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923518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对于学生而言,中职教育阶段是他们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 的身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在学习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很容易导致他 们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当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大不同。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解决已经出现问题,关注的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而 当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预防,要防止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关 注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符合当今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中职学校的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到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还要关注普通学生的心理 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心理学是针对人的积极品质

2、进行研究,在 此基础上对人的心理进行科学的干预,有助于积极心态的培养,对于个人、家庭乃 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积极意义。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作用1.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积极心理学这一心理研究理论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 理论,它主要是通过实验和测量这两种方式来对人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 理学和传统心理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的心理疾病以及 问题,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对于心理研 究这一领域有着革命性意义,是对传统心理学理论的一次重要改革。积极心理学 理论的正式形成是在2000年1月,形成标志是Seligman积极心理学导论这 一论

3、文的发表。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幸福进行研究,并以此 为基础培养人的积极心理,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1.2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积极心理学中包含了人文主义心理学以及科学主义心理学这两种心理研究理 论的内容,并对这两种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与这两种理论的 悲观人生观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品质进行了研究。除了解决人的心 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外,心理学还应帮助人们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才是心理学 的真正目的,因为不是每一个没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1.2.1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塑造人的积极心理而不是解决 人的心理问题

4、,因此心理学应该对正常人的心理进行研究,而不是对那些有心理 问题的人进行研究。心理学应该重点关注人性的优点,不能将过多的关注放在人 性的缺点上。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批判与继承,认为心理学应该将关 注点放在人的积极品质上,它的出现填补了正常人心理研究这一领域的空白。1.2.2提出积极的预防思想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重点关注心理疾病的预防问题,并且认为心理学 之所以能够在心理疾病的预防方面取得成效是认为人本身所具备塑造能力。积极 心理学这一理论认为人天生就具备抵御和克服心理疾病的能力,心理学要做的是 将这种能力发挥出来,从而达到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而不是解决心理疾病。积极 心理学认为心理

5、学可以通过挖掘人本身所具备的能力来对心理疾病进行预防,但 如果心理学只关注人性的缺陷就无法达到预防心理疾病的目的。研究人的积极品 质,并研究这些品质的形成原因,利用它来塑造人的积极心态,这才是心理学的真 正目的所在。1.2.3兼顾个体和社会层面和传统的心理学理论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更为广阔,它突破了个 体的局限,将心理学的探究视野拓展到了群体心理研究以及社会心理研究上。同 时,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在积极力量与外部环境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两者 结合在一起会发生作用,外部环境包括群体以及社会文化等。尽管积极心理学的 研究重点是个体的积极品质,它仍然关注社会文化环境对人心理状况的影响,社

6、 会文化环境包括了政治、经济、教育等因素。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经验以及 意识会在环境的作用下显现出来,同时,它们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所影响。从 进化过程这一角度上来讲,环境会塑造以及影响人的心理,因此心理学在进行心 理研究的时候要关注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2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在对我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中职学生的年龄 普遍较小,并且他们大多在学校住宿,没有父母在身边进行照顾和引导,这很容易 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这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2.1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在对学校的新生进行调查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每年都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学 生无法融入集体,

7、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困扰。分析这些学生的情况我们发现,这 些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平时深受父母以及其他长辈的关爱,缺乏独立生 活的能力,很难适应中职学校的寄宿生活,同时,他们由于自小父母长辈的过度关 爱,缺乏独立与人交往相处的能力,离开家庭后,他们一时难以适应,无法处理好 各种人际关系。和初中学习不同的是中职学习更强调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对学生的看管大大减少,很多学生对此无法适应,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很没有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得过且过,这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 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2.2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分析中职学生的家庭情况我们发现

8、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生来自离异家庭, 我校离异家庭学生的比例甚至达到了 50%。很多离异家庭的学生自小就离开了父 母身边,由祖辈抚养长大,祖辈由于对孩子过度宠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很大 的问题,导致学生不具备独立沟通的能力。在进入学校后,学生离开了父母长辈的 保护,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也就暴露了出来,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与人交 往的时候发生矛盾,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事实上, 有很多学生都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并为此而感到苦恼,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我校就曾经发生过这 样的情况。有一名女学生由于无法和同学进行人际交

9、往,无法融入集体,产生了心 理方面的问题,最终决定从学校退学,由此可见,人际交往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 影响。2.3情绪失控问题在和中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中职教师发现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他 们往往很容易就情绪激动,遇事无法保持冷静,无法进行思考,缺乏控制情绪的能 力。在中职学校,由于一点小摩擦而导致打架事件的发生这种事情是比较常见的。 我校也不例外,有两名男学生在过道上发生了碰撞,双方各不相让,最终导致了打 架的发生。还有学生会由于教师对批评或者自己对教师的不满而与教师顶撞甚至 和老师动手,完全忘记了顶撞老师的后果以及和老师动手的后果。中职学生的普 遍年龄是14到18岁之间,这也是学生的青

10、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论是心理还 是生理都不够成熟,不能很好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 与人发生矛盾,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3.1增加关爱学生心理的活动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状况。传统的 教育方式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 难拉近和教师的距离。因此,学校对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尽量让每一个学 生都能参与到心理课的团体辅导活动中,在心理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灌输式 教学,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多让学生参与体验 式活动,提高学

11、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到自己 优势的同时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对此进行改进。和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相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 式提高自己,提升自信心。3.2注重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学校心理咨询室大多时候都在忙于解决和处理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忘记 了心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功能。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学生积极心态的塑造。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如此,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积 极心理的塑造,只有如此,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才能够自助,这比有教师帮 助解决问题更为有效。和高中学习相比,中职学生学习相对比较轻

12、松,学习压力相 对较小,并且由于专业方面的要求,他们有很多机会接触人群和社会,这对于学生 积极心理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 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心理。3.3创造良好的班风形象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和环境息息相关。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 他们很容易受到班级环境的影响,班风、班级同学的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 生的心理。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他们能够在良好的 班级塑造积极心态,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努力 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4结束语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理论,它为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看 法,也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看法。但看到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作 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积极心理学的局限性,它并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万能钥 匙,它缺乏足够的实践研究和论证,还需要进行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