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流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990108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流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风险管控工作四步法(简易流程)四步:排查风险点引确定风险点等级-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设置风险告知牌操作要领:1、成立领导小组;2、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细则(参照工贸行业企业样本修改; 3 、组织人员学习; 4 、全方位排查风险点。风险点辨识范本厂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作业场所,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 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建筑物、材料、运输线路、 员工、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的正常活动以及非常规活动(如故 障、临时检修、抢修、抢险等)。工作内容1、全员参与。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风险排 查、采取防范措施、控制和降低危险、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发 生的重

2、大意义,把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职业危害防治立足于企 业内的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发动全体员工深入开展查找 身边(岗位、设备)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风险活动,形成风险 管控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受益的氛围。2、排查分级。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 发生的风险点和可能导致职业危害的因素,包括生产系统、设 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 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根据省市有关部门制定的安全风险管控 实施方案及风险等级评定指导手册,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按照危险程度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3、严格管控。针对风险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 级(公司、部门/

3、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管控责任单 位、管控责任人和具体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 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 急管理措施等。4、公告警示。公布公司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 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一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 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 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 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 位,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对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 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

4、后果、预防 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5、治理隐患。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标准和清单,明确各部门/车间、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 围和要求,对各类隐患和违规违章行为实行精准排查、精准治 理,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和应急方案,严防 盯守,限期消除,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6、应急管理。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 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重大风险岗位 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开展经常性的 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 期组织考核。7、教育培训。实行全员安全培训,对采用新工艺、新技 术、新

5、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的从业人员进行不少于72学时的 专门教育和培训,部门/车间负责人、班组长、一线员工每年 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分别不低于40学时、24学时、16学时, 并每年组织一次安全生产考试;对调入、招入、分配、转岗、 复岗、实习员工进行公司、部门/车间、班组进行三级安全教 育,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从业人员 的上岗按照相关规定持证上岗。8、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档案。将所有安全风险点逐一登记, 详细记录风险点名称和位置、诱发事故类型、安全风险等级、 存在隐患情况和管控措施、管控责任部门/车间和责任人及手 机号码等情况。安全风险因素变化,应及时评估,不断补充完 善管控档案,形成

6、动态化的管理机制。五、风险点识别方法(1)以岗位(工作区域)为主要对象,针对作业前、作业中、 作业后,确定出基本的危险源辨识单元。(2)危险有害因素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 境缺陷、管理缺陷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辨识。(3)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确定危险源造成的伤 害类型。(4)全员发动,全面排查,形成一企一册。六、控制措施1、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控制措施实行分级管理和监督。(1)对全厂范围内工作的控制措施由安监部门负责组织协调 和监督落实,生产各部门根据设备划界及职责分工全力配合。(2)部门范围内工作的控制措施,由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落 实,安监部门负责监督。(3)班组范围内工

7、作的控制措施,由班长负责组织落实,各 车间主任负责监督。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选择风险控制措施应遵循消除 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的程序进行。3、风险分级管控根据风险评价的分级结果,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由不同层级 管控,按照风险级别、所需的资源及岗位职责的划分、需具备的 管控能力、管控措施的复杂性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管 控层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 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如: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直接管控;三级可由车间管控; 四级可由班组管控。七、风险分级采取“LEC法”:LEC法是一种常用的半定量评价法,用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风险性用

8、下式表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风险性。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能预料6相当可能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预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

9、注目,需要救护D风险性分值D值危险程度危险等级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2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4危险源辨识考虑因素1 物理因素1.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 等。1.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 防护距离不够等。1.3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等。1.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等。1.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等。1.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10、(X射线、Y射线、a、B、质子、中 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超高压电场等)。1.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射物、岩土滑动、 堆积物滑动、气流卷动、冲击等。1.8 明火。1.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等。1.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 等。1.11 粉尘与气溶胶。1.12 作业环境不良:安全过道缺陷、照明不足、有害光照、通 风不良、缺氧、给排水不良、强迫体位、涌水、高/低温作业、气 压过高、气压过低、湿度过大、自然灾害等。1.13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 当、标志位置缺陷等

11、。1.14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 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等。1.15 其他物理因素。2 化学因素2.1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固、液及粉尘等。2.2 自燃性物质。2.3 有毒物质:有毒气、液、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等。2.4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液、固体等。2.5 其他化学因素。3 生物因素3.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菌、病毒、原生虫等。3.2 传染病媒介物。3.3 致害动物。3.4 致害植物。3.5 其他生物因素。4 心理、生理因素4.1 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4.2 健康状况异常。4.3 从事禁忌作业。4.4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4.5 辨识功能缺陷:视觉、感觉等功能缺陷等。4.6 其他心理、生理因素。5 行为因素5.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等。5.2 操作错误:违章操作、误操作等。5.3 监护失误。5.4 其他行为因素。风险点识别与风险评价登录表岗位/班组 :填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