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次机会给自己一份收获(陈润波)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97613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学生一次机会给自己一份收获(陈润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学生一次机会给自己一份收获(陈润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学生一次机会给自己一份收获(陈润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学生一次机会给自己一份收获(陈润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学生一次机会给自己一份收获(陈润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学生一次机会给自己一份收获(陈润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访同行演绎精彩”征文给学生一次机会,给自己一份收获紫金镇中心学校 陈润波 联系电话:13797692993 QQ:965567176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刚刚加入教育战线就能够分到这样一个教学气氛浓厚、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在全市享有盛名的紫金镇中心学校担任九年级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参加工作十年来以来,一批一批学生成为合格人才,进入高校,走向社会,令我激动,让我欣慰。尤其近年来我发现我校上有谋者、下有勇士。各位同仁们通过“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畅游在教育的茫茫学海中。“课内比教学”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加强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发挥了老教师

2、、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了年轻教师的比、学、赶、超的热情;“课外访万家”,增进了师生感情,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架起了教师、家长、学校之间的温馨桥梁。一、真枪实弹“比教学”,凝聚教师精气神。 “课内比教学”,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课内比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本质的回归。动真格,“全师皆兵”才是这次活动的基本要求和魅力所在。“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 “打破平衡、引入竞争,促进专业成长”。通过“比”凝聚教师的精气神。有比赛必有竞争,体现“为了学生的一切”。课内比教学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坚决摒弃“时间+汗水”的做法,更新观念,切实落实新课程理

3、念,向课堂开源挖潜,向45分钟要效益,努力做一名“课堂效率高,学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学生都喜爱”的好老师!我认为,“课内比教学”比的是教师在课内外的学习钻研;同时,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轻重,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风向标。从一系列的课堂教学中,我亲眼目睹了无数教师们精彩的课堂表现,使我获得了一次次丰富的精神大餐,学到了其他老师教育教学的长处。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在反思中成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次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让我感到:老师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与教的热情。精心的教学设计、精炼的教学语言、精致的教学板书、精彩的教学艺术,无不彰显教师的聪慧与个人魅力。 “比

4、”是势在必行,“比”要全员皆兵,“比”要真枪实弹,“比”须形成常规。比”的热情在升温,“比”的劲头在飙升。“课内比教学”活动在我校领导的重视下,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开展得如火如荼。聆听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置身于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通过说课、观课、议课,我得到了很多收获和体会:发现同事的长处,作为自己教学的指路牌;发现同事的不足,作为自己教学的警示牌;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发扬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次“课内比教学”的

5、活动,让我在观课、说课和议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而且能以同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同事的短处作为自己教学的警戒,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好教案、学案,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内大比武,既提升了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功,让老师得到了锻炼,又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功,可以说是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赢。同时又让我想到了“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

6、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由此可见,“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以此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二、全员皆兵“访万家”, 塑造教师新魅力家访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师工作在校外的继续。“家访”可以促进孩子更加健康成长。“课外访万家”就是让教师利用教学之余的时间,深入学生家中,或者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建立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的“场合”,让教师推开的是学生的家门,打开的是学生的心门,了解学生的心声,体贴学生的困难,争取全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通过“访”来“走向社会,增强使

7、命、提高职业素养”。我校教师全员参与,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肯定学生成绩,鼓励学生成长,体现了“真情服务,提升师德”的理念。在“访万家”活动中,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校合作育人,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从根本上讲,家访是教学的根据,家访是教学的准备,教学是家访的结果。家访是为课内比教学服务的;反之,课内比教学又反作用于家访活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有着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比教学”创造了争优创先的氛围,“访万家”搭建了家校共育的桥梁。实践出真知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一枝花,最终还要受到学生、家长的实践来检验,办学方向对不对,办学质

8、量高不高,还要家长、社会说了算。因此,倡导每位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人人参与,把家访作为促进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安全、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很有必要。我们这次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全员参与走访学生。学校领导走访全体老师。尤其是校长访教师让人有了新感受: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扫除教师的生活障碍,工作更能得心应手。教师对所访学生的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社交来往、个性特长、行为习惯、健康状况等事先了解清楚,并做好记录。除了上门面访,学校还通过开展电话个访,召开家长会、座谈会,举行教学开放日,QQ微博以及使用校讯通等形式,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

9、况,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家长对老师及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家校关系,共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形成“家校联手,共育未来”的和谐氛围。多次家访让我坚定了做一名朴朴实实的育花人的信念。作为一名农村偏僻山区中学教师,我主动参与比访历练,默默享受着其中的“忧、乐、美”。要通过“访”搭建家校的连心桥。我家访的原则是:一定舍得给学生机会。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学困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 十一年来,我接触的“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

10、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对许多家长来说,家访是我们学生时代温馨的回忆。新的时代、新的问题、新的背景,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家访”工作,让“家访”这棵“老树”吐出新芽,让“老传统”焕发出“新魅力”。实践表明,学生和家长非常欢迎老师家访,教师在家访前也要注意“备课”,开展分类访谈、分类指导,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共商良策,以求因材施教,实现最佳教育效果。经历两个多月来比访活动的洗礼,当初那个意气风发但略显稚嫩的教坛“新兵”,现已向着更加成熟的师者之路前进着。教育因“比访”而美丽。参加“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使自己的教学生涯更加靓丽。“课外访万家”伴我同行,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比访的日子里,捧出一颗心,打开两扇门。因为珍惜,我默默享受;因为享受,我主动参与;因为参与,我获得历练;因为历练,我获得成长。感谢比访,我将与您一路同行,誓将把您进行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