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知识专题复习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950117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知识专题复习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知识专题复习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知识专题复习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知识专题复习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知识专题复习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知识专题复习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知识专题复习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高考关键词1标准与分类、俗名与物质类别。2变化一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化学用语一一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方程式。4古文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核心考点回扣1. 有下列10种物质:明矶 消石灰 小苏打 Si。?氯水 蛋白质溶液生石灰Na?。?漂白粉 淀粉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式盐的是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其中属于溶液的是,其中属于胶体的是答案(1)(2)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煤的干馏蒸馏重油裂化煤的气化 焰色反应 钝化 电镀 胶体聚沉氧气转化为臭氧137I转变为131|答案3按要求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1

2、) 乙烯的结构式: ,结构简式: 。(2) Na2O2、H2O2、HCIO 的电子式 、(3) MgCI 2、NaOH、NaH 的电子式 、HH/CC/答案 :1CH2=CH2Na+ :): O : 2_ Na+ H; O : O; H - :Clx J-Mg2+x Cl: -Na+: 0 : 11J-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 X”。(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总能量和总质量保持不变(2)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必然伴随着化学变化()H2SO4、SO2、CH3COOH、NH3H2O 均为共价化合物()因为Fe2O3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能与水反应生成碱()(5) 非金

3、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6) AI 2O3可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SiO2可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因而二者均属于两性氧化物()(7) 铁粉加入FeCb溶液中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X (2) V (3) V X (5) X (6) X V高考题型1用分类与比较”思想,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真题调研1. (2016全国卷I,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

4、的浓度 (体积分数)为95%答案 D解析 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香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而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2. (高考选项组合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

5、化(2015浙江理综,7C)B. Fe(OH) 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2015安徽理综,9B)C. 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7D)D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 Fe(OH)3胶体(2014重庆理综,3A)答案 C解析 A项,纳米银粒子的聚集是物理变化;B项,Fe(OH)3胶体为红褐色;D项,浓氨水与FeCI3饱和溶液反应生成 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核心透析1. 理清物质的分类标准2. 胶体制备及性质考查热点总结(1)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1100 nm)。(2)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6、。(3)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粒带电,但不能说胶体带电,胶体和溶液一样呈电中性。在Fe(OH) 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 Fe(OH)3的数目。(6)制备Fe(OH)3胶体时,应向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12 mL饱和FeCb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判断物质变化的两种方法 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I的熔融、食盐水蒸发结晶等。(2)熟记物质

7、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 “十八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分馏、蒸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升华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水溶性有时包含物质与水的反应,如氯气溶于水时,一部分以CI2形式存在于水分子中,另一部分与水发生反应:CI2+ H2OHCI + HCIO。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金属的导电性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热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等。对点模拟考向1把握分类标准

8、理清物质类别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 .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 .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答案 D解析 A项中Na2CO3属于盐,不是碱;B项中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 电离,是强电解质;C项,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2. 下列几种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中错误的是()A . 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氧化性酸B . Mg(OH) 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C.

9、 FeS04是铁盐、硫酸盐、酸式盐、重金属盐D . Al 2O3是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答案 C解析 虽然FeS04的水溶液显酸性,但其自身没有可电离的H*,因而属于正盐,铁单质的密度较大,因而 FeSO4 是重金属盐。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数目有()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可用(C6Hlo0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聚乙烯、油脂、铜氨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氨水、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干馏、裂化、盐析都是化学变化植物油、直馏汽油、环己烷都可以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 A解析 中淀粉、

10、纤维素通式中的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中油脂和光导纤维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中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 中盐析是物理变化; 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中的B2发生反应。考向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4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饱和硫酸铵溶液沉淀蛋白质B. 用生石灰干燥氨气C. 用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硫酸D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实验室制取的乙酸乙酯答案 A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 项,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B 项,氧化钙与水反应

11、生成氢氧化钙, 属于化学变化; C 项,浓硫酸使铝发生钝化, 在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属于化学变化; D 项,碳酸钠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属 于化学变化。5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或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天然气燃烧B 自然界中丁达尔效应C.蛋白质受热凝固D 食醋除水垢答案 B解析 B 项, 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独有的性质, 指光照射胶体, 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有一条光 亮的道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属于化学变化B 232Th 转化 233U 是化学变化C.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D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

12、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答案 C解析 A 项,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 B 项,核素之间转化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 研究的范畴; C 项, “ 地沟油 ”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可用于制肥皂,正 确; D 项,煤的干馏、煤的气化、液化等煤加工都是化学变化。考向 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7.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电子总数原子总数 分子总数 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物质的总能量,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B .C.D .答案 B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物质的总质 量、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8. 下列对化学反

13、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B .如果某化学反应的 AH和AS均小于0,则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D .所有的吸热反应一定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答案 C解析 A 项,化学反应过程中,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数目不一定发生改变; B 项, 根据 AGD 项,反应=AH TAS0进行判断;C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考向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9 下列叙述中,与胶体性质无直接关系的是()A 含有少量硫的酒精溶液,加入大量水后形成乳白色液体,用滤纸过滤不能分离出硫B

14、.原硅酸溶液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结果产生沉淀C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D 用水稀释牛奶,用一束强光照射,从侧面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光路答案 C解析 A项,硫单质不溶于水,能微溶于酒精,加入大量水后形成的乳白色液体为胶体,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滤纸,和胶体性质有关,故A不符合;B项,原硅酸溶液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结果产生沉淀,这是由胶体的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故B不符合;C项,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Cu2+ S2=CuSj,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和胶体性质无关,故 C符合;D项,牛奶是胶体分散系,用水稀释牛奶,用一束强光照射, 从侧面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光路是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10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