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6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9719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6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6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6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6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6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6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项脊轩志名师导航内容感知 本文的题目是“项脊轩志”,实际目的却并不在写轩。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作者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他怀念的是人,尤其是他所挚爱和怀念的先大母、先母和亡妻。然而妙在写人却不是从人落笔,而是借轩写人,借轩抒情。项脊轩成为绾合全篇思想感情的一个纽结,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这使得作品不仅结构严谨,而且显得情致幽深,别具含蕴。从文中“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句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写于不同时期而连缀成文的。文章前半部分约写于18岁,“余既为此志”至最后则写于15年后。基础梳理一、字词梳理1.典型字字音渗漉(shn) 修葺(q) 偃仰(yn)万

2、籁(li) 迨(di) 爨(cun)老妪(y) 先妣(b) 呱呱()阖(h) 象笏(h) 长号(ho)扃牖(jin yu)2.通假字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乳”,喂奶,哺育) (2)名词作状语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上”,从上面)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前”,在前面) 东犬西吠(“西”,朝西,对着西边)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 (1)人至不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2)吾妻来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还给。 (3)往往而是 古义:处处;今义:常常。6.相关成语 亭亭如盖:

3、高高耸立,像伞一样。二、特殊句式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三、文学常识1.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35岁)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2.“志”为古代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写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

4、志等等。归有光自己对“志”“记”的用法也是按照人们的一般看法,有严格的区分的。记人记事绝不含糊。本文命名“项脊轩志”,看似写物,实则写人。四、名篇名句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句段部析一、疑难妙句1.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剖析:这句话翻译为“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了也不离开。十五的晚上,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这是项脊轩修葺后的情景。“小鸟

5、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生活怡然自得的情趣。描绘出一幅清静幽美的水墨画,引人遐想。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剖析:这句话翻译为“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这一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祖母看到孙儿如此发奋,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喃喃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

6、稍带有几分伤感。3.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剖析:这句话翻译为“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这句话写老祖母希望孙儿取得功名,光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在写作上有借鉴的价值。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剖析:这句话翻译为“庭前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今天已经高高地矗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的巨伞一样了”。这句话写枇杷树葱茏、俊美、婆娑、挺拔的风姿,融

7、入了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睹物思人,作者写树亦写人,十分真切动人。二、重点语段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至“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剖析:本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

8、,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2.“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至“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剖析:本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往事。用“悲”贯穿。叔伯父分家,反映家庭的败落,一“悲”也。在客观的记叙中寄寓自己的感叹。乳母的回忆和指点,继写

9、母亲往事,表现母亲的慈爱,寄托自己刻骨铭心的哀思,二“悲”也。动情于中,含蓄节制,有泪无声。回忆祖母往事,表现祖母的关怀、怜爱和期待,感人至深,三“悲”也。悲不自胜,长号而哭,感情失控。作者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结构图解审美鉴赏细节处处总关情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静谧,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

10、自己的亲人。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地生发的。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 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

11、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于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合作探究 找出作者写祖母、母亲、妻子的内容,探究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来达到表情达意目的的。 导思:作者写祖母、母亲、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却跃然纸上。 探究:第一步,仔细研读文本,画出描绘母亲与妻子的语句。 第二步,阅读、体悟文本语句的情感内涵,并适当地做一些笔记。 第三步,思考一:作者是如何写母亲和祖母的? 第四步,思考二:作者是如何写妻子的? 第五步,深入探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写出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