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含合并用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97476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含合并用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含合并用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含合并用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含合并用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含合并用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含合并用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含合并用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1、局部溶栓1.1、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适应证: 新发生的较大面积DVT患者某些急性上肢DVT患者,例如出血危险低和最近新出现症状,建议给予溶栓治疗 1.2、溶栓的禁忌证近期(2个月内)脑血管疾病发作,或颅内或脊柱创伤或手术 活动性颅内出血(动脉瘤、血管畸型或肿瘤) 严重内脏出血(6个月内) 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近期(7-10天)大手术,不可压迫的穿刺、器官活检或分娩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 妊娠 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动脉瘤1.3、下肢静脉血栓用法用量:足背静脉溶栓:以18mg/支(10MU)溶于

2、50ml的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从患肢足背静脉滴注,6-10小时滴完。12小时后同样剂量重复给药一次。注射时应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给药2、经导管溶栓治疗21 适应证 急性期DVT; 亚急性期DVT; DVT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2 2 禁忌证颅内血管意外 (2月内)大手术 (10天内); 急性期髂一股静脉或全下肢DVT,血管腔内有大量游离血栓而未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者; 难治性高血压(血压180110 mmHg); 75岁以上患者慎重选择肾,肝功能衰竭患肢伴有较严重感染2.3、下肢静脉血栓用法用量:经导管溶栓:以18mg/支(10MU)溶于50ml的 0.9氯化钠注射液中

3、经导管静脉滴注,2-5小时滴完。12小时后同样剂量重复给药一次。 注射时应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给药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用药抗凝治疗始终伴随溶栓期间及后续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续57天。最后2天始口服华法令抗凝,门诊治疗3-6个月以上。INR在2.02.5。抗凝、溶栓过程中需每日复查凝血指标。抗凝治疗时需监测凝血时间,肝素用于治疗目的时要求凝血时间延长2-3倍,即20-30min,当凝血时间30min时应减少肝素用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可因实验室不同而异,用肝素后以延长1.5-2.5倍为宜。有条件者还可监测血清肝素浓度,

4、使达到0.3-0.5u/ml。溶栓治疗中应监测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1-13s,超过25s为异常。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正常值为2-4g/L,血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则立即停用溶栓及抗凝药物。凝血酶时间:正常值为16-18s,溶栓期间不宜超过正常的3-4倍,60s较为理想。肺栓塞溶栓合并用药常规使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时,剂量一般按体重给予,1mg/kg,皮下注射,每日两次;普通肝素治疗先予20005000IU或按80IU/kg静脉注射,继以18IU/kg/h维持。根据APTT调整肝素剂量,APTT的目标范围为基线对照值的1.52.5倍。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后,可给予口服抗凝药,最常用的是华法林。华法林与肝素并用通常在35d以上,直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03.0即可停用肝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