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17_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940635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2017_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桂林市2017_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桂林市2017_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桂林市2017_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桂林市2017_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2017_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2017_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桂林市2017-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讲评使用。第I卷:选择题(共24分,请在答题卡上答题,否则答题无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傲然(o) 颓唐(tu) 迂腐 (y) 奔丧 (bn)B琐屑(xio) 诮骂(qio) 忻然(xn) 弊端(b)C兜鍪(mu) 昳丽(y) 期年(q) 旗靡(m)D惨淡 (cn) 差使(chi) 栅栏 (zh) 交卸 (xi) 2、下

2、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伶仃 够呛 嫌恶 苦心孤诣 B弊端 鹌鹑 卞急 略胜一愁C昼夜 侥幸 戌边 悲天闵人D车辙 做揖 宫闱 劳而无功3、下列加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非洲贫苦国家的人们经常挨饿,不能饱食终日。B顾况性格诙谐,不拘小节,曾经写诗嘲讽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C小提琴与钢琴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旗鼓相当,是在中国影响最为深广的两种近代西洋乐器。D离开家乡这么久,看到现在家乡衰败的样子,不禁使我触目伤怀。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

3、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处世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B不是每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牌、利水、止血、明目等养生功效。D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活

4、动的史书,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善于借助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B史记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乐府”最早是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代专门负责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宋朝人郭茂倩将自两汉至唐代的乐府诗汇编成乐府诗集。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的史学家左丘明所著,它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原名为左氏春秋。曹刿论战即选自该书。二、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

5、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6、 ”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

7、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母亲去世后,我们

8、搬了家。我 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 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 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

9、”,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

10、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7、填入文中空

11、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很少偶尔推说B没有一次说C很少一次推说D很少偶尔就说8、文章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B、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形象构成对比。C、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D、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

12、引力。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悲伤也成享受”,是说母亲的早逝是令人悲伤的,但想起与母亲在一起生活的往事,又让人感到温馨。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C、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字、比获奖更重要。D、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三、文言文阅读 (8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

13、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焉(参与)B肉食者鄙(卑鄙)C神弗福也(赐

14、福,保佑)D小大之狱(案件)11、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登轼而望之A公与之乘B小大之狱C肉食者谋之D彼竭我盈,故克之第卷: 非选择题(96分)12、翻译下面这句话的意思。(4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 ,略写了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3分)四、古诗鉴赏(6分)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4.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1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3分)五、默写( 每空1分,多填、填错、填漏字该空不得分,共10分) 16、(1)官船来往乱如麻, 。朝天子(2) ,匹马戍梁州。诉衷情(3)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