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核舟记》导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98519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核舟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核舟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核舟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3《核舟记》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核舟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核舟记》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核舟记导学案【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的特点。 4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课时安排】三课时【资料链接】 1认识微雕: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

2、,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2掌握“记”的知识: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

3、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3了解大苏游赤壁一事:大苏,即苏轼,又名苏东坡,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实际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4走近作者魏学洢:(约15961625

4、),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魏学洢:字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著有茅檐集。【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明朝奇巧人王叔远曾刻桃核为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谁想过,一只“曾不盈寸”的桃核上竟然雕刻有如此丰富的内容,不难看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文章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注意以下加粗字的读音:罔( )膝() 髻() 倚() 戌() 篆() 八分有()

5、奇() 诎( )右臂支船 2.注意以下句子的节奏明 有 奇 巧 人 曰 王 叔 远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珠可历历数也3.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4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二)合作探究1舟的正面,不是按照“

6、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2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1)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A.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B.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D.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示范分析B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请选例评点: 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5核舟雕刻的“苏、黄共阅一手卷”这一画面,表现出了画中人物怎样的神情? 6从什么地方看出船是顺流而下的?三、交流展示四、达标练习课内基础(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黍( )箬篷( )糁( )峨冠( )髯( )衣褶( )诎( )楫( )椎髻( )壬戌( )

8、虞山( )篆章(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8.中峨冠而多髯者( )( )( ) 9.其两膝相比者( )( )10.佛印绝类弥勒( )11.矫首昂视( )12.神情与苏、黄不属( )13.珠可历历数也( )14.其人视端容寂( )( )15.若听茶声然( )16.钩画了了,其色墨( )( )17.长曾不盈寸( )(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

9、右臂支船( ) 4.左手倚一衡木( )(四)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嘉善人。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6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7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8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9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10、五)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课内阅读(一)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古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这段文字写船头坐三人,他们各是_、_、_。2这段文字描写三人的神情状态的顺序是( )( )( )

11、。A佛印悠闲自得的神态 B苏、黄共阅一手卷的神情C三人的位置 D三人的不同情趣3以下句子中加线的词相当于现在的哪些词?(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2)东坡现右足( )(3)佛印绝类弥勒( ) (4)神情与苏、黄不属(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的意思是(二)明有奇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左刻“_,水波不兴”,石青之。(6.5分)1把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文字写在下面。_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3简答: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答:_4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课外阅读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