)理情思.朗诵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中体现作者心中感慨的相关语句,要求语调、语速和停顿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1)此序中,作者多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骈文特点之一。(2)找出文中的典故,并说说运用典故的作用。(3)王勃所抒发的思想情感中,你最欣赏哪一点?(4)王勃所抒发的感慨经历着先悲后激昂,而后又转悲的过程,如何理解王勃当中的激昂、高尚的情怀?十、总结:十一、扩展阅读: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腾王阁

9、诗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而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十二、巩固训练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新州之懿范懿范:美好的榜样。 B.舸舰迷津津:渡口。 C.彩彻区明区:地区。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D.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襟三江而带五湖B.徐孺下陈蕃之榻 C.腾

10、蛟起凤D.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B.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C. 纤歌凝而白云遏 D.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导学案答案四、y zh jn q y chn lo c n fi tng f zh t mng y g l chun su y d min mng hn chun sh qu zn h z yn j in 五1、通“严”, 整治; 通“消”,消散; 通“几”,预兆。

11、2、穷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穷困 弱冠 古义:二十岁 今义:无此意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相当于“又” 学士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3、意动,以为襟、为带; 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 意动,对感到惊骇 使动,使屈居 使动,使窜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六、根据课文注释或译文,写出本课出现的21个成语的意思。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高朋满座

12、】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4.【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5.【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6.【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7.【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8.【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9.【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

13、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 11.【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12.【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八、第一段: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第四、五段: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九、(一)赏美景1.(1)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