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焦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97706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焦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焦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焦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焦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焦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焦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焦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儿童焦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发布会员:myc发表日期:2009-2-10阅读:387次项目类别: 立项课题 编号:_课题类别: 德育课题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留守儿童焦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课题主持人: 王红斌 所在单位: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 2008年12月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主持人姓名王红斌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1年11月行政职务句容市行中心小学副校长专业技术职务小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德育研究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课题完成情况工作单位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联系电话87652682E-mailJ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课题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姓

2、 名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研究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王祥凤小学高级教师行香中心小学德育研究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探究李健荣小学高级教师行香中心小学德育研究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策略探究朱吉祥小学一级教师行香中心小学德育研究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葛冬珍小学高级教师行香中心小学德育研究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探究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劳动力、青壮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广大农民为了脱贫致富谋求发展纷纷外出务工就业。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经济条

3、件等诸多限制,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不可能将子女带到城市里接受教育,只能把自己的子女或留在家中,有的由夫妻一方留下照顾,有的交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或寄宿到学校,接受他人监护,接受学校教育。这样,就催生出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教育群体。调查发现,我校“留守学生”就占40左右,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不仅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培养留守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由于父母长时间在外,留守学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在家中缺乏交流、沟通、诉求和渲泄的渠道,与他们强烈渴望与亲人的情感交流形成巨大的发差。亲情

4、的缺失,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大多数留守学生变得性格内向,出现不爱说话、不愿和别人交往、自卑、孤僻、偏激、易怒的性格,表现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焦虑和担心。很多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后,产生了一种失落心理,第二、培养留守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绝大部分留守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本身就很差。加之,爷爷婆婆对孙子辈的溺爱,他们的生活习惯就更差了:他们不常洗澡、不常换衣服、不常剪指甲,个人卫生较差;他们偏食、厌食,营养不良,身体状况较差;他们生活无规律,晚上不按时睡觉,白天萎靡不振。 第三、培养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受外出打工的家长影响,留守学生易产生“读书无用”的思

5、想,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常有迟到、旷课、上课不专心、不能及时或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成绩普遍较差。第四、培养留守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有效的管教,部分留守学生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部分留守学生行为古怪粗暴,言语粗俗放肆;报复心强,逆反心理强,对待监护人或老师的批评,往往采取过激行为;更为严重的会迷恋网吧和游戏厅,偷摸成性、打架斗殴、危害社会。(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正式研究。国内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不同地区各有特色,同

6、一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也有各有差别。 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会。在此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课题在农村地区开展研究具有代表性,可以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和谐农村社会的构建。 (

7、1)在教育理论方面,打开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2)在教育实践方面,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贡献。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我校的镇江市“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探究刚结题不久。其研究内容与本课题有许多雷同之处。我校课题组成员在上述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对本课题研究、实施,乃至结题大有裨益。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1留守学生: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其它亲属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学生。2现状调查与教育:指调查我校有多少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性情

8、、人格养成等情况怎样,在生活,尤其是学习方面存在哪些困难,他们的成长情况如何,父母的外出对他们造成多少影响。学校对此应怎样来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家校联系如何开展,教育这些“留守学生”的策略和方法。支撑性理论: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个未成年人都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但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对学校教育来说,无疑

9、也是一个新的挑战。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研究总目标:我校课题组打算组织各种活动和建立相关制度,使“留守学生”所表现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改正和改进,并争取摸索出一套教育“留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目标:1对我校“留守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写成调查报告 。2研究我校“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人格养成,并撰写成论文。3深入到家庭、社会,对我校“留守学生”引发的家庭、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4总结思考,摸索出一套“留守学生”教育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撰写结题报告。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1、培养留守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研究 2、培养留守学生生

10、活自理能力研究 3、培养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 4、培养留守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研究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第一阶段: 2008年11月 2008年 12月为申请立项阶段。论证课题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申请立项。阶段成果为“研究方案”(“申请评审书”)。 第二阶段: 2009年 1月 2009年 3月为申请开题阶段。作好开题准备(师资、资金、资料)。阶段成果为“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 2009年 4月 2010年 2月为课题研究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召开研讨会和阶段总结会。成果形式为“个案、个例、方法、途径、阶段总结报告”。 第四阶段:

11、2010年 3月 2008年 10月为课题验证阶段。对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再研究、再验证,完善研究成果。 第五阶段: 2010年 11月 2010年 12月为课题结题阶段。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召开结题鉴定会。成果为“研究报告、理性与技术成果”。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本课题的准备阶段内,运用包括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在研究总结阶段,运用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通过分析积累的材料,评估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效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1、总结性研究报告。2、教育随笔。3、教师论文集。四、评审意见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单位盖章 年 月 日所在县(市)、区教科室(所)意见单位盖章 年 月 日市教科所审定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