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16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92787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三大改造16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5课 三大改造16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5课 三大改造16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5课 三大改造16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课 三大改造16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三大改造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三大改造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三大改造一、课标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既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认识问题易从感性角度出发,理性思维较为欠缺;在初二学生的知识积累中,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了解得较少。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司合营。讲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事件三大改造。建国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后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

2、,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

3、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六、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一).课堂导入播放视频:大宅门选段。这段视频展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情景。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还对哪些部门进行了改造,结果怎样呢?(二)学习目标展示(三).讲授新课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小组合作学习)情景设置一:多媒体展示刘大爷的第一件烦心事儿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刘大爷翻身解放,他笑逐颜开。 1950年,土地改革,刘大爷的生活又有了巨变,让他更加喜出望外。 然而

4、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刘老汉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呢? 1、让学生根据材料,合作学习分析: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材料一: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材料二:土改后,部分农民天灾人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钱耕种的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2、让学生根据材料和图片分析: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引导农

5、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4、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基本原则:“自主互利原则”5、让学生根据以下材料和图片分析:对农业改造的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生产。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情景设置二:多媒体展示刘大爷的第二件烦心事儿刘大爷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可是他又高兴不起来了,原来,刘大爷的大女儿早年进城,开了个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女儿一家的生活的举步维艰。怎么办?学生自主学习,在课本圈画知识点: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形式:

6、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根据图片展示分析得)3、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根据材料图片得)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情景设置三:多媒体展示刘大爷的第三件烦心事儿“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还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学生看书25页,回答相关问题师:同学们,解放后,资本家凭什么还剥削工人

7、呢?生:水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了算。师:那怎样才能让工人们摆脱剥削呢?有什么好办法?生:把水泥厂变成国家的师:那用什么手段才能实现把 资本家的工厂收归国有呢?公私合营后,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照公私合营时资本家所占的资本发给定息。4、介绍公私合营,赎买政策的两种形式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8、,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教师强调:这种赎买政策既把资本家的工厂收归国有,又对民族资本家的工作做了合理的安排,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了和平过渡。这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是一项创举。让学生观看小视频,根据视频分析:四、三大改造的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让学生根据图表分析:五、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六、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2、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让学生补充完善板书,并根据板书作课堂小结。课外作业:1、配套练习 2、查找资料: 关于同仁堂公私合营的过程以及公私合营给同仁堂带来的变化,再次体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