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总体规划文本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994386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凌总体规划文本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杨凌总体规划文本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杨凌总体规划文本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杨凌总体规划文本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杨凌总体规划文本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凌总体规划文本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凌总体规划文本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为落实国家对杨凌长远发展的目标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构筑科学合理的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协调区域城镇间的各项建设,实现杨凌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2002年省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纪要,结合“关中一线两带”发展战略对杨凌的基本要求,按照示范区发展建设的实际,制订本规划。 第 2 条 规划期限,近期从20032010年,远期从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第3条 规划城市发展建设控制范围南至渭河,北、东至湋水河和漆水河,西到五泉镇至扶风县揉谷乡的权家寨南北一线,规划城市发展建设控制用地总面积100km2 。规划城市经济协作区域涉及杨凌、周至、扶

2、风、武功、乾县和眉县的行政区范围。第4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规划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后,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和建设项目必须执行本规划,而在城市经济协作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要与该规划保持协调。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第5条 杨凌城市发展的基本思想是完善城市的基本功能,构筑杨凌的地域城市空间结构,营造“田园”杨凌的城市人文精神。城市发展应突出“城市”、“农科教”、“高新技术”、“农科示范”的基本目标,把杨凌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适度的“生态型田园式”的中国农科城,陕西关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第6条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力推

3、进农科产业发展,以农科成果的转化实现农科教产业的发展,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产业化。产业发展重点是高新农业、涉农产业、农业科技教育、城市服务业和旅游休闲业。第7条 高新农业发展重点是农牧良种产业化、旱作农业节水新技术、无公害生物农药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及植物化工、现代设施农业、农业信息产业和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和相关技术设备的生产,积极培育具主导产品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品交易的市场体系。第8条 科技示范建设的方向是加快优良品种培育、引进和推广,大力发展畜牧业、设施农业、苗木花卉、名优新特果品及良种业的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积极采用“公司+科技人员+农户”

4、的组织模式;重点建设国家农业专利技术信息中心、农业科技市场和种养示范基地,建立作物良种繁育、名优果品生产、花卉苗木生产、动物良种繁育养殖和绿色无公害蔬菜等五大产业的示范基地。第9条 技术创新的重点是研究制约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关键技术、技术装备和优良品种,发展生物育种、节水灌溉、植物化工、农业综合试验的重点和关键技术,选育北方旱区主导作物优良品种,开发林草种苗快速繁育技术和植保技术,发展西部植物资源增值转化的精深加工技术和国家鼓励的农业高新技术,建设支撑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 第10条 旅游发展突出农科城的特色,把杨凌建设成关中西部游览体系的枢纽,完善农业科技

5、旅游功能,以生态、文化和科技旅游项目为重点建设杨凌城市旅游体系,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逐步把杨凌建成集科普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田园式旅游城市。第11条 珍惜土地资源,强化城市用地的开发强度,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农业高新科技术产业项目布置在示范区内,一般性的农业示范项目应布置在外围地区,严格控制不符合示范区功能定位的一般工业项目进入示范区,禁止有污染的大型工业项目布置在城市产业用地范围内。第12条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生态环境。积极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生态防护林带、生态农业用地和城市绿地的有机结合,根据自然地形条件建设人工湿地,实现污水资源化,按照自然环境保护区、陆域环境

6、保护区及水域环境保护区等三类生态功能区的要求,营造城市的生态系统。第13条 杨凌城市的地域结构采用“城轴圈”的空间发展模式。规划杨凌城区的地域发展空间范围为普集、绛帐、杏林、武功、青化、哑柏六城镇之间的区域,发展建设用地控制在100km2;中心城区沿“西宝”、“法汤”、“周乾”交通线呈轴向扩展,形成杨凌的直接经济腹地范围;普集、绛帐、哑柏、杏林、武功、青化六镇发展成为环绕杨凌市的外围城镇圈。第14条 城市区域空间管治规划。为了保证地域发展的衔接,实现未来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弹性,规划毗邻杨凌的周边地区形成哑柏、武功和扶风等高新技术农业示范园区。各区在产业发展方向、用地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应与杨

7、凌城市发展区保持协调一致。第三章 城市发展定位第15条 城市发展性质: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城。城市主要职能是:科教领先的农科城、经济发达的产业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和文明开放的旅游城。第16条 城市人口规模:2010年达到25万人;2020年达到35万人;2050年达到50万人。第17条 城市用地规模:杨凌城市发展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8平方米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0平方公里,规划区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第四章 城市发展布局第18条 城市用地规模应进行适度控制,城市用地近期向南、向东扩展,远期向西发展。第19条 城市总体功能布局形成 “轴带”的空间结构。规划城市自东向西形成新桥路农业高新

8、技术产业发展轴、西农-邰城路科教文化发展轴、新城路城市中心综合功能发展轴、杨凌路杨凌生态旅游发展轴和五泉路创新产业发展轴等五个城市功能轴。规划城市自南向北形成滨水旅游功能带、生活服务功能带、公共服务功能带和科技研功能带等四个功能地带。第20条 城市用地布局形成“一心、两带、三园、四区”的功能结构。(1)“一心”是城市中心区。中心区位于西宝中线以南的城市中心区域,规划为杨凌未来的行政、商贸、文化等的市级综合服务功能中心。(2)“两带” 是休闲产业带和科技农业示范带。休闲产业带滨渭河东西向布置,是城市生态功能带、公共活动空间、体育运动中心和高尚休闲旅游用地。科技农业示范带位于城市孟杨路以北的地带,

9、规划为高新技术农业、农业新技术、科技农业、新型农业等的示范展示区,也是杨凌旅游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三园”是科学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园。科学园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规划是教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功能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沿新桥路两侧布置,主要安排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园位于城市西南侧,规划用地主要是远期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研发区,研发农业高新技术新产品。(4)“四区”是居住区、物流区、旅游区和生态区。生活居住区是杨凌未来的城市主体生活居住区,规划形成三个综合性的生活居住区。文化旅游区以杨坚墓为中心,规划发展方向是城市历史人文旅游休闲功能。物流展

10、示区为城市对外交流、商贸、国际会展、技术市场等外向服务功能的用地空间,成为未来交流的物质空间平台。城市生态区为分隔城市其它功能的网状防护绿地和林带,规划生态区围绕西宝高速呈“+”形的空间格局。第21条 规划居住用地集中布置,形成7个综合性的生活居住区。规划2020年人均居住达到面积20平方米以上,新建住宅应按居住小区方式建设,居住区内绿地率不低于45%,并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的规定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合理规划道路、停车场等市政公用设施,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第22条 杨凌公共设施分市、区两级设置。市级公共设施用地集中布置在城市中心区,区级公共设施分别设置在各个片

11、区。第23条 在新城路、西宝中线交叉口东南地段建设杨凌城市行政中心,保留上版规划的行政办公用地为副中心,逐步将老城区的行政办公用地置换到新的行政中心。第24条 商业金融用地采用集中与分散布置相结合的原则。商业金融中心布置在新行政中心以南,形成现代化的商务金融中心。规模较小的商业服务设施按组团分散布置,形成相对独立的次级商业中心。第25条 科学园区用地围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现状用地,向西农以西、西宝中线以北发展,规划用地控制在的300公顷,建设成为杨凌的教学、科研和文化中心。第26条 产业用地布置在东西两个产业园内部。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园沿新桥路布置,根据产业用地性质形成三个产业

12、集群。北部布置农业产品深加工和农业设备制造等加工性质的生产企业;中部布置农业高新技术转化、规模化生产和高新技术孵化等用地需求小的企业;南部布置农业用地需求大、且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园布置在规划区的西南部分,为远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备用地,主要布置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的机构和企业。第27条 物流区沿西宝中线布置在中心区以西地段,与规划火车货运站相邻,布置转运服务仓储用地、物流用地,展览交流、物资周转、批发和贮运的设施、机构和企业。第六章 专项工程规划第28条 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建立适度超前、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综合对外交通体系,强化综合交通枢纽的建

13、设。规划形成西(安)宝(鸡)高速公路、西(安)宝(鸡)中线、孟杨路和新桥路、五泉路的三横两纵的对外公路网。第29条 提高杨凌车站为二级站,建设站前广场。规划货场由西立交处搬迁至东部产业园北面一带。规划修建5处公共停车场,城区新增加加油站4处。第30条 城市主干道路网结构呈五纵三横的道路骨架。规划主干路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总长为71.07公里。规划次干路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总长78.13公里。规划支路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总长154.18公里。规划乡村道路主要解决农村居民生活联系,道路红线宽15米。第31条 城市主、次干路交叉口前应设展宽段。城市干道与铁路相交应采用立交形式。城市道路下

14、穿时,桥下净空高度一般不小于4.55米,采用上跨时,桥下净空一般不小于6米。规划在城区西部,五泉路与高速公路相交处增加一高速公路出入口。第32条 城市道路建设必须进行管线综合设计,预埋设、预留好各种管线的位置。规划在杨凌路南端、城市中心区新城路东和示范区管委会南侧各建一处城市广场,对杨凌火车站站前广场和水上运动中心广场进行环境改造。第33条 城市水源近期仍然利用地下水,把现水厂规模由20000吨日扩建到5万吨日;远期引用石头河水库的水,新建水厂规模为20万吨日;规划城市供水管网采用环状供水。第34条 排水采用分流制。污水排放系统以人工河为界划为东、西两个排水区,污水集中至城区东南污水处理厂进行

15、二级处理,规划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20万吨。雨水排放分为三个排水分区,各区雨水就近排入人工或者自然水体,雨水管道在干道布置在慢车道下,其余道路布置在快车道下。规划在污水处理厂东南50O1000米处建一深36米的人工湿地。第35条 规划城市用电负荷为18万KW,建设四个110KV变电站,各处占地面积0.4公顷,城区11O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采用电缆敷设。第36条 规划期末市话容量为30万门,其中杨凌区分局扩容为5万门,新建中心分局20万门,南分局5万门,市话普及率达到5060部百人。根据居民和城市功能布局,平衡布置邮电营业点。第37条 规划城市燃料供应,在黄家堡附近设一座天然气门站,燃气管网压

16、力级制为中压一级。门站供气压力采用1.0MPa,市区用气直接由门站减至中压B级(0.050.2MPa)。管网环状和支状相结合,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第38条 本规划区总热负荷为377106W,城区热源主要是热电厂,并规划在城北新建一动力站,占地约13公顷。供热规划共分四个区,各区设集中供热站。第39条 规划雨水管渠、污水管道、给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沟、电讯管块、供热管沟、路灯共八种管线。路灯布置在道路的分隔带内和人行道靠近路缘石1.5米距离内侧。雨水管道在一块板道路布置道路中,三块板、四块板道路布置在慢车道下,40米以上道路(含40米)双侧布管;电力电缆沟布置在路东或路南人行道下,电信管块布置在路西侧或北侧;污水管道布置在收水侧的人行道或慢车道下,燃气管位在人行道下预留。第40条 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