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 考前15页纸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95735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 考前15页纸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 考前15页纸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 考前15页纸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 考前15页纸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 考前15页纸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 考前15页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 考前15页纸(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考前15页纸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内涵*1、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3种类型):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2、社会工作特点(5种):专业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互动合作;多方协同。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1、社会工作的目标(3个层面):(1)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2)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 社会公正。(3)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2、社会工作的功能(2个方面)(1)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

2、人的发展;促进人与 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2)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3、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4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1、社会工作的要素(5点):(1)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与扩大);(2)社会工作者(3类角色);(3)专业价值 观(灵魂);(4)专业的助人方法(基本功);(5)助人活动(最核心的部分)。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3大类)(I)直接服务角色角色内容服务提供者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物质帮助、劳务服务和心理服务等);治疗

3、者对偏差行为的矫正,帮助建立正确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戒毒、网瘾治疗;支持者鼓励服务对象自强自立、克服困难,成为服务对象的支持者、鼓励者;关系协调者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处理社会关系的技巧,协助他们处理好与他人及环境的不和谐关系;倡导者政策倡导(对政府行为的倡导);社会倡导(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2)间接服务角色角色主要内容行政管理者对助人过程的科学设计、便于助人过程合理、有效展开,同时对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和安排。资源筹措者联络政府部门、福利服务机构或同事、志愿组织争取服务对象所需要的资源。政策影响人服务中发现问题具有普遍性,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制定、修订和完善政策。(3)合并

4、角色:既包括直接服务也包含间接服务,而且也可能包括不同角色中的互相连带的做法。3、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5种):(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评估和计划的能力;(4) 提供服务和干预的能力;(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1、主要服务领域(13个)(1)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2)老年社会工作;(3)妇女社会工作;(4)残疾人社会工作;(5)司法社会工作;(6)优抚安 置社会工作;(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8)减贫社会工作;(9)家庭社会工作;(10)学校社会工作;(11)社区社会工 作;(12)医务社会工作;(13)企业社会工作。2、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5、(1)从贫困群体到有需要人群;(2)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3)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就业促进社会 工作、减灾社会工作、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性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一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1、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 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逑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当事人自决。3、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背后的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以及社会

6、发展与 社会进步的看法。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基本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 责任;(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2、伦理议题的主的内容:(1)服务对象自决;(2)(呆密议题;(3)双重关系;(4)知情同意;(5)多元文化;专业能 力。3、伦理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2)差别平等原则;(3)自由自主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生命质量原则;(6)隐 私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第三节社会工作专

7、业伦理守则*I、国际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1)承认人类与生俱来的尊严;(2)促进人权;(3)促进社会正义;(4)促进自 决的权利;(5)促进参与的权利;(6)尊重保密权和隐私权;(7)把人视为全人;(8)合理使用科技和社交媒体;(9)专业 诚信。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建立的原则(1)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2)本土社会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3)专业实践与政治实 践互不冲突。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作用:(1)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2)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3)促进专业的健康 发展;(4)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5)维护社会正义。第三章人类行

8、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人类行为*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1)人类需要的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满足基本需要 后,还有认识和理解的欲望、审美的需要);阿尔德佛尔的ERG理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不强调 需要层次的顺序);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2)人类需要的类型: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起源来划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来划 分);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迫切程度)2、人类行为的类型与特点:(1)人类行为的类型: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正常行为和 偏差行为(统计学标准;社

9、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2)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第二节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2、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重要考点)()家庭: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家庭教养模式:骄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2)同辈群体(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3)轨(影响: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师生关系)(4)工作单位(影响: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职业知识、技

10、能、道德规范;建立社会关系,自我调适适应工作和社会 需求)(5)社区(类型: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影响:社区成 员具有共同特征;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交往中彼此影响;社区规范对成员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社区认 同感和归属感会影响成员行为。)(6)文化(影响: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7)大众传媒(类型:旧传媒、新传媒。影响: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信息,增强受众的固有观点 和行动;大众传媒的重复传播能够直接改变受众行为;可以使受众改变原有立场;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 为;提供行为规范。)第三节人生发展阶段及其

11、主要特征阶段特征问题婴幼儿I .生理发展:身高、体重、大脑迅速发育2 .心理发展(1)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能力记忆发达;(2)婴幼儿后期出现意识记忆萌芽。3 .社会性发展(1)社会化:单纯社会化反应、社会性情感联结建立、伙伴关系发展阶段;(2)自我意识:游戏伙伴阶段、退缩阶段、自我意识出现阶段。1 .哺乳问题2 .母爱剥夺3 .弃婴问题学龄前L生理发展:儿童智能迅速增长2 .心理发展:语言与思维发展相互促进3 .社会性发展(1)逐渐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学会区分他人和自我。(2)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进行互动,自我意识得到发展。L挑食偏食2.攻击行为3电子产品依赖学龄1 .生理发展:生理各方面

12、进一步发育2 .心理发展:语言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注意力得到增强3 .社会性发展(1)环境适应性加强,自我意识、道德和社会交往得到发展;(2)逐步形成自己道德意识。L儿童意穷害2 .校园欺凌3 .儿童性伤害青少年1 .生理发展:生殖系统和第二性特征发育成熟2 .心理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情绪呈现两极化特征3 .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1 .网络成瘾2 .青少年犯罪3 .青少年性行为4、神经性厌食症青年1 .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成熟、稳定2 .心理发展:心理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阶段能力迅速发展3 .社会性发展: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发展更为成熟1 .婚恋问

13、题2 .性别歧视3 .就业问题中年1 .生理发展:生理机能不断变化2 .心理发展:个体的认知错综复杂3 .社会性发展(1)情感趋于深沉稳定;(2)婚姻责任感超越情感,婚姻更加务实;(3)处于事业成败的关键期。L早衰综合征2 .更年期综合征3 .婚外恋4 .家庭暴力老年1 .生理发展:个体生理的各项机能发生较大的退化2 .心理发展:认知即表现出成熟性、稳定性和衰退性3 .社会性发展:社会角色逐渐消退,社会地位下降L失智和失能2 .精神健康问题3 .死亡问题4 .被歧棚口被虐待第四章个案工作第一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主要模 式理论假设/基础治疗技巧/原则主要特征心理社 会治疗 模式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

14、设;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对人的价值的假设。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 巧、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综合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 成因;多层面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 对象。危机介 入治疗 模式危机:普通生活经历的危 机和特殊生活经历的危 机。发展:危机、解组、恢复 和重组。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 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迅速了解服务对象主要问题;迅速做 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 情绪;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的 问题。第二节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申请与接案1、求助者的服务申请。2、接案:鼓励求

15、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确认求助对象的受助身 份。3、专业关系的建立。预估与问题分析1、服务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2、问题的预估:横向分析(生理、心理、社会);纵向分析(发展变化过程); 3、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制定计划1、服务计划的制订;2、服务面谈内外的安排;3、服务协议的签订。开展服务1、服务的推进:从能做的开始、从愿意合作的着手、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2、专业角色的 扮演: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3、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接纳、无条 件关怀、真诚。4、链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社会资源的类型(非正式资源与正式资 源)、链接资源的方式(资源提供、发现、培育、需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服务 协调。评估与结案1、结案:结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