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93885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得法 “效”则高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毫无疑问,课堂想高效,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正如新的课程标准所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中无所事事,相反,更需要冷静地考虑教师在课堂中应如何有效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邱学华在三谈尝试教学中指出:“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那么,语文高效课堂中究竟如何落实教师的“导”,以便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呢?一、创设探究

2、情境导趣导趣,即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积极参与,产生学习的欲望,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创新的要求。1 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架设起探索的桥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新课题的学习,使得师生教与学同步,以期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在教学伊始时、过渡中,可采用语言激趣、图形激趣、表演激趣、游戏激趣、情境转换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鲸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可走出一般说明文的引导

3、范式,以“老师想在家里养一头鲸,行不行?”这个话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课文找出反驳老师的理由(也即本课的几个重点):鲸必须在海里生活,而家里没有海水?鲸太大,家里根本放不下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引导: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呢?请圈出体现鲸“大”的句子由此,整课教学以一个看似可笑,但学生深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让鲸这个庞大的海洋动物似乎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可唤起学生的欲望,建立了一个和谐、自由、平等、开放的对话平台。2 其实,在学生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饱满的情绪,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的全过程。又如鲸这一课中,说明鲸的进化过程是比较枯

4、燥的,在这里,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鲸是哺乳动物这一特点,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东海龙王举行仪式一场鱼类比赛,鲸也想参加,虾将军把它拦住了,并且对鲸说出了它不能参加的理由。你知道虾将军是怎么说的吗?”这样,通过虾将军之口自然地说出这个科学道理,学生能很快进入童话角色,在理解文本之后道出了其中的“玄机”。二 、梳理质疑问题导思高效的课堂必定是学生自主的课堂,学生质疑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与方式。拿过一篇课文,首先应是学生的自读自悟、自我质疑。一般情况下,学生提出的问题会牵扯方方面面,甚至五花八门、深浅不一。这时,教师就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这就是导思。导思,既包括引导

5、学生思考如何处理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又包括如何抓住主要问题展开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1 首先,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辨别问题的性质,并一一进行合适的处理,即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如有位教师在执教桥一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为什么青年人起先是瞪了老汉一眼,最后却推了老汉一把?题目为什么用桥?清瘦的老汉为什么被称作山?洪水跳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最后交代老汉和青年人的关系?为什么是白茫茫的世界?人物简单动作的背后,隐藏着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此问题一经学生提出,师即大吃一惊,随即表扬学生问题及其表达方式的深刻性)很显然,这些问题不能一一处理,更不能一概置之不理。老师

6、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了三层来处理:一是看哪些问题可以现在解答,当场解决掉。如为什么是白茫茫的世界?洪水跳舞是什么意思?二是看哪些问题可以合并?如为什么青年人起先是瞪了老汉一眼,最后却推了老汉一把?人物简单动作的背后,隐藏着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两个问题可以合二为一:从“瞪”和“推”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三在留下的问题中找出本课需重点解决的一二个问题,并围绕筛选出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品读,至于其他的问题,也许在品读的过程中就能得到启发和提示,进而解决。2 其次,在确立重点问题后,教师也不能听之任之,也必须在学生围绕重点问题进行品读与体验的同时予以画龙点睛式地指导,使学生能抓住问题层层深入地进行思考。

7、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学生带着梳理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划着火柴?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如果仅仅满足于对课本语句的再现,很显然,是达不到预定目标的。教师可在主要问题上抓住重点词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奇异”一词是什么意思?对一根火柴所发出的光和热,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引导学生再细读课文,并启发他们从小女孩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具体情况来理解。学生通过深入地思考分析,认识到一根火柴的光和热是微乎其微的,可是对于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空着肚子,在雪地里跑了一天的小女孩来说,这一根火柴的光和热是多么难得而又可贵啊!也正是因为这光,才使小女孩产生了种种幻觉,才得到了暂时的精神安

8、慰和满足。学生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奇异”所蕴涵的抽象意义,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三、引导学生自学导法教是为了不教。很显然,教师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引导不会学习的学生学会学习。而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这其中既包括预习的方法,也包括小组学习的方法,甚至复习的方法、组内交流的方式等等。如有位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将学法指导作为课堂的重中之重,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能有板有眼、训练有素,可谓卓有成效。如一上课,教师就请学生回忆,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自学,想想是怎么学的?

9、根据学生的汇报,理出“标、读、画”三种学习方法:即标出自然段和生字词;读会生字、读通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合作方面,教师则引导学生用“查、评、问”的方式进行自学,使学生有目放矢、合有所获。再如有位教师在引导高年级学生进行预习时,为学生制订了预习六步曲:1.标画本课生字新词。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查找与本课有关资料。4.赏析课文中的优美、自己喜欢的语句。5.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6.搜集阅读与本课有关的其他文章。这六步曲为通用版,当然也可以根据每课的不同进行细化和具体。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则细化为:1.标画本课生字新记号 。2.概括课文写了哪些亲人?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3.查找有关抗

10、美援朝的资料。4.在触动心灵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觉。5.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6.搜集阅读描写抗美援朝的其他文章。这样,学生根据六步曲,按部就班的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课文进行预习,可谓学之有据、学之有法。四、推动情感体验导读语文课中,读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能忽略的,甚至可以说:一堂课,读得不好,便不算成功。因而,如何指导学生读,读出味来,读出感情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关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不过,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应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也就是说,都应让学生先自己尝试着读、慢慢地、仔细地品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读不到位,教师可采用适当地方法进行引领和提升。如低年级可在

11、适当时候进行范读、结合动作读、分角色读,高年级则可进行想象读、引读、结合重点词体验读等。如学习普罗米修斯一课时,一位教师在指导“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一句时,采用了结合重点词体验读、引读的方式,收到了全场震撼的效果。这位老师是这样做的:(1)请学生静静地读,边读边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2)学生谈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及为什么,并用朗读表现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有到了“痛苦”,有的找到了“死死地”,有的找到了“锁”字,并都读出了自己最深刻的感受。(3)请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还不能干什么?学生们谈了很多:不能吃

12、饭,不能喝水,不能唱歌、跳舞,不能和家人团聚,不能享受普通神的欢乐教师则适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读:是呀,他不能唱歌、跳舞,因为他(学生接读: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他不能和家人团聚,因为他(学生再接读)通过这样的回环式的、重叠式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次比一次高涨,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充分,对于文本的理解也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淋漓尽致地境界。五、有效拓展延伸导练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要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以便巩固课堂教学成果。1一般来讲,拓展练习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巩固型,如学完灯光这课后,为了加深巩固本课的内容,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巩固练习,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或教师指导学生设计。1、

13、战斗空隙,郝副营长划着 ,借着 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 ,突击连马上 ,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在 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 ,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 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或是学生写写文中三次“多好啊!”的含义,本课读后感等,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统领全文,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2 另一种是拓展欣赏类,如学完了再见了,亲人后读读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学完普罗米修斯后,读读希腊神话故事;学完小英雄雨来,观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影片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的“导”得法,课堂的“效”就会高,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张课堂,拓宽课本,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达成课标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参考书目:1尝试成功的学习邱学华主编 2新课程标准修改建议:1我给添加阿拉伯数字的地方,提示你可以将叙述性的语言综合设计为恰当的小标题,是否可以使文章的思路更清晰,观点更鲜明?2文中有一些错别字,我可能还有未发现的,请自行阅读检查。3第五部分的理论阐述部分不充分,有效课外练习的目标恐怕不止这些,再细致修改一下。4请将论文于6月13日中午12点前交区教研室,具体格式和上交要求请参考市教研网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