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95108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班 座号 姓名 成绩 深沪中学2014年秋七年级(上)数学小测卷有理数(2.1-2.5)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如果+20元表示如果收入20元,那么下列表示支出50元的是( )A-50元 B+50元 C+30元 D-30元 2.下列各图表示的数轴正确的是( )D021-1-2A0-2-121C-110B-3-2-12103.下列四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3与5 B-3与 C-4与4 D2与 、4.下列关于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B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C0是最小的整数 D0是绝对值最小的数5.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药品保存的温度是(202),则下列哪个温

2、度不适合该药品的保存( )A19 B21 C22 D24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6.在数-3,-1.2,0,中负数一共有 个7.如图所示是某地早晨、中午和午夜的温度(单位:),则由图可知早晨的30421-1-3-6第7题图中午早晨午夜气温是 8.最大的负整数是 9.化简符号: ;= 10.比较大小: 9 ; 11.若A、B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则这两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12.若有理数满足,则= 第14题图整数集负数集13.计算: 14.若将-7,0,-0.76,2014这5个数填入如图所示的两个表示负数集合和整数集合的圆圈中,则图中的阴影部分应填入的数是 排球编号一号二号三号

3、四号五号检测结果+5g-3.5g+0.8g-2.5g-0.6g15.在检测排球质量过程中,规定超过标准的克数为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为负数,根据下表提供的检测结果,你认为质量最接近标准的是 号排球三解答题(共30分)16(10分)画出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连接:+5、1.5、17(10分)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大括号里:2014,0.3,-18, .5.02, ,0, -21%,7,-99,(友情提示:将各数用逗号分开)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18(10分)某天一辆货车从某食品厂出发送货先向东行驶20千米送货到A超市,继续向东行驶10千

4、米送货到B超市然后向西行驶50千米到C超市送货,回到食品厂后又向C超市送了2次货,最后回到食品厂休息C超市在食品厂的哪个方向,离食品厂有多远?若货车每千米耗油0.6升,则该天这辆货车一共耗油多少升?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第12、13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把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2数学思考:经历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3解决问题: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对数

5、学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38至39页.【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课件出示)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减法法则.2叙述加法的运算律.3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4.计算:9(6);(11)7(1)读出这两个算式。(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可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9(6)与(11)7

6、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4.6千米上升4.6千米-2.7千米下降2.7千米+2.3千米上升2.3千米-3.2千米下降3.2千米记作高度变化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列出算式一:+4.6+(-3.2)+(+2.3)+(-2.7)列出算式二:4.6-3.2+2.3-2.7则+4.6+(-3.2)+(+2.3)+(-2.7)=4.6-3.2+2.3-2.7是否成立?(计算验证)在一个和式里,

7、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如4.5+(-3.2)+1.1+(-1.4)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4.5-3.2+1.1-1.4读作:”4.5、-3.2、+1.1、-1.4的和”或“4.5减3.2加1.1减1.4”问题2:(-8)-(-10)+(-6)-(+4)如何计算?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8,10,-6,4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原式(-8)+(+10)+(-6)+(-4) -8+10-6-4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8+10-6-4仍表示-8、+10、-6、-4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

8、教师纠正)(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2.例题讲解例1.题目略(课本P39)例2判断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7、正1、负5、负9;B减7、加1、减5、减9;C负7、加1、负5、减9;D负7、加1、减5、减9;例3.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74)+(+47)-(+20)-(-65)解:略3练习巩固(课本P39 练习 1.2.)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学生自行演练.4.归纳小结教师提问: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口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作业布置】必做题

9、:课本P41习题2.8 1. 2.同步练习册P17-18 1-7选做题: 同步练习册P18 8、9【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39至40页.【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1.一切加法与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什么运算?2.把(+45)-(-28)+(-16)-(+35)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45)-(-28)+(-16)-(+35)=(+45)+(+28)+(-16)+(-35)=45 + 28 - 16 - 35读作:“45、28、-16、-35的和”或读作:“45加28减16减35”二、新课学习1.示例讲解例2计算-2.4+3.2-16-3.5+0.3;

10、解:略2.练习巩固(课本P40 练习 1.2.)第1题学生口答;第2题学生板演,教师点评.补充:下列变形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1-4+5-4=1-4+4-5;1-2+3-4=2-1+4-34.5-1.7-2.5+1.8=4.5-2.5+1.8-1.73.归纳小结教师提问: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如何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步骤?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计算步骤为:减法转化成加法;省略加号括号;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作业布置】必做题 1.课本P4142 习题2.8 3、4、5;2.同步练习册 P19 1-6;选做题 同步练习册 P18 7,

11、8, 9,10;【教学反思】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第14课时: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法法则.2.数学思考: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推导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解决问题: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乘法法则,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

12、教学【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问题:小学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属于有理数中哪些数的运算?(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正有理数与0)二、讲授新课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重点就是要解决引入负有理数之后,怎样进行乘法运算的问题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研究实际问题:问题1:一只蜗牛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的位置的那个方向,相距多少米?如图,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6米处。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可用乘法来解答: 32=6,注意:这里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如果上述问题变为:问题2:小虫向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2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如图,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6米处。写成算式就是: (3)2=6, 引导学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一般地,我们有:把一个因数 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思考:3(-2)=?,(-6)与比较; (3)(-2)=?,(6) 与比较;观察: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