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赛积分问题教学设计3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980790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球赛积分问题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球赛积分问题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球赛积分问题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球赛积分问题教学设计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球赛积分问题教学设计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球赛积分问题教学设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球赛积分问题教学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单元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的课时教学设计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教学设计球赛积分表问题麻坪初级中学 田忠平 肖奎教学基本信息 教 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2012)数学七年级上册重点、难点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设计以“师生合作、点拨引导”教学法为主,辅之于练习法、讨论法,运用“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依学生已有的生活感触为基础,通过“导学球赛思考问题分层探索释解运用变式巩固”等系列活动,引领学生了解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从而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容关系,进一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强化数学应用意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整个教学设计流程体现“设计问题化

2、,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整合优质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教学重、难点的育人价值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能够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具有初步地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道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用方程解决部分应用题。从思维能力及学习习惯上看,思维水平处于以经验型为主的初级阶段,缺乏深刻性,思维活跃但缺乏持久性,注意力较差,理性思考能力欠缺,学习自觉性不是太强,观察分

3、析问题不够全面,对于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能准确分析解决等问题。本课的探究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学会在问题中、表格中获取数据信息,如何寻找表示相等关系的语句,以及怎样利用结果进行推理判断,并且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重点、难点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困难解决本数学活动重难点的主要策略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2012)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共4课时。本节是第三课时,重

4、点探究球赛积分表问题,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加以解决。难点是分析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教科书中的探究2以表格形式给出信息,在引领学生了解体育赛事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形式获取有关数据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步设问、逐层深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定量分析进行定性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渗透反证法思想,这不仅是对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而且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挑战。本题明示利用方程不仅能计算未知数的值,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推理,再次强化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乎实际意义的必要性。涉及利用未知数解决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方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建立方程模型始终是本章乃至今后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对

5、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无论是对学生数学视野的拓展、数学应用意识的强化,还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球赛积分表问题。2、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与方法1、历经将球赛积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探索球赛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2、通过球赛积分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由实际问题得到的方程的解要符合实际意义,训练思维的严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索球赛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

6、学模型,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通过变式练习、训练和评价,增进师生之间的配合,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丰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从题干中、表格中获取有关数据信息,利用方程进行计算、推理、判断。教学难点从图表中获取有关数据信息,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建立方程。教学方法“师生合作、点拨引导”教学法,练习法等。学法指导练习法、合作讨论学习法。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及变式训练,并将问题三分步问题化,增大课堂容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

7、学习兴趣,降低问题难度、坡度,有效设问,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评价1、评价量规:随堂提问、练习反馈、作业反馈。2、评价策略:坚持“及时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定量化评价与定性化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测进式点评有机结合,既有即兴评价,又有概要性评价;既有学生的自评,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课时教学基本信息教学流程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及目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3分钟)教师引课,学生自读学习目标尝试发现,探究新

8、知(小菜一碟!)(3-4分钟)以篮球赛为题材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导学案实例探究及多媒体出示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交流合作,点拨提升展示我的实力!(6-8分钟)通过对学案问题的探究,给出简单的分析过程,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然后解这一方程,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内化提高,形成素养相信我的潜能!(10-12分钟)通过对课本P103页,探究2问题的再处理,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回归现实生活,符合实际意义。变

9、式训练,巩固达标我练习、我掌握(5-6分钟)出示相应习题,及时训练,达到巩固提升、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合作完成,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点评。全课小结,归纳反思本课小结(1-2分钟)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评,从知识、思想方法、技能等方面总结。推荐作业,延展反馈作业分类推荐、分层要求,将探究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状况,适时进行有效诊断评价、反馈补救。教 学 程 序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媒体使用与教学评价尝试发现,探究新知小菜一碟!(两个队、一场比赛)某校学生“迎国庆”篮球赛已进入决赛,记分规则为:3分球投中1个得3分,2分球投中1个得2分,罚篮投中1个得1分。七年级一班和二班的比赛

10、结果如下表,请问取胜的班级是?班级3分球投中数2分球投中数对方犯规罚篮投中数总得分取胜的班级七一班4125七二班6112【教师活动】(1)以设问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2)组织学生进行作答,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学习目标。(2)学生结合教师引导回答展示相关答案,并完成对应表格和填空内容。【媒体使用】(1)出示问题(2)揭示计算依据【设计意图】球赛积分问题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交流合作,点拨提升展示我的实力!(一个队、多场比赛)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是: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球队共踢了14场,负了5场,共

11、得积分为19分,问这个球队胜了多少场?分析:共踢了14场,其中负了5场,则胜场与平场之和为 ,总积分19分是指:胜场积分+平场积分+负场积分。解:设胜了x场,则平了 场,因此胜场积分为 ,平场积分为 ,负场积分为 ,可列方程为:根据“胜场积分+平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解得:x= 所以这个队胜了 场。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完成以下计算依据吗?(口答!) 总场数= + + 总积分= + + 思考:胜场积分又怎么算呢?【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熟悉相关问题并思考解答。(2)引导分析、找出相关数量关系,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学生活动】(1)熟读问题。(2)按照提示,完成相关空格,相互合作,展示交流

12、答案。【媒体使用】(1)出示问题(2)给出分析过程(填空式)【设计意图】(1)为下一个问题做铺垫。(2)给出分析过程,井底难度。(3)让学生初步形成关于球赛积分问题的模型。内化提高,形成素养相信我的潜能!(多个队、多场比赛)下表为某次篮球联赛积分榜:队名场次胜场负场积分前进1410424东方1410424光明149523蓝天149523雄鹰147721远大147721卫星1441018钢铁1401414请你观察此表,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次篮球联赛共有 个队参加,各队都参与了 场比赛,有平场吗? 从 队可以看出,负一场得 分; 你能算出胜一场得几分吗?请你选其中一个队列出算式;(若设胜一场得

13、x分) 若设胜了m场,则负了 场,则总积分可表示为 ; 本次联赛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负场总积分吗?(判断能与不能要考虑什么?)【教师活动】1、根据学生活动进程出示问题(1)(2)(3)(4)(5)。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方法,教师适时板书建模过程。重点关注全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问题的思考、讨论是否正确。3、提两名学生板演解所列方程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评价的进程中适时总结步骤。结合学生回答强调: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学生活动】(1)口述问题的答案;探索、交流、评价建模。(2)尝试解列

14、出的一元一次方程。(3)两学生板书解方程过程,其余学生独立练习。(4)回答问题。【媒体使用】出示问题(1)(2)(3)(4)(5)结合学生活动,展示建模过程及找准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学生标出八个队的序号。【设计意图】(1)将探究中的问题设计成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逐步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进而解决问题。(2)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课程理念。(3)通过丰富的问题情境分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4)通过探索,使学生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体会建模的数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