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96008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高中同步测试卷(五)阶段性综合检测(A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天人合一:灵魂安顿的幻象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开始,华夏民族就渴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成为华夏民族理想的生存境界。天,是苍天,是绿树成荫,芳草依依,是皎洁的月光,满天的星斗;是汹涌澎湃的巨流和海洋,潺潺的流水与小溪;是巍峨高耸的峻岭,一望无际的旷野。“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发源,到了两

2、千余年前的汉代已经成熟。古代大哲学家董仲舒、张载、程颢等都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见解。董仲舒提出“天人相类”“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也就是说,天和人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喜怒哀乐,都是一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自然中的和风和雨、绚丽的阳光展示了大自然的喜乐,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洪水泛滥展示了大自然的哀怒。这些自然现象既是大自然的自身运动所致,也是人类的行为引起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投射。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天地之用皆我之用”。他把天地间的万物都视为一个整体,与人类并无异己之分,充分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天地间万物的运动与规律,即

3、所谓“天地之用”也与人是一样的。这样的观念在古人看来是“仁者”的观念。这种哲学观以仁为本,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事实上,“天人合一”这种美好的生存状态早在儒家学说和易经里就形成了。儒家思想之核心在于强调天人关系是内在的关系而非外在的关系,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即天人关系,天道就是人道,二者不可分离。参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对天地的敬畏就是对人的生存的把握。易经则把天地看作是生命的来源,认为万物是由天地产生的,人类则是天地万物产生的,人和天地万物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乾坤二卦是八卦和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两卦。乾是纯阳,代表天,以龙为象,而龙象征着水中之物,又能升至天空。因此,天并不是远离生

4、命的宇宙空间,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而是生命的来源。坤是纯阴,代表地,以马为象,而马象征着地中所生之物,又能不断生息繁衍。因此,地不是没有生命的荒漠之原,而是生命得以孕育和生长的源泉。“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纠正现代人的狂妄和武断。人类若有了对自然的敬畏,又有了对中国文化所十分重视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就不仅可以在这地球上安全地栖息,而且可以诗意地栖居。天人是否合而为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对待人和自然的态度上,必须有我们先人所领悟到的人和自然的那份和谐。这种和谐只要存在,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能存在,反之就只是一种空想。人口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都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平衡。人

5、类智慧的强大是世间万物所不能及的。今天人类已在应用自己的智慧与体能使人与自然的天平产生了倾斜。人类与自然,只有处于一种能够满足人类永恒生存的和谐之中,才是长久之道。(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华夏民族理想的生存境界,“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在远古的神话传说里就有所表现。B“天人合一”思想发源于先秦时期,成熟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董仲舒、张载、程颢等人对这一思想都有过精辟的阐述。C“天人合一”思想在早期的儒家学说和易经里就已经萌芽,董仲舒等人提出的“天人相类”思想使“天人合一”思想更趋成熟。D“天人合一”的思想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其价值在

6、于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纠正现代人的狂妄和武断。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人合一”中的“天”实指人以外的大自然,月光星斗,绿树芳草,大海高山,原野溪流,都在“天”的范畴之内。B大自然变幻无常,有时和风和雨、阳光绚丽,有时则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洪水泛滥,董仲舒认为这是天的喜乐和哀怒。C“天”的喜怒哀乐实际上是大自然自身运动的表现,也是人类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投射。D程颢把天地间的万物视为一个整体,他认为大自然与人类并无异己之分,天地间万物的运动与规律同样也是人类自身的运动与规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思想强调的天人关系是内在的

7、关系,即突出人道和天道的一致性,强调天道就是人道,对天地的敬畏就是对人的生存的把握。B乾卦和坤卦分别以龙、马为象,形象地揭示了天地是生命来源的意蕴,从而说明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暗含了“天人合一”的道理。C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可狂妄和武断,敬畏自然,用审美的而不是功利的态度看待自然,才能在地球上安全地栖息,诗意地栖居。D“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人和自然的态度,用自己的智慧与体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失去平衡,不是长久之道。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8、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

9、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宗召福还/擢

10、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

11、、氓等。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为“百越”或“越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

12、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译文:_(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89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8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

13、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答:_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一句是“_,_”。(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

14、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夜渔沈从文这已是谷子上仓的时候了。年成的丰收,把茂林家中似乎弄得格外热闹了一点。在一天夜饭桌上,坐着他四叔两口子,五叔两口子,姨婆,碧霞姑妈同小娥姑妈,以及他爹爹;他在姨婆与五婶之间坐着,穿着件紫色纺绸汗衫。中年妇人的姨婆,时时停了她的筷子为他扇背。茂林小小的圆背膊已有了两团湿痕。桌子上有一大钵鸡肉,一碗满是辣子拌着的牛肉,一碗南瓜,一碗酸粉辣子,一小碟酱油辣子;五叔正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到碟子里去。“茂儿,今夜敢同我去守碾房罢?”“去,去,我不怕!我敢!”他不待爹的许可就忙答应了。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呼得喷了一口烟气,不说什么。那烟气成一个小圈,往上面消失了。他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