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98251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大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大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大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大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我国汇率变动趋势汇率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经济变量,其自身的变动影响着其他一系列经济变量的变动,反过来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又影响着汇率的变动趋势。分析汇率变动的趋势,实际上是对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刻剖析,以便寻求经济活动中各变量的相对作用。当某一变量的变动成为起决定性支配力量时,趋势不可逆转。而政策是否具有前瞻性正依据于此。我国政府已明确表示过在入关的最初五年人民币将继续保持稳定。而中国为确立未来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为了协调与周边国家地区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改善投资信心作出保持人民币稳定的承诺是其必然的选择。19812001年汇率变动及相关情况1981198519861989199019

2、942002汇率($/¥)$1=¥1.7$1=¥2.93$1=¥3.3$1=¥3.76$1=¥4.78$1=¥8.62$1=¥8.27贬值幅度80%14%16%27%11%33.3%对进出口的影响+/-+/-+GDP5.213.2%8.5%4.2%4.2%12.6%8.%通货膨胀率2.4%8.8%6.0%7.8%2.1%21.7%-0.8%外汇储备$27.08亿$26.44亿$20.72亿$55.50亿$110.9亿$516.2亿$2864.07亿二、我国汇率制度形成机制及主要缺陷: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包含三个基本点:

3、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市场供求关系首先反映在零售市场中及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业务中,每日外汇指定银行通过结售汇业务产生的差额在第二天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中交易,因此,结售汇业务的供求关系会直接并且是马上传导到银行间外汇市场中;二是,单一的汇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适用于所有的外汇与人民币的结算和兑换,仅此汇价外,其他汇价的存在都是不合法的;三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指为维护结售汇制度,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央行操作室,央行通过买进卖出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规定每日交易中的每笔交易的上下浮动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 布的上一日交易的加权平均价(中间价)的千分之三。央行对外汇

4、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周转余额采用的是比例幅度管理。即当银行持有的结售汇周转外汇超过其高限比例时,该行必须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将超额的外汇售与其他外汇指定银行或中央银行,而当银行持有的结售汇周转外汇降到其低限比例以下时,它就必须及时从其他外汇指定银行购入补足。这一制度的两个重大缺陷:一是,使得我国中央银行对国内外汇市场的干预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行为。当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巨额的顺差或逆差,国内外汇市场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时,央行被动入市干预,大量购入或抛出外汇,这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外汇市场形成的市场汇率只能表明央行对汇率合理水平的看法,而无法代表市场中各方的观点。因为外汇市场上的其他买

5、者或卖者,由于买入卖出量相对很少,对市场价格的的决定作用极小,于是产生了央行这一外汇市场上的垄断性买主或卖主,其申报的每一笔买入价格事实上都会成为该笔交易的成本价格,并将极大的影响着其他每笔交易的成交价格。此时的市场汇率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上弱化。汇率的这一决定机制短期内不会改变,但长期内,随着入关及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汇率的形成机制也一定会随市场的发展而改变,汇率的弹性变动力度将加大,汇率终将发展成为调节整个国民经济尤其是国际收支的重要经济杠杆。三、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一)相对购买力水平(二)相对利率水平(三)外汇储备及外债结构状况(四)央行干预(五)资本项目开放与国力基

6、础四、汇率的作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货币供应量,利率和进出口比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引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下降,并且这种影响是迅速有力的。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达到最低点之后,货币供应量增加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将产生一个短暂的上浮的冲击。但随着这种影响力的减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依然存在稳定下浮的长期趋势。同时,随着作用时间的不断延长,特别是在最后5年的作用期内,从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相对于利率和进出口来说是最强的。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使人民币币值有一个迅速的调整,而且这种

7、调整后的状态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反向波动。但是,根据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以及本文的实证分析,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将促进投资的增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人民币币值在一段时间的下浮之后,会由于宏观经济状况的良好态势而有所上浮,但这种上浮的幅度很小,持续的时间很短。在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促使人民币实际汇率下浮的运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人民币币值的良好预期表现,还应预见到,在未来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宏观经济状况的走好将对人民币币值的下浮幅度产生一定的抵消作用。(二)进出口比值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最直接而快速的因素。从实际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进出口额变动将直接导致外

8、汇市场上人民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因此,最能够直接有效地解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因素是进出口的发展状况。由于进出口与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因此该冲击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从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到,该因素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冲击影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平。从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看到,在前10年的作用时间内,该影响因素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是最大的。控制进出口是调节汇率变动的最直接有效的因素。事实上,通过设置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可以有效地控制一国的对外进出口数量,从而达到有效稳定人民币币值的目的。同时,相对于变更其他影响因素来说,这种执行成本是最小的,而且效果是最为直

9、接的。(三)利率的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影响是没有时滞的,并且在整个作用时间内,这种影响的力度相对其它两种因素来说是最微小的。尽管利率的变动对人民币币值的冲击力度是很小的,但根据经济学理论,利率的提高将增加国际资本的净流入,从而提高本币汇率。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协调机制是符合经济学理论的,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率与汇率之间被扭曲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利率与汇率之间的正常关系体系。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作用程度和解释能力将逐步增强。总之,政府不应完全放弃对汇率的引导和调控,而是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汇率施加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进出口的调节引导汇率朝着合意的方向变动。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政府应当通过这三个渠道适当限制汇率变化幅度。由于货币供应量、利率调节的空间有限,因此当前应主要通过对进出口的调节来影响汇率,即通过扩大进口、适当限制出口的方式使汇率升幅不出现过大、过快的状况,由此实现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