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98082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巩固层知识整合构网络(教师用书独具)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自我校对持续性区域性生态破坏崇拜自然生态农业资源短缺社会持续发展提升层专题讲练深拓展专题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成因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自然:地形、大气运动人为: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分布全球大部

2、分地区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危害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危及海洋生物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对策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国际合作对化石燃料进行无硫处理,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2.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人为原因: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自然原因:暴雨、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滥垦、滥牧,植被破坏分

3、布中亚、西亚和北非,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山地、丘陵地区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水库、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对策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林体系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水库和防护林体系3.全球性淡水资源短缺问题(1)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2)分布:非洲、西亚、我国的北方地区。(3)危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威胁人类的生存。(4)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水循环利用。对点训练1下图是几种全球性生

4、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导学号:17252133】(1)厄尔尼诺(圣婴)现象对东南亚哪个国家的气候影响最大?(2)穿越北冰洋是东亚北美欧洲之间海运的捷径,但目前仍未通航。然而,科学家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条具有商业价值的海运航线就会开通,为什么?(3)目前图中A区因为气候变化及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4)北美东部及欧洲是全球酸雨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有哪些?【解析】(1)厄尔尼诺(圣婴)现象发生时,南赤道暖流向西流动的速度会减小,所以首先会影响西太平洋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东南亚国家中位于赤道附近的是印度尼西亚。(2)全球气温上升,

5、将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有可能在夏季开辟出一条西北航道,缩短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线距离。(3)A区位于沙漠的边缘。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变化,气候变干,就可能引起荒漠化,或人类过度放牧、耕作及采伐薪柴等,也会造成荒漠化。(4)大量的酸性气体与湿润的水汽结合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酸雨,而北美东部和欧洲具备这些条件,酸雨问题严重。【答案】(1)印度尼西亚。(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就有可能穿越北冰洋开辟东亚北美欧洲的航线。(3)土地荒漠化。(4)工业、交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酸雨。专题二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思路具体内容地理背景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

6、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优势条件从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条件来进行分析限制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2)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

7、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促进对外开放。(6)发展教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8)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区域协调发展(1)发展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等(促进商品流通、经济交流,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3)产业转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对点训练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21世纪海

8、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材料二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解题思路】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审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用科学、规范的语言,组织答案。【信息解读】【信息解读答案】多森林农业【答案】观点A:有利。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观点B:不利。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