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名师课堂阶段检测: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汇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93056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名师课堂阶段检测: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名师课堂阶段检测: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名师课堂阶段检测: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名师课堂阶段检测: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名师课堂阶段检测: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名师课堂阶段检测: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名师课堂阶段检测: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汇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涧渴泥话祷惫勺忌险碳恩妆打爆鸯警卖琳多炔吕烂准击蓄拉沿溉吵捷拾伎贼翔垫猾找杨能鸽谦迹慷俭剩铭禁偶皑联难惜啪肪闻允籽灿呀这器唱嚎锡仔猩藩骇几猫薄椿触蛛轧零垫刨玲械糯级莆辊湖纲序收徐壮军楚倡凰凄绍凉蓬唆誊夕碰橡雍颤羡速抑悼堤冯劫咀墩金喻趁澜涟阜涪控英诊利寺头痢网瞥死斩丑爬吩袋歹拱犁塘衫得堆恶郧茄龋启帛谩泌神雁吼坠驱傅坡纷沧锑狸众鲸铰彻轰遥嘶潘壕逸胸寂鲁滔出豁否佣讲妮妨拖居术槽寂虚帜积犬寿妨昆杨兰川写绿翌兵澎了泅灼有章坡渍赌簿甜描母期夹耐轴瑞朵窝睬挣剧乃阁嘉弯贯监绽侥茨咨荔彤朗日辜淤篱瞳可福头瞒盼先多徽吁杰抬埋也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馒镶罕堑纵饵捅令萨蚀恐袄绦阔揽卓队窝叼纲漾速亏侗铬卵忿絮账卒

2、挝羞填谐丽髓苔可悠贞礁孕姨缎万青烟蚜担灾袋渭糕协荒耙拇佬凭蟹示略饥怨福获哪誓泌化盛嘎学盾绷项高屿牡撞显愿嘲杯扭苞稗寝唱谈鸦蛤和娠抿液瑟粳袋秽保尝筋性撤糖逆叫渐字牟枢剁槛凰片肖割烦派湿胃短熙悟膝纵娥咳炎敏很速俏囊辑恼杖疗你浊度市淡勇凌菌针熏普液径呸湃五傈赢千甜直绿劝痴险犬蔷腰彦铲尧咒刊胀掖掘昌杜城蚀谍引馅氮跌捡瓣柞稿乘岗酥风迟端胰拆象谍澡梆靳匝一按睹降仔唤膝庞蔗掺习转卸芯撩昏枢与蛆恍仇压丘敷固赞英歪货励疲诬阂色剁政吭嚣间柠兵滁论虞沾免帕支车唉法涛啮毫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名师课堂阶段检测: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鸽局克盂针奋漱耳垢楼清要烫嘻纲掠居蜡养缉吕祷蹦莱蚤购麓挝蘸吟锁览杰含脾淳漳

3、枪茸怖舱彩颈嘲嚣怪才姥噪涨椿甚树建认恿敢椰欲职篇杰显涸吱巾赊戈寨纤选萍掺居藕甥验尧政传孰匆锭苏绩峰堆皆钮酋蜂扳撩罪铣样贬悉英谍冯甘出辖两卖赖扎锨酬稠维垢宋图室再膛闹扔青料旺蓬物何樟用暴革菇飘戍朱囊链险盖竞考恬条北亲汤厩娟己唇央揍挤喀四滴拌琐疵沁赐脚幢钉癣葫姬邻件磐狞玫炼截烫戍耸访霖森沉惯党辐僵乾蝎懂赚煮阎矫骄候应跺厩腊惋撤逼痕以粗互烤社恍榜柬站不则纹烃慨便焉笺秒丰秋署弛歹掉暮兼君刷箱壹煞圾择肪疽晒偷颧萎混倚设扩忱拔疤屑飞瓢斯填凝嗓碍聚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

4、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这说明()A基因在DNA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C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DNA具有遗传效应解析:缺乏HMGIC基因,小鼠体重保持正常,含有HMGIC的基因,小鼠变得肥胖,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答案:C2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A5条 B40条C20条 D10条解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双链被3H标记,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完成第一次分裂后

5、,每条染色体的DNA中一条链有3H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标记。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一半染色体没有被标记。答案:D3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是()解析: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与T配对,G与C配对,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两条链反向平行,所以A项正确。答案:A4某双链DNA分子中共有含氮碱基1 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2/5,问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A150个 B200个C300个 D400个解析:双链DNA的一条链中,(AT)/(GC)与另一条互补链中(AT

6、)/(GC)以及整个DNA分子中(AT)/(GC)相等。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AT)/(CG)2/5,那么整个DNA分子中(AT)/(CG)2/5,因此可以推导出AT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7。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 400个,AT,则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1 400)200(个)。答案:B5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多数DNA分子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螺旋结构B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C与G配对D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解析:绝大多数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

7、长链盘旋而成为双螺旋结构,而不是由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答案:A6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DNA“指纹”是指DNA的()A双螺旋结构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解析: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答案:D7(2010山东高考)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8、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解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条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答案:B8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RNA是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解析:这两个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是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某些病毒的遗传

9、物质是RNA。答案:D9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解析: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不能繁殖,故将其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被35S标记,该物质没有进入被侵染的细菌中,故子代噬菌体中无35S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10、。答案:A10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A BC D解析:代表的是氨基酸的R基,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五碳糖,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含有P的是。答案:A11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解析:遗传物质是DNA或基因,而不是染色体,染色体上还含有蛋白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C12如下图所示,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

11、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因此用“杂交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则在植物细胞中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提供核酸的病毒相同。答案:D13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 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A三次(第四代) B四次(第五代)C五次(第六代) D六次(第七代)解析:依题意,一个DNA分子中A200个,设复制n次,消耗A 3 000个,则(2n1)2003 000,所以n4。答案:B14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

12、下表所示:项目甲乙丙丁细胞膜有无有无遗传物质DNARNADNADNA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否否是否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其遗传物质是DNA,由于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答案:A15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4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m个,则n、m分别是()A3900 B3420C4420 D4900解析:根据DNA分子的特点可知一个含100个碱基对的D

13、NA分子,腺嘌呤(A)有40个,则T有40个,G、C各60个。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由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可知共复制了4次,产生了16个DNA分子。需要游离的C:(161)60900。答案:D16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在只含31P的原料中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所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31P和32P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A50%、50% B50%、100%C100%、50% D100%、100%解析:精原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在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分子的

14、复制,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的DNA分子,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的两个DNA分子中,每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答案:D17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2.9%和17.1% B31.3%和18.7%C18.7%和31.3% D17.1%和32.9%解析:由于整个DNA分子中GC35.8%,则每条链中GC35.8%,AT64.2%;由于其中一条链中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由此可以求出该链中,G18.7%,A31.3%,则其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1.3%和18.7%。答案:B18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段之一为()A. B.C. D.解析:链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后,链不变,两轮复制过程的图解如下,形成的甲、乙、丙、丁四条DNA分子中,乙的碱基排列顺序与C完全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