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一反思全文5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95766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位置一反思全文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确定位置一反思全文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确定位置一反思全文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确定位置一反思全文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确定位置一反思全文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定位置一反思全文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位置一反思全文5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确定位置(一)反思全文5篇 第一篇:确定位置 (一)反思确定位置 (一)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帮助。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准确地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确定位置,抽象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正确表示位置的方法。由于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能够很好地突破知识难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 先我以“谁能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榜样和班长的位置,让老师找到他”来让学生感受已有的经验,激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由于所说方法的不同,自然需要统一确定位置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体会到新知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列与行,学会用列与行来确定位置,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准确表示自己的位置。在重建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加工 教材,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

3、味的”这一基本理念。 接下来用所学的知识再一次表示班长的位置,这一次与刚上课时的表示方法截然不同,同学们学会了统一的约定俗成的方法,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在这得也充分的体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和感悟,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最简便的。 抽象出数对的知识后,再让学生从自身出发体会列与行交换顺序后,同学的位置就根本不同,由“老师加入学生的游戏”根据数对学生起立的游戏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列同行不同,行同列不同,行,列都相同这样特殊数对的意义。通过老师表扬,同学互评的方式进一步让孩子体会数对的意义。 在充分让学生感受了具体情境中的数对后,为学生抽象出平图坐位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相应同学的位置,及给出数对

4、指出相应的同学,并让学生展示出找的过程,这样一来为后面在直角坐标系中应用数对做好的充分的铺垫,这样一来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新知识,并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在让学生掌握了以有的知识后,让学生体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得各种问题,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就做到了活学活用,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课的最后让学生体会数对的知识还能运用电影影票,门牌号,天文、地理方面。课后延伸,适时向学生渗透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把数对的知识延伸到更广的范围,不仅学生的兴趣浓厚,而且使课堂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 更好地进行了学科融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

5、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 但在本节课理解列与行的概念时,有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透彻,从哪边数是第一列,第一行,最然在教室里学生知道,但在生活中应该从哪边开始数起学生就恨模糊,此处我处理的较仓促,没有点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概念可谓是水到渠成。通过对这节课的回顾与反思,我也感觉到一个成长中的教师,不断学习、钻研教材、勤于思考,是使自己的课堂春意盎然的必经之路。 第二篇:确定位置 (一)教学反思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通渭县西关小学何淑慧 确

6、定位置 (一)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反思这节课,从设计准备到上完这节课,感想颇多。 1、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目标明确。最初看到教材上的内容,感到这节课很简单,教材上的内容很少,这么简单,这么少的内容不知如何去讲。

7、于是我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才开始设计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注重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始终想着每一个活动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教学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突出重点逐步突破难点。 2、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切入教学,由于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活动时,询问学生对屏幕上的“生活处处是数学,数学处处在生活”这句话的理解,并让学生举例子说明。接着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第几组第几行的位置,还让学生们做了这

8、样的游戏:第一行的同学排排手、第二列的同学拍拍肩、第三行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第四列的同学招招手。在导入课题时,又安排了藏礼物、找礼物的游戏,通过游戏将学生快乐地带入课堂,使学生进一步对自己在教室的位置有了明确的认识,并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学生对自己的位置有了一定初步的认识后,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找找位置。引出“数对”后,通过课件对“数对”的概念、写法、读法和意义作了详细的讲解。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又让他们用“数对”来描述图中其他小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重拓展教材

9、。 在课堂拓展延伸活动中挖掘教材隐含知识,人们是如何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的。为学生播放了相关视频,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拓既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是我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其中之一是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为了让学生明确“数对”的意义,明确“数对”的写法,利用动态演示,边演示边讲解:(3,2)表示小青在第组第二个,先横着从左向右数起,把3写在前边,再竖着数,她在第个,把2写在后边,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记录方法称为”数对”。而(2,3)表示第二组第三个。使学生明确“数对”中的两个数不能交换位置。另

10、一处是为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知识点几乎都运用直观或动态的课件演示,从抽象到具体、从直观到生动,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在本节课中,制作课件花费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边学边做,感受深刻,收获不小。当然,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她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争取课堂教学更高效。 第三篇: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确定位置一 邓森海 确定位置一包括四个知识点, 一、观测点; 二、方向; 三、角度; 四、距离,总结确定位置的要素。在学生充分理解”北偏东”或“北偏西”的含义后,要求学生

11、会量角的度数,因为有基础,只要稍稍提醒就行了。第二个知识点算它的实际距离,要求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出来综合性较强,需要重点引导、点拨。结合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设计突出以下方面: 为了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体现知识的重难点,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欣赏各省旅游景点图片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知识.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步步设疑,环环相扣。 三、练习设计有层次,质疑总结,使教学过程比较顺畅,有浑然一体的感觉。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

12、积极主动地探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总结出确定位置的几个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上,提升思维水平。 这节课需要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简洁。 、少数学困生应多点指导和辅导。 、思维训练的力度有待加强。 4、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需要不断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的调控课堂。 第四篇:确定位置一确定位置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81页。教学目标: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

13、用”数对”确定位置。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准备:课件、宝盒 学具准备:方格纸,剪好的小图标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做游戏:找宝 1、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 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宝游戏,(请两名学生,一名把宝盒藏在教室的某一个书桌中,另一名去找) 师在学生找时问:“容易找吗。(生:不容易) 师:“怎样能找得快些。(生:要是知道他藏在哪就好了)

14、 2、师。“那好,老师透露给你一条线索;在教室从左往右数的第二组同学的书桌里。 (生马上去第二组挨座翻看) 师:“现在容易找吗。(生:还行,快找到了) 师:“你能不能一找就准呢。(生:有点难) 3、师:请同学们再告诉他一条线索,让他一找就准, (生:在第个,学生马上到第五个座位找到了宝盒) 4、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给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这位同学才能很快地确定宝盒的位置,其实确定位置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确定位置。 (出示课题:确定位置 (一) 【设计意图:探索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二、探究新知,引出数对。 、说说班长的位置: 师:“刚才提供了几个信息,才能迅速准确地确定宝盒的位

15、置。(生:个)师:“是哪两个信息。(生:第几组,第几个) 师:“用这两条信息谁能说一说班长的位置。(生1:我在第3组的第4个座位) 2、引出数对 说的不错,现在来观察小青班的座位图。 观察者是站在老师的位置观察(从左往右数第一组、第二组等等) 请问。小青的在什么位置。(第3组第2个)说的非常好。谢谢。(生在练习本上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小青的位置。) 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三,。 3,2)(3,2)。 刚才我们用一对数(3,)表示位置,这种方法也叫做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的表示方法是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通常要在两个数字外面加上,中间用“,”隔开。读作:数对32 这里的3和2表示什么意思。(生。第3组,第2个) 学生回答。是表示第3列,2是表示第2个。 第3组第个和(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