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937592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度(下)阶段性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寄语: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检验我们半个学期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点近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判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吧!一、 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2分)走进语文大观园,我们瞻仰了鞠躬尽cu_的邓稼先,目光深su_的贝多芬;还聆听了惊涛澎pi_的黄河,端木蕻良掷地有声的sh_言你一定收获不匪,让我们一起捡拾甜美的果实吧!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A.福楼拜的星期天 莫泊桑 小说巨匠 法国B.邓稼先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

2、者C.伤仲永 欧阳文忠公集 王安石 北宋D.丑小鸭 安徒生 丹麦 童话作家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云南地震发生后,各地的医疗专家组纷纷奔赴盈江灾区履行紧急救治伤员的任务。B. 历史上无数的事实证明,卓越的成就不会与生俱来,总是离不开个人的执著追求。 C. 庆春银泰百货广场对面,一幢“西子联合”大厦脱颖而出,引领低碳建筑新潮流。 D. 这个作品是他工作经验的记载与积累,是他花了十余年心血处心积虑地写出来的。4.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 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我惊异地看到了淡竹。 这并不 表示逆来顺受,他会和积雪抗争,不许荒

3、草侵占领地,他告诉所有的竹要坚守道德, 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能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也能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 散淡而隽永。 他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 他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阴,死可以做篾变成最土又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 席、桌椅等。A B. C. D.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提高理解能力”是极为十分重要的。 B、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健全制度。 C、那一次谈话以后,他那激动不安的心情总在我的脑海浮现。 D、我们的地理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常让人忍俊不禁地发笑

4、。6仿照例句,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7诗文积累填空。(10分) (1):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2)山际见来烟,。(吴均山中杂诗)(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笛声,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两句是: ,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_,_。(5)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6)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一诗中借水天相映刻画清朗秀美意境的句子是, 。8、综合性学习(6分)七年级(2)班举行“爱我黄河”专题语

5、文实践活动。()请你写出描写“黄河”的两句古诗句。(2分) ()该班还针对黄河的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垃圾、工业废水滚滚而下等实际情况,举行一场模拟记者招待会,假如你是小记者,该如何提问?假如你是黄河流域某市环保局局长,你将如何回答?(分,各分)小记者的提问: 环保局长的回答: 二、阅读训练(一)诗歌赏析 (5分)春夜洛城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9 这首诗用词注意前后的呼应“ ”与“暗”相呼应,“飞”与 相呼应,“折柳”为离别曲,故又与结句中“ ”相呼应(3分)10此诗起句是“谁家”,结句是“何人”,有位同学认为:这种不确定的指代不如用具体的人或物

6、,对此,请谈谈你的观点(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

7、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 (2)卿今者才略。(者: )(3)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 (4)见往事耳。(往事: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8、(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3、甲文中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乙文中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原因又是什么?阅读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前面两问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 14、甲乙两篇文章所谈内容都与学习有关,你能写出几句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吗?(至少两句,2分) (三)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列问题。(12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

9、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 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15 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 。16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 ,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 的特

10、点。(2分) 17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4分)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18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2分) 19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2分)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六、阅读世界上最好的手,完成下面21 25题。(1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