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地理核心素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98495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地理核心素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地理核心素养突破高考大题瓶颈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四大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承的。随着新一轮课程实施方案的改革,伴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推广,高考也必然向“核心素养”的考查转变,“核心素养立意”将是未来高考的基本特征。一、人地协调观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例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

2、协调观贯穿其中。试题往往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考真题印证资源问题2017年全国卷甲T36环境问题2016年全国卷甲T37高考命题角度高考预测演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亚属于干旱半干旱区,主要河流均为跨境河流,这些河流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地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安全。下图示意中亚地形、河流分布情况,下表示意当前阿姆河、锡尔河水资源总量及利用情况。阿姆河锡尔河国际上内陆河水资源开发上限水资源总量

3、(108m3)67935230%40%用水量(108m3)489323 (1)分析中亚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2)简述锡尔河、阿姆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不利影响。(3)说明阿姆河与锡尔河共同的水文特征。答案:(1)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周围有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少,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水资源短缺。(2)两河的水资源被过度利用,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由于过度用水,入湖(咸海)水量减少,湖泊水位降低,含盐量增大;气候更加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生态环境恶化;如果农业灌溉不当,可能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3)

4、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较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集中在夏季;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结冰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雾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其形成条件:一是空气冷却,二是水汽含量增多。吉林省是我国雾频发的区域之一,雾是影响其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下图分别为吉林省19612010年平均雾日数分布和吉林省各区域19612000年平均雾日数月际变化。(1)图中M地为吉林省吉林市,推断M的可能数值并说明理由。(2)据图描述吉林省各区域多年平均雾日数月际变化规律并阐述原因。(3)据统计,2000年后该省雾日数明显减少,

5、分析其原因。答案:(1)M数值为15到20之间。受到附近河流(松花江水系)影响,湖泊水域(松花湖)面积广大,水汽量大,雾日数多;城市中凝结核较多,利于水汽凝结。(2)变化规律:东部、东南部雾日数多,中部、西部雾日数少;东部、东南部月际变率大,中部、西部月际变率小;雾日数峰值出现在8、9月份,东部、东南部夏季雾日数远大于中部、西部,中部、西部雾日数冬季一般高于东部、东南部。原因:东部、东南部地处山区,夏季风迎风坡,水汽充足,雾日数多且月际变化大;夏季降水较多,水汽量大,秋季多秋高气爽,夜间晴朗无风天气较多,容易形成辐射雾;中、西部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强,东部、东南部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影响

6、小,降温幅度小,冬季雾日数少;中部、西部地势低洼、风速小,冷空气不易扩散,冷却降温,易形成雾,冬季雾日数高。(3)全球变暖,气候趋于暖干变化;城市扩张,林地、草地、水域等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空气湿度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湿度降低;工业化,大气污染物增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减少地面降温,影响雾形成。二、综合思维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为例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

7、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例如,对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评析,需要从水文特征、地形地质、气候要素、植被、土壤、环境保护、居民、交通等地理要素的角度去论证,也应从历史条件、工程技术、时代背景、经济效益以及对文化遗址、生态影响等多角度考量。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对地理学科内容和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反映到地理试题上就是试题的综合性,综合性强的试题需要调用

8、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如何才能准确、快速调用相关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高考真题印证地理环境整体性2016年全国卷乙T372013年全国卷T37高考命题角度高考预测演练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塔里木盆地中有多条河流汇聚于此。1942年测量湖水面积仍达3 000平方千米,1962年湖水面积减少到660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下图为罗布泊地区分布图。材料二塔里木盆地多处地层中富含钾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发现超大型钾盐矿床。材料三我国在罗布泊发现大型钾盐矿后,国家随即组织开发。然而,工业区位

9、的选择既要考虑资源因素,也要考虑环境因素。当地地理环境的最大特点是极度干旱,给这里布局、组织工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材料四钾盐是农用钾肥的生产原料,在我国属大宗紧缺原料。我国每年有近800多万吨的钾肥缺口依赖进口,罗布泊钾盐公司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50万吨左右的优质低价钾肥。(1)试分析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罗布泊干涸的原因。(2)试推测大量钾盐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富集的形成过程。(3)试从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简析干旱对当地钾盐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4)试从我国农业用肥的角度出发,分析罗布泊钾肥开采生产的意义。答案:(1)塔里木盆地沿河两岸人口持续增多,不断从沿岸河流引水(农业

10、、生活),使向罗布泊补给的河流断流;由于当地位于温带沙漠地区,年降水量稀少,年蒸发量极大,下渗严重,故最后出现干涸。(2)钾盐主要来自流入古湖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古罗布泊为内流湖,排泄方式主要靠蒸发;该区域极度干旱,蒸发量极大;由于湖泊的蒸发水分主要是淡水,故湖泊盐分不断在湖区增加浓缩,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最终形成大型盐矿。(3)干旱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用水极度匮乏;农业基础薄弱,生活物资补给困难;人类无法在此长久居住,劳动力资源缺乏;干旱的环境也不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干旱环境使得当地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使得该地离钾肥市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4)我国钾肥紧缺,开发可缓解短缺

11、问题;优质钾肥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澳大利亚海运、高速公路运输发达,其钢铁工业中心主要分布于东部煤炭产地而不在西部铁矿产地。为了发展农牧业,该国在墨累达令河流域兴建了大量重要水库和灌溉区,使下游水量减少。下图为澳大利亚地理事物分布图。(1)分析澳大利亚铁路线的分布特点。(2)分析澳大利亚钢铁工业主要分布于东部煤矿产地的原因。(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墨累达令河流域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1)线路少;主要分布于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和北部地区较少。(2)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有铁路经过,多

12、海港,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工业发达,市场广阔;经济、科技发达。(3)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三、区域认知以流域综合开发为例区域性是地理学科另一突出学科特性,由此形成的区域认知,也是我们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件、地理效应、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区域认知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

13、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如何落实区域认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区域知识落实到区域地图上。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区域认知的一个具体要求就是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建议大家制作一个框,再用框在世界政区图或中国地形图上任意截取一个区域,然后对这一区域进行从自然到人文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农业、交通、人地关系等方面的梳理。高考真题印证流域综合开发2016年全国卷甲T362015年上海卷T34T36高考命题角度高考预测演练5阅读图文材

14、料,完成下列要求。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区,东西长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泾河是渭河一级支流,即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故有“泾渭分明”之说。下图示意渭河平原及其附近区域。(1)简析河流在甲、乙两地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2)从地形、水文特征两方面简析渭河干流图示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的原因。(3)简要说明泾河清澈的自然原因以及渭河浑浊的人为原因。答案:(1)甲地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以侵蚀作用

15、为主;乙地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缓,形成冲积平原。(2)该河段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难以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不具备修建水电站大坝的地形条件;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3)泾河虽从黄土高原流下来,但大部分河段落差大,水流急,下蚀作用强烈,河床为岩石,所以,大部分河段河水是清澈的;渭河上游地区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之生活、生产废水的大量排放,因此河水浑浊。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所示的圣劳伦斯航道是北美洲五大湖水系和圣劳伦斯水系通航河道的总称。20世纪50年代,美加两国共同修建了圣劳伦斯水电站。材料二鳗鱼在海中产卵繁殖,在淡水环境中成长,喜欢在清洁、无污染的水域栖身,具有很强的溯水能力,也能入洞潜逃。下图为圣劳伦斯水电站鳗鱼鱼道设计示意图,鱼道内部基质采用了一组交错的塑料管,鳗鱼释放点选择在距离大坝300米处。(1)说明修建圣劳伦斯水电站对鳗鱼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析圣劳伦斯水电站鳗鱼鱼道设计方案的原理。(3)与世界其他大河相比,圣劳伦斯河水电开发并不充分。你是否同意进一步开发圣劳伦斯河的水电资源.请说明理由。答案:(1)水电站修建导致水流速度减缓,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恶化,破坏了鳗鱼的生存环境;大坝的修建破坏了鳗鱼洄游的通道;入海径流减少,入海营养物质锐减,鳗鱼数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