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93028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第一章 规划概况第一节 规划背景 砚山县是壮、彝、苗、回、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为了解决人地矛盾,群众大量开垦山地,导致更多的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土壤肥力降低,水源枯竭,灌溉面积减少,人畜饮水困难,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抓紧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开发优质饲料,进一步提高养殖业的比重,逐步恢复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粮食生产受地理环境、气候、耕地面积制约的情况下,加大草场植被的恢复和建设,发展优质牧草和“节粮型”草地牲畜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和调整产

2、业结构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把黑巴草场建设成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示范片区,特编制本规划。第二节 建设必要性及优势条件一、项目建设必要性1、开发黑巴草场建设是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砚山县黑巴草场总面积8万亩,但可利用草场大部分没有改造,天然草地退化严重,杂草丛生,可食牧草减少。同时家畜数量逐年增多,草场超载,饲养管理落后,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我县畜牧业物质基础薄弱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饲草饲料的严重短缺,牲畜超载严重,已成为制约砚山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实施牧草产业开发,是调整农业产业结

3、构,发展畜牧业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绿色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活生态建设、抓好品牌培育、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根本需要。2、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砚山农村产业主要以粮、烟、畜、三七、辣椒五大产业为主。粮食生产受地理环境、气候和耕地面积制约,生产潜力有限,烤烟实行“双控”,三七和辣椒生产受适应区域的影响。因而,发展畜牧业,尤其是“节粮型”草地畜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牧草业的发展,砚山县草食畜禽生产正由传统养殖向优势产业转变,草食畜禽发展也为牧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

4、间。3、开发黑巴草场建设是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砚山县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主要聚居在山区和半山区,这些地区也是牛羊分布的主要区域,科技文化落后,生产发展缓慢,经济不发达,畜牧业成了家庭生活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家庭经济收入的5060%。近些年来畜牧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畜牧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石漠化地区实施生态修复,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改善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把治理开发寓于综合治理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有效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对于带动和促进全县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发展畜牧业,增收致富,将起到有益的典型示范和拉动作用。二、规划区优势条件1、具有项

5、目实施的优越外部环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计委、农业部、省州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草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历年来对砚山畜牧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扶持,畜牧业已成为砚山县继“烟、矿、林、七”之后的第五大支柱产业。2、具有发展前景广阔的市场环境牛羊是适应外界环境最强的家畜,食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饲养肉牛羊投资少,见效快,效益稳,回报率高。牛羊肉是人类理想的营养佳品,脂肪含量少,胆固醇含量低,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外部市场供给的不断变化,为我县肉牛羊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3、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规划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附近的低纬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气温温和。县境

6、内水资源丰富,珠江、红河两水系流域、支流遍布县内,水系面积1548.5平方公里。较好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对饲料生长和养殖业的发展十分有利。4、具有宝贵的牛羊品种资源畜牧业是砚山县的传统产业,在长期的饲养实践中,选育出了抗病性强、耐粗饲、繁殖力强等生产性能较好的牛羊品种文山黄牛和本地黑山羊,这对推广肉牛冻精改良、肉牛羊杂交改良技术等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本规划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5、具有较好的社会条件区位优势:砚山县地理位置优越,323国道线横贯境内148公里,县境内12个乡(镇)都有公路相通,98个村民委中已有87个通公路,砚山又是云南通往广东、广西及沿海一带的交通要道,交通四通八达

7、。市场条件优势:县境内畜禽交易频繁,建有各类牲畜交易市场10余个,畜禽产品常年在“两广”及昆明等地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只要改善畜产品质量,进行产品加工升级换代,市场潜力巨大。电力资源:县境内建有装机容量3220千瓦的阿香电站一座,与全省大电网联网,电力供应正常。第三节 规划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2、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若干意见;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等国家法律法规;4、中国

8、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场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5、省州关于大力实施种草养畜项目的重要会议指示及县级关于加大黑巴草场开发建设的会议精神;6、砚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砚山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7、砚山县农村公路网络规划、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第二章 规划区自然资源及发展现状第一节 规划区社会经济现状规划区布局在砚山县阿舍彝族乡,距县城93公里,全乡国土面积249.7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84万亩,地势东北低西南高,位于两州(红河、文山)四县(开远、蒙自、文山、砚山)六乡(镇)的结合部,南与红河州蒙自县鸣鹫乡接壤,西和开远市吉德乡毗邻,东南接文山县德厚乡,北连平远镇。全乡

9、辖6个村民委、64个自然村93个村小组。主要居住着彝、苗、壮、汉、傣、蒙古等6种民族。2009年,全乡总户数4815户,总人口22900人,财政总收入14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11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0元,粮食产量838.8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22公斤,梁食单产219.8公斤/亩。黑巴草场规划区位于阿舍乡西南部,处于三县(砚山、开远、蒙自)的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43公里,素有“南国草原”之称,旅游景点有鲁都克天主教堂遗址和草原风光。民族风情主要有每星期天在鲁都克天主教堂举行的弥撒活动、12月25日圣诞节、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9月草马节、苗族花山节等。规划区涉及阿舍乡地者恩村民委

10、的渔得米,鲁都克村民委的黑巴、黑山、上余、下余、普祖谷、老座基、中寨、龙潭、清水塘、大寨等11个自然村515户2142人。当地居民以彝、苗两种少数民族为主。片区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畜牧业和种植业,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8元,粮食产量63.05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91公斤。(附表一)第二节 自然条件状况规划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附近的低纬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全年无霜期302天,全年日照1500小时。年降雨量1100-1400毫米,雨量充沛,但时空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受季风影响,降雨量随季节而变化,一般为五月进入雨季,五至十月的降雨量为全年降雨量的83%至86

11、%。规划区内的全部作物几乎都可以持续生长,自然条件对青绿饲料生长和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十分有利。(附表三)规划区境内地形地貌纵横交错,平均海拔1700m,主要属中山地形,峰丛和沟谷地貌,石山区占70%。土壤主要类型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水稻土。第三节 基础设施现状规划区属轮歇地类型,有耕地面积4676亩,人均耕地面积2.2亩,人均基本农田(地)面积1.36亩。现有水窖/水池92口,管网建设9100米,存在饮水困难人数为1028人,饮水困难牲畜290头。规划区中黑山、上余、下余3个自然村未通电,11个自然村均未通电话,上余、下余还未通公路。片区交通信息闭塞,通路村路况教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

12、滞后。(附表一)第四节 畜牧业生产情况规划区农村经济的构成主要以种养业为主。据对该地区的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调查资料显示,畜牧业收入占60%,已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第一位的产业。2009年全乡存栏生猪10778头,生猪出栏11441头;大牲畜存栏8015头(其中:能繁育母牛存栏1604头),大牲畜出栏2101头;羊存栏5731只(其中:能繁育母羊存栏2953只),羊出栏2477只;家禽存栏53407只,家禽出栏74373只。肉类总产量1532吨,畜牧业产值1700万元。(附表二)饲料生产情况:规划区天然草场的牧草,在5月至10月产量高,其余时间产量较低,营养价值不高,冬春饲草短缺是规划区目前急需解决

13、的问题。第五节 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砚山县天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为自然人出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何庭光。营业执照注册号:532622100002611,注册资金:壹仟万元;机构代码:77858872-2,是一家集畜禽饲养及产品销售、草场建设为一体的实业公司。公司地址位于砚山县民航路。现内设有行政人事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市场部、项目部、法律事务部等机构,有管理和技术人员51人,其中高级畜牧师2人、工程师1人,中、初级职称技术人员7人,普工41人。公司主要依托砚山县阿舍乡黑巴天然草场资源,在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实施建成了黑巴人工草场(南国草原)和维摩乡海子

14、边肉牛育肥场、马鞍山饲料基地。目前已完成标准化人工草场建设31000亩和海子边千头肉牛育肥场1个。六年累计投入6013.3万元,其中:公司自筹投入资金5000万元(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300万元,种草1750万元,育肥场养牛周转金2950万元),国家扶持投入资金1013.3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农户牛舍建设)。育成肉牛15000头,育成肉羊21000只,六年累计实现畜牧业产值11400万元,带动项目区农户1920户,项目区农户实现畜牧业经济入6840万元,户均收入35625元(户均年增收5938元)。六年来,公司在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获得国家“科技扶贫种草养畜”、

15、“现代肉牛养殖示范”、“岩溶地区退牧还草”以及“重点项目贴息”等项目及资金、政策支持。公司六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在实施“科技扶贫种草养畜”项目过程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扶持农户开展家庭商品牛羊养殖受到了州县畜牧部门的好评(即:公司负责提供基础牛羊群、负责牛羊舍建设、饲养管理技术和负责活牛羊的回收销售;农户主要负责草场管理和牛羊的饲养。产业链紧密连接,责、权、利分明,利益分配按农民占总收入6成、公司占4成的分配办法进行分配)。在扶持农民开展家庭商品牛羊养殖的同时,由于实施了人畜分居工程和人工种草,因此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生产生活条件,达到了“人畜分居、生产协调发

16、展”的目的,项目的实施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变贫困面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公司在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龙头作用,于2008年被文山州人民政府评为文山州第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012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第七批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先后还获得了州、县畜牧部门颁发的“畜牧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砚山县天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适应市场和生产发展需要,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展了阿舍乡黑巴人工草场(南国草原)建设项目,以黑巴草场休闲观光为依托,设立云南天圣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何桂琼,营业执照:532622100005816。为加快黑巴草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