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93871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实验汇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实验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和观察一、【实验】糖类的鉴定:(1)淀粉的鉴定 淀粉 + 碘液蓝色(2)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还原性糖 + 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单糖、麦芽糖和乳糖) 注:斐林试剂的使用: 成分:0.1g/mL NaOH溶液(甲液)、 0.05g/mL CuSO4溶液(乙液) 使用:混合(甲液2mL,乙液4-5滴)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50-60水浴加热二、【实验】脂肪的鉴定l原理:脂肪 + 苏丹染液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染液 红色过程: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 + 3滴苏丹染液橘黄色方法二:取材:

2、花生种子(浸泡),去掉种皮 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 制片:选取最薄的切片 在切片上滴2-3滴苏丹染液(染色3min) 去浮色(1-2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 制成临时装片(吸去酒精,加1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视野中有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说明有脂肪存在。注意: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唯一需要显微镜 脂肪鉴定。三、【实验】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注: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成分:0.1g/mL NaOH溶液、0.01g/mL CuSO4溶

3、液、 (A液) (B液)使用:分开使用,先加1mL 0.1g/mL NaOH溶液,再加4滴0.01g/mL CuSO4溶液。条件:(不需要隔水加热)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成分0.1 g/mLNaOH溶液0.05g/mLCuSO4溶液0.1g/mLNaOH溶液0.01 g/mlCuSO4溶液鉴定物质 可溶性还原糖 蛋白质添加顺序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先加入A液1 mL,摇匀,再加入B液4滴,摇匀反应条件水浴5065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反应现象 样液变砖红色 样液变紫色实验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一)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啰红与

4、两种核酸的亲和力不同,RNA结合吡罗红显红色,DNA结合甲基绿显绿色。2、盐酸作用:能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记住) 同时使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二)实验材料、仪器与用具、人口腔上皮细胞、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8%的盐酸,吡啰红甲基绿染色剂(现配现用),蒸馏水(三) 实验步骤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防止

5、污迹干扰观察效果保持细胞原有形态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固定装片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染色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使观察效果最佳(四)实验结果细胞核主要呈现绿色,细胞质主要呈现红色。说明DNA主要位于细胞核,RNA主要位于细胞质。注意:(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

6、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以防止颜色的干扰。(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载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3)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4) 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的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实验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实验原理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2)实验步骤观察叶绿体观察线粒体注意(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对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

7、近无色。(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3)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注】原生质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小团原生质。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剩下就是原生质。2、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1)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条件:有大液泡、有颜色、成熟的植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

8、无大液泡)不能用于该实验实验材料的选择一般不选择细菌细胞,它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不能选择动物细胞,它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2)实验试剂使用本实验用30%(0.3g/ml)的蔗糖溶液(既明显出现质壁分离,又不会杀死细胞)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 g/mL),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1的KNO3溶液,因为K和NO3-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 加一定量的KNO3、尿素、NaCl、乙二醇溶液,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

9、原。原因:自由扩散发生质壁分离主动运输吸收、自由扩散吸水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前后自身对照3、方法步骤:(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2)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位置。 (现象:有一个紫色的中央大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3)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4)用低倍镜观察,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在什么位置、细胞大小是否变化。 (现象: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细胞液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5)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

10、在清水中。(6)用低倍镜下观察,看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大,原生质层的位置有没有变化,细胞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现象:中央液泡逐渐变大,细胞液颜色变浅,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正常细胞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4、实验结论:成熟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实验五酶的特性的相关实验探究(一)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效果)操作顺序项 目1号试管2号试管1底物2mL 3%的H2O22mL 3%的H2O22催化剂2滴20%新鲜肝脏研磨液2滴3.5%FeCl3溶液3用棉花堵住

11、试管4插入点燃无火焰卫生香5现象产生气泡快、多;卫生香燃烧猛烈产生气泡慢、少;卫生香燃烧不猛烈结论:酶具有高效性(注: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酶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二)专一性操作顺序项目1号试管2号试管1底物2mL 3%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3%的蔗糖溶液2新鲜淀粉酶溶液2mL2mL360温水保温5min5min4加入斐林试剂2mL2mL5水浴加热1min1min6现象砖红色沉淀无变化 结论:酶具有专一性(注: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2种底物1种

12、酶或1种底物2种酶)(三)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特别提示:l 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由酶来催化。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l 控制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成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l 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淀粉酶l 原理:碘液碘液 淀粉 麦芽糖 蓝色 无蓝色出现 温度影响酶的活

13、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以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颜色越浅,说明该温度下酶的活性越高)l 范例:1取3组试管并编号1、1号2、2号3、3号21-3号加等量淀粉溶液1号 2mL2号 2mL3号 2mL31-3加等量唾液1号1mL2号1mL3号1mL4控制不同温度条件冰块(5min)37(5min)沸水(5min)5唾液与淀粉溶液混合并继续1122336控制不同温度冰块(5min)37 (5min)沸水(5min)7加入等量碘液1滴1滴1滴8观察实验现象变蓝不变蓝变蓝l 结论:在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高。l 分析: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注: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特别提示】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本实验不宜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常温会分解。2.PH:(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酶l 原理: H2O2 2H2O + O2 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点燃的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氧气生成量的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