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个英语翻译术语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97162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个英语翻译术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十个英语翻译术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十个英语翻译术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十个英语翻译术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个英语翻译术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个翻译术语解释1.归化:“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语语文化”【Lawrence Venuti】即在翻译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作品。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的目的是力求译文通顺易懂,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2.异化:“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Lawrence Venuti】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鲁迅】异化可以很好

2、的保留或传递原文文化内涵,但对不熟悉源语的读者而言阅读有一定难度。3.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两种(或多种)语言在它们共同构成的跨语言语境中进行的意义交流。语际翻译更关注如何在更为广阔的地平域和更广阔的(跨)文化天地中实现异质语言的相互对接和转换-以意义为标尺,以交流为目的的语符转换。对地域性的倾向。(简单来说,语际翻译就是不同语际之间的翻译活动)4.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某一种语言内部为着某种目的进行的词句意义的转换。语内翻译总是把经典的或非经典的历史文本当作转化的对象,并且以译者所在场的文化语境为标尺师徒把历史

3、文本改造为现代文本。对历史性的关注。(简单来说就是同一语言的各个语言变体之间的翻译)5.连续传译:又称“交替传译”或“即席口译”,简称“连传”或“交传”,它是在发言人讲完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后,由译员进行翻译。这种口译方式可以在很多场合下采用,如演讲、祝辞、授课、谈判、情况介绍会、会议发言、新闻发布会等。一般认为,连续传译的正式职业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大批量地正式使用连续传译。6.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简称同传,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是一种受

4、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同传人员就业前景广阔,工资高。7.信、达、雅: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强调对原文思想内容的信,以及原作风格神韵的信;“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雅”则指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8.可译性:(translatability)指的是在双语转换的过程中,一种语

5、言中的文字和文化通过翻译顺畅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得操两种不同语言,身处不同文化的人对同一事物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和理解。可译性探讨的是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可行程度。人类语言共性构成了可译性的基础,语言的差异性构成了可以性的限度。可译性的哲学依据是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维根斯坦称之为“家族相似”。9.形合:(hypotaxis)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形”是英文行文必不可少的要素。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10.意合:(parataxis)指“句子内部的

6、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 而汉语的句子铺排则以“意”为核心。语句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多靠意义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短小精悍,汉民族重内省和体悟,不重逻辑,语言简约,意义模糊,表现出意合特征。11.意译:(free translation; paraphrase; liberal translation)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或更大的意群)时使用较多,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

7、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大量的实例说明,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意译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12.直译:是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采用直译的方法可以准确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但直译有一定局限性,如译文有时冗长啰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甚至是事与愿违。13.综合型语言:(synthetic language) 综合型语言的主要特征是语序灵活。英语是综合型为主,向分析型过渡的语言,语序既有相对固定的一面又有灵活变化的一面。因此,在语序上具有某种

8、程度的共性,这是我们进行英汉语序对比的基础。词与词的关系靠词本省的形式变化来表现。例如,名词可以变数、变格。动词可以变语态、时态,通过语法意义的屈折变化来表示数量、时间、状态等意义。14.分析型语言:(analytic language)分析型语言的主要特征是语序较固定,汉语是分析型语言,语序总体上较为固定,没有曲折变化,其词语组合成句依靠语序和虚词。例如表现时态时无法通过汉字本身形式变化来表现,但却又各种时态助词。比如前置时态副词:过去、曾经;或者运用英语中所没有的量词:一个、一副等。15.屈折变化:(inflection)是通过附加屈折词缀的语法关系的表现,如数、人称、有定性、体和格,屈折

9、词缀不会改变所附加词语的语法类。存在于各种语言中,通过在词干添加后缀词达到句法功能。在屈折变化过程中,无论动词或名词如何变,总是遵循一致性的原则。16.“洋气”【鲁迅】:鲁迅坚持以忠实为第一要义的直译。并认为翻译需要兼顾两个方面,一个是易懂,另一个是保存原作的丰姿。即信和顺。假如信和顺之间必须取舍的话,他是宁信而不顺的,即使造成句子有些不通顺,难懂。鲁迅主张在翻译中尽量保存原作的“洋气”以体现“异国情调”。主张“欧化”“保存洋气”是典型的异化翻译法。17.“化境”【钱钟书】:“化”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翻译是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如果译文显得生硬牵强,就得“化”它一

10、化了。另一方面是,化的时候不能任意地化,也就是说,虽然“躯壳换了一个”,还得“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精神资致依然故我”。这里“风味”“资致”不是指意,而是指形式、风格与神韵。18.翻译过程:翻译是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译入语文字创造性地再现原文思想内容的语言过程。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将之归纳成四个步骤: 信任(trust),进攻(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补偿/恢复(restitution)。国内学者则认定为:正确理解(to interpret correctly)创造性表达(to express creatively)审校(to p

11、roofread)19.翻译标准:传统的翻译理论历来强调一个“信”字,也就是说,将“忠实”视为翻译的基本标准。张培基先生提出可用“忠实、通顺”四个字作为翻译标准。忠实不但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通顺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流畅地道。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必须把握好分寸,兼顾两者,讲忠实时不妨碍通顺,求通顺时不影响忠实。20.翻译单位:对翻译单位,巴尔胡达罗夫(前苏联)定义为:“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单位。” 并把翻译单位按语言等级体系分为“音位层、词素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话语层”六层。翻译单位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以句子最为合适。从理论上说,句子是能够独立运用、句法结构完整的语义单位,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最基本语义单位;就实践而言,英译汉的具体操作是在句子层次上进行的,译好句子就为篇章翻译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