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计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9679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家笔下的动物读写结合的浅析一、由母鸡说起:1.教材初解 母鸡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动物描写为主题,前面分别是丰子恺的白鹅、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和老舍先生的猫。母鸡也是老舍的作品,把这个篇文章安排在这个单元,安排在一单元的最后,有编者的独特用心。下面我就先由母鸡一课说起。母鸡这篇文章如果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有意思。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写法,他明明是在赞颂母鸡这位伟大的母亲,却非得把它写得让人一读就随之生厌;他明明是在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却非得把它刻画得无病呻吟、拼命炫耀,他明明是在写母鸡是一位英雄,却非得把它描写成欺软怕硬的小人,不过正是

2、因为这前后的巨大反差,才让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铭刻心中。 有意思的还有让人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的事例。读第一段时,我们好像看到了叫得让人心烦的、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让人一向讨厌的母鸡。读第二段时,母鸡的欺软怕硬历历在目。读第三段时母鸡拼命炫耀,那发了狂的样子好像就在我们眼前。读第六段时,发现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先尝一尝能不能吃,然后再唤来孩子们吃,多么负责、多么慈祥的母亲,我们仿佛想到了自己那一心想着儿女,为儿女们任劳任怨的母亲来。还有他那毫不掩饰的夸张,恨不能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

3、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这些夸张让人惊讶,让人不觉发笑。还有就是老舍那京味十足的,仿佛在跟你唠家长一样有趣,亲切、朴实的语言 上面这些都是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这些都能够拿来,作为我们教学的切入点。但是因为这个次中心教研的主题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我们就从写作的角度入手,来谈一谈母鸡一课的几种教法。2.母鸡教学的几种预设。(1)上成一节写作方法的总结课 因为母鸡是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因为这个单元都是描写动物的课文,但在描写的方法上,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又有不同。所以,我们能够以母鸡为例,和学过的几篇课文结合起来,总结几篇课文的共同点,作家的描写方法;发现不同点,比较差异,寻

4、找、总结孩子们喜欢的写作方法。(2) 上成一节发现、探究的课 因为母鸡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并且与前一篇猫同出一人,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我们能够在学完猫的基础上,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在比较中发现,同一个作家,描写不同的动物,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异同,学习大作家的写作方法。(3) 上成一节读写结合的练笔课 因为母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总结写作方法的一个很好的范本,如文章清晰的结构,前后情感的强烈对比,过渡段的巧妙使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总分的段落安排,生动的事例叙述我们能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之后,选择一个写作点儿实行读写结合的练习。(4) 上成一节赞颂母爱的情感体验课 因为母鸡一课作者的目的是通

5、过前后的对比,让读者体会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感受一个伟大母亲、英雄母亲的形象,我们也能够以此为基点,让学生们感受母爱的伟大,积累歌颂母亲的经典诗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老师也都自己独特的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因为我们的视角不同,我们的阅历和经验不同,我们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我们课的取向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别,这也使得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因为在读这则文章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先抑后扬的写法,并且这种方法是学生们第一次见到,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点,让学生们理解,感受这种写法的不同,学会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1.用猜

6、成语的游戏激趣导入新课。2.读文中饱含不同感情色彩的词,先有一个情感的渗透。3.由词到句,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初步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4.由句到段,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对母鸡的讨厌或者喜欢之情表达清楚的。5.由段到篇,感知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6.课堂练笔,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把前三段讨厌的情感改成喜欢的情感,体会、比较两种写法上,表达效果的不同。7.课外拓展,学习、领悟这种与众不同的写作方法。二、同一个作家,不同的动物。 这个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因为这个课是猫的作者老舍的又篇著作,我们能够在讲完猫一课之后,把猫和母鸡两课放在一起比较学习,我们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课堂的生成也就与众不同了。 因为猫是讲读课

7、文,母鸡是略读课文,我们在实行猫一课的教学时,就已经清楚地对文章的脉络,作者的写法,表达的感情做了扎实的讲解和指导,所以,母鸡一课我们就能够放手让孩子们去领悟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把思考总结的机会和时间还给他们。引导他们去发现,大作家在描写小动物时,有很多方法是相同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孩子们可能在比较中发现: 两篇课文中动物的特点很突出:猫写出了长大的猫性格古怪,刚满月的猫十分可爱;母鸡一文先写讨厌,再写喜欢,写出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刻画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两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猫很明显地看出来分两部分,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写小猫的可爱。中间有一句话把前后

8、两部分连接起来。母鸡一课也很明显地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第二部分写了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表达了对母鸡的尊敬和赞颂。中间有一个过渡段,承上启下,把前后两部分紧紧地衔接在一起。 还有些同学可能发现作者在描写小动物特点时候用了总分的段落结构,还可能发现作者运用的如比喻、夸张等的修辞方法,还有作者在描写动物的特点时,都举了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我们读起来感觉很真实,很有趣。 作者在表达对猫和母鸡的喜爱之情时,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在猫一课,他采用的是直接抒情,不管猫的性格多么古怪,在这一课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都是老舍对猫孩子一般的爱;但母鸡一课,他采用的是先抑后扬的写

9、法,开头第一句话,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母鸡的讨厌“我一向讨厌母鸡”,并且接连列举了几个事例,分别从声音、动作,运用排比、拟人、夸张等多种方法,把自己对母鸡的讨厌之情写得很有感染力,让每一个读它的人,无不由衷生出一种对母鸡的讨厌,但是后来作者急转直下,又运用了大量的事例和文字来刻画母鸡的母亲形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反差,使人印象深刻,老舍先生在不同的文章当中,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写出了同一种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种不同的表达方法拓开了同学们的写作思路,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大作家的这种,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样的教学孩子们可能是一个发现者,是一个思考者,是一个倾听

10、者,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只要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孩子,只要引导好孩子们去比较、去发现,他们就一定会有收获,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总结,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提升。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会学得更多,思维会变得更开阔、更活跃。三、不同作家,同一种动物。 如果我们的眼光再开阔一点,站在整个单元的基点上,我们又会发现,这一单元的安排非常有趣。四篇课文,前两篇是不同的作家,描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文章是同一个作家笔下的两种不同的动物。而本单元的主题就是“作家笔下的动物”,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向作家学习,他们是怎样抓特点描写动物的,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每一位作家在描写的方法上,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样同或者

11、不同的地方,同一位作家在描写不同的动物时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 如果能够站在这个角度去剖析教材,我们对这一单元的把握,对每一篇课文读、写、练等知识点的教学和渗透,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会做出更为合理的安排。四、篇的分类细化 我们可以把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罗列出来,把教学的重难点做以梳理和比较。这样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清晰地区分出每一课教学侧重点儿的不同。从图表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学习抓特点描写小动物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在这个总的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又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中,各有侧重地给我们列举了不同的文章,做为学习的样本,教给我们不同的写作方法

12、和表达情感的方法。看到这里,我们的心中,我们的教学就不会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了,而是变得清楚明了。每一课教什么,怎么教,都应该心中有数了。五、点的具体落实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在每一篇课文中,在每一节课中,我们都教给孩子们什么,用什么样的形式去教?怎么教得更生动,孩子们学得更扎实,更有效。如白鹅一课: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同学们总结:这篇课文写了白鹅的什么特点?同学们会很容易找出写了白鹅的高傲。然后让同学们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鹅的高傲。学生们很快就会找到课文的第二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接着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鹅的吃饭,从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老师要

13、有侧重地启发同学们学习“作者用看似贬义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本意,再联系课文说一说在文的意思,让同学们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含有贬义的词来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的。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联系生活,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进行用反语表达的句子练习,如:把“好、坏、淘气、调皮”等词放到特定的语境中,“你的作业天天都不写,你整天来学什么,真没见过你这样的好学生。”“你这个小淘气,是不是又给妈妈玩捉迷藏呢?”这样课堂与生活联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们再以鹅的吃相为例,引导同学们进行简单的练笔,也让他们观察描写一种动物的吃相,学

14、习作者的描写方法,抓住吃时候的动作,样子,吃时的情境,进行练笔。这里的练笔不要求同学们把文章写得多好,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领悟、强化学到的写作方法,加深他们的印象。在白公鹅一课中,我们可以侧重于比较不同国家的作者,语言表达的不同,学习本文拟人和夸张方法的运用,并联系白鹅一课比较学习“鹅”走路时的不同的描写,进行以“动物怎样走路”为中心的片段描写。 猫一课的写作点可以选在总分的段落结构上,母鸡一课的写作点可以选在用生动的事例,把特点描写详细上。 这样每一篇课文的重点都有不同,而且前后两篇的写作重点也各有不同。前两篇主要从“语言”方面来进行仿写,如抓住表示动作的词、如在描写时运用修辞方法等;后面两篇主要在结构和描写方法上进行练笔:如用总分的段式,用上生动的事例等。 当然,这里只是我的设想,你也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学生在平时写作中的需要进行写作点的选择和设定。 我们依据这一单元的总的写作要求是:抓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这两方面进行教学,每一节课都扎实地选择一个点进行练习,学生不但学得牢固,而且学得知识更多,学得更为高效。 这样由于我们把一个单元的写作点都分部在了每一节课当中,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训练,那么每一单元的习作就不再无从下手了,我们有内容,有方法,会表达。这时我们可以得心应手地教给孩子们一些布局谋篇的技巧,让同学们的文章写得更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